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美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中美关系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1月14日报道 曾担任助理国务卿的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近期接受美国媒体专访时表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实际上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捍卫者,而美国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他对中美关系的前景仍然保持乐观。

芮效俭表示,对于目前的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其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表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它必须放在具体情景中来看待。在某种意义上,中美两国现在所面临的是一种全新的情况,但它是累积发展的一部分。

“眼下,我们的双边关系中有两个我们必须对付的问题:一是中美之间日益加强的战略竞争的意识;二是贸易问题。在对中国施加更大压力来解决最令人关心的一些贸易问题方面,存在广泛的支持。但同时有一种看法是,特朗普政府正在用关税来对待这个问题,而关税不是对付这个问题的正确途径,因为关税不可避免地会给美国经济带来损害。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处境。”

他说:“中国改变了很多,因此,自然我们对这个关系的思考也改变了很多。眼下真正的问题是,特朗普政府内部没有人在努力建立一个我们可以处理所有更为广泛问题的框架。而且特朗普政府不从政策与策略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为特朗普总统不喜欢受到某一个政策或是策略的束缚,因此他的内阁部长害怕明确说出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的态度是什么,因为总统可能会根据他在某一个时刻对局势的看法而改变它。”

芮效俭认为,特朗普政府把“竞争”和“对抗”而不是“合作”看成是国际局势的主调,但实际情况则相反。在芮效俭看来,和平时期大国之间总是有竞争和对抗的方面,但合作更为普遍。他还认为,由于两国关系的平衡发生改变,你不得不对国际秩序进行修改,但是美国没有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他还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把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大国是一个错误。在他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实际上是现有国际秩序的捍卫者,而美国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更像是一个修正主义国家,包括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巴黎气候协定,重新谈判美墨加贸易协议以及威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等。

在他看来,美国的外交政策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加以矫正,也有很多国内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特朗普。

芮效俭对中美关系的前景仍然保持乐观。他说:“我认为,中国不与美国发展成敌对关系并且更加繁荣富强,是完全可能的。”

芮效俭说,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将近十年的时间与苏联打交道,一直努力地寻找稳定美苏战略竞争关系的途径,使之不以一场毁灭性的战争收场。

报道称,在他看来,美国也应该对中国采取同样的做法,即继续与中国进行接触,以稳定战略竞争关系,因为就像苏联一样,中国也有能力对美国施加不可接受的损害。中美之间不能进行一场全面战争,因为双方之间没有任何问题值得让两国承担因全面军事冲突而遭受的损害。

【延伸阅读】中国驻美大使:中美关系必须与时俱进 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参考消息网1月9日报道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网站1月9日消息,当地时间1月7日晚,美国中国总商会在纽约举行2019中国农历新年晚宴,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应邀发表主旨演讲。他说,过去40年历史充分证明,中国改革开放、中美关系正常化及健康发展造福两国,泽被世界。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说,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合作是唯一正确选择。

崔天凯说,中美两国和世界在过去40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决定了中美关系必须与时俱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开展紧密合作,而不是相反。

崔天凯重申,中国将继续致力于与美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扩大合作,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双边关系。

崔天凯还向中美两国工商界人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胸怀大局。崔天凯表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日益强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更多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崛起。这些历史趋势正在以极其深刻的方式改变世界,同时也为全球提供了巨大商机。顺应这一潮流符合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只有顺应这一潮流,双方企业才能充分利用新机遇,水涨船高,实现自身发展。

二是保持开放。崔天凯指出,现在世界上有些地方企图关上大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这反映了一种狭隘和短视的世界观。事实是,如果试图关门,不仅会把别人关在门外,更会把自己锁在屋里。而且,要求别人提供准入,自己却在筑墙垒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我也想对今天在座的中国企业说几句:我了解你们有时面临“被”关门的遭遇,也与你们一样对此表示关切和反对。但我的建议是:不要放弃,不要屈服。最好的回应是更加开放,要对开放和互利合作保持信心。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开放也意味着要始终乐于向你们的美国伙伴学习,不仅学习他们的技术和管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文化。

三是明辨是非。崔天凯强调,要想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就要了解政治和经济之间是存在互动的,但请永远不要让自己被狭隘的“政治正确”所误导。要明白你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幻想那些自称为战略家的人能帮你们解决问题,他们实际上是“新冷战”的鼓吹者,搭他们的便车到不了你们想去的地方。对那些主张破坏国际供应链、分裂全球市场、脱钩中美经济、鼓吹“零和”对抗甚至“新冷战”的人,要敢于说“不”。

(2019-01-09 19:20:20)

【延伸阅读】美国政商界领袖:继续深化合作对美中关系未来至关重要

1月7日,在美国纽约,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在美国中国总商会2019年年度晚宴上致辞。 美国多名政商界领袖7日晚在纽约表示,在美中建交40周年之际,两国仍“相互需要”,双方应继续携手努力,共促世界和平与安全。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1月7日,在美国纽约,全球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格林伯格(中)出席美国中国总商会2019年年度晚宴。 美国多名政商界领袖7日晚在纽约表示,在美中建交40周年之际,两国仍“相互需要”,双方应继续携手努力,共促世界和平与安全。 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2019-01-09 08:33:00)

