新浪军事

扎根高山15年,他成了战友们心中的“兵峰”【时代精兵第124期】

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关注

▲冰雪覆盖下的连队 

这里是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在一片繁华都市的不远处,有一座大山格外引人注目,山巅坪天嶂,地如其名,直插云霄。南部战区空军雷达某部就座落在这里,肤色黝黑、眉眼带笑的四级军士长张贤,已在这里坚守了整整15个年头。

▲连队组织训练

他扎根云山雾海,经历7任主官,身边战友换了好几茬,先后荣立三等功,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被大家誉为高山“兵峰”。

▲张贤正在组织讲评

自从那年与高山结缘,从此就把青春留在了这里。2003年冬天,还在工地忙碌的张贤接到了期盼已久的入伍批准书。在连续两年报名受挫后,20岁的他终于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空军蓝。初入军营,他踌躇满志,可下连分配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一纸命令,张贤来到了该旅海拔最高的雷达站。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变幻无常,台风雷电频发,官兵常年在雾中坚守,在云端战斗,这与他期待中的火热军营相差甚远。

“穿上军装就要当个好兵!”彷徨之际,母亲的嘱托不时在张贤耳边回想。数个不眠之夜的辗转反侧,他下定决心坚持下去,把自己深深扎在这高山之上。

既然选择留下,就要干出样子。专业训练落后,他咬紧牙关不服输,早起晚睡加班练。当时未通市电,一到晚上,整个山头一片漆黑,他就点着蜡烛学法规、练测报、背心算。一番寒彻骨终换来梅花扑鼻香,半年后,张贤在同年兵中第一个拿到“上岗证”。

▲训练场上

第一次单放值班,正遇保障重要演训任务,面对屏幕里闪烁的回波信号,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时间慌了阵脚,上级通报目标就在探测范围内,可就是搜索不到。“一等”铃声响起,老班长陈俞光冲进方舱,只见他镇定自若、十指翻飞,一连串指令动作,很快便在杂波中发现微弱目标信号。坐在一旁的张贤看得目瞪口呆。关机后,他来到了班长房间。

▲维护装备

“等你了解装备像了解自己的身体一样就可以了。”班长的话深深刻进了张贤的心里,他下决心要研透雷达。可面对密密麻麻的仪器开关和复杂难懂的说明书,只有高中文化的他直发懵。为了迈过这道坎,他从雷达原理、结构等基本内容学起,从基本战斗操作练起,常常把自己关在方舱一练就是半天,遇到不懂的就满连队找技师求解,并在检修雷达时主动打下手“偷师学艺”。

▲悉心辅导

“你一个操纵员,值好班就行了,雷达原理搞那么清楚干什么?”有时问多了,技师也嫌张贤“烦人”,但最后都耐不住软磨硬泡,把真功夫都传给了他。15个年头下来,他记下厚厚10本操纵笔记心得。凭着这股倔强和毅力,他一步步成长为连队“一号班”中的定海神针,先后参与保障数十项重大任务,多次被上级通报表扬。

备战打仗当先锋,苦干实干他同样站排头。从新战士到连队最老的兵,他始终把连队当家建,急难任务干在先,只要有困难的地方,就有他冲锋的身影。

山上环境艰苦,常年大风大雾,山高路险,山洪、泥石流、雷暴等自然灾害频发。2007年,一场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冲毁了上山公路,全站给养中断,连续十多天,全靠人力背粮背水上山。一次张贤带着5名战士下山搬运物资,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只听头顶轰隆巨响。

“快卧倒!”他下意识地大喊一声,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瞬间一股电流贯穿全身,犹如被千万只蚂蚁叮咬。回到连队,老士官告诉他这就是威力最大的“滚地雷”,大家听后想想都后怕。但第二天,他又主动请缨带人下山挑水。

休假回家,张贤把山上的生活讲给妻子听,妻子却不信哪有这么艰苦的地方。直到她第一次来连队探亲,亲身经历这种大雾弥漫、缺水少电的世外生活,才懂得高山雷达兵的不易,那曾笑靥如花的脸上,写满了心疼与感动。

2015年,张贤高票当选雷达站首任士官长。职务变了,但不变的,是他始终把战士当亲人,用真情暖兵心。有战友闹情绪,他耐心解疙瘩;有战友训练差,他陪着加班练;有战友遇到坎,他竭力想办法。寒来暑往,积沙成塔,他用这些点滴热诚温暖了整个山巅。

操纵员白福润对此感受最深。前年,他母亲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被紧急送进医院。听闻消息,小白手足无措,想找连队请假,但前两天因工作失误被批评,感到不好意思开口。张贤从侧面得知后,第一时间为他请好了事假,并把回去的车票送到了他手上。

“和王继才扎根开山岛32年相比,在一个高山雷达站待15年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只是做好了一名战士的本职。今后,我依然会不忘初心,做强军路上的追梦人。”面对战友们越来越多的赞誉,张贤始终保持着平静心态。

知艰苦而不痛苦,居平凡而不平庸。15载扎根高山砥砺“兵峰”,张贤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在默默奉献中散发着光芒。在官兵们心中,他就是一面旗帜,就是高山雷达兵的样子。

作  者:吴  灿  邓乐坤  陈章勰

图  片:饶  灿  肖  潇  韦海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