【延伸阅读】美前财长:世界面临危机 中美需好好相处

参考消息网1月7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3日发表美国前财政部长、外交学会荣誉联合主席罗伯特·鲁宾的文章《为什么世界需要美中和睦相处》称,中美都应认识到,地球上尚存危及全人类的挑战,没有谁能够独力应对。中美必须理解,建立建设性关系并采取相应行动符合两国各自利益。

本网现将全文编译如下:

在美国,对与中国建立合作性关系的支持正在迅速消失。我听到越来越多的商界领袖对结构性贸易问题感到沮丧。军方对北京的地缘政治举措感到担忧。两党中的重要人物都在采取越来越具有对抗色彩的论调。合理的担忧导致了恶性循环,每个消极的事态发展都进一步损害已然淡薄的善意。

这个循环必须逆转。在美国,企业界、政策分析人士和媒体应该创造一种鼓励民选官员追求建设性关系的氛围。中国亦如此,尽管是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中。

两国领导人都应当认识到,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我们应携手解决重大跨国问题,尤其是众所周知危及地球上生命的两个威胁:核武器和气候变化。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力应对这些威胁,事实证明现有的国际机构也无能为力。成功处理这些问题——以及流行病、恐怖主义和网络安全等其他跨国问题——的最佳出路,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经济体推动全球性行动。

在我近日主持的一个外交学会活动中,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提到了这一点,他说:“历史将铭记那些穿透迷雾、走在前边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把握的办法是在我们两国之间建立建设性关系。在没有这种关系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搁置分歧来应对这两个现存的挑战。

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可以通过投资清洁能源技术、采用严格的环保法规和鼓励贸易伙伴采取同样做法为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努力定下基调。(当然,现政府不承认气候变化的现实,但愿未来的政府认识到采取行动的紧迫性。)

双方还要合作应对核武器的扩散或可能的运用。人类历史上冲突频发。除非你认为人类的本性有可能改变,否则这意味着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在某个时刻动用核武器的严重风险。美中合作限制各国之间的核扩散、限制核材料流向恐怖分子,以及双方合作限制其他风险,会使我们大家都更加安全。

最有希望克服这些挑战的办法是使我们两国的经济关系重新站稳脚跟。两国关系的趋向由最高层确定,因此中美两国元首是时候在重视合作的框架内解决当前贸易争端了。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反感有时似乎是出于对贸易赤字的不理性愤怒。几乎所有主流经济学家都认为,总统以双边贸易赤字来评价美中贸易关系的理论在分析逻辑上是错误的。

在此基础上,两国应该能够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华盛顿应采取多边、平静的策略,与包括欧洲盟友、巴西、墨西哥和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联动,作为一个整体与北京打交道。但愿现在走这条路还不算太晚。

我们以前弥合过经济和政治分歧。上世纪90年代我担任财政部长时,美国和中国曾共同努力遏制亚洲金融危机。虽然现政府已经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但双边合作是2015年缔结这份协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目光必须越过有关贸易的每日头条新闻,去关注更为重大的美中摩擦日益加剧问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更不用说为了我们眼前的经济利益,我们两国必须认识到建立建设性关系并采取相应行动符合我们各自的利益。(编译/何金娥)

(2019-01-07 14:13:46)

【延伸阅读】美媒:中国崛起不可逆转 美对华政策从接触转向对抗

参考消息网1月2日报道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018年12月31日刊文称,在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政策下,美国在多条地缘政治和经济阵线上对中国变得更加敌对,很像冷战时期华盛顿和莫斯科展开权力争斗。

文章称,与苏联不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大多依赖中国的产出,其程度在短短10年前还是不可想象的。

此外,中国正在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这支军队在10年内会有能力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主导地位。

文章称,专家们争论华盛顿是否逐渐落入哈佛大学政治学家格雷厄姆·艾利森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

曾在1991年至1995年担任驻华大使的退休美国外交官芮效俭说:“我们应听任自己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吗?还是中国有可能凭借娴熟的外交技巧在2025年变得更加强大和繁荣而不对美国构成战略威胁?”

文章认为,特朗普与中国对抗所包含的内容远不止一场针锋相对的关税战。

文章提到,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2018年10月份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指责北京采取“全政府”战略来削弱美国经济和政治制度。

文章称,中国不断飙升的贸易顺差导致美国越来越有怨言。北京还启动了军事现代化计划,并着手在南海岛屿上修建飞机跑道和其他设施。中国开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这个大型基础设施计划旨在加强全球海上和陆上联系。它还创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多边放款机构类似由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目的是为亚洲各地的公路、手机信号塔、铁路和机场建设进行融资。

文章称,从奥巴马总统开始,美国的对策是慢慢——批评者认为仍然不充分、不连贯——地加大施压力度。

文章指出,特朗普政府对抗性政策的目标难以看清。是与北京达成更有利的贸易协议还是别的东西?

曾在中情局和国防部任职的马修·克勒尼希帮助制定了特朗普国家安全战略,支持与中国展开更激烈的竞争。他说:“我们在场外跃跃欲试,却还不知道自己要往哪儿跑。我问过多名政府高级官员目标是什么,得到的答案至少有四五种。”

文章称,五角大楼官员认可了回归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对手展开“大国”竞争,这是白宫在寻求摆脱反恐战争之际所奉行战略的一部分。

文章指出,中国高级官员否认北京谋求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的有些防务分析人士也这样认为。

文章称,无论特朗普政府到底想干什么,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的崛起不可逆转,美中紧张关系可能会持续数年。

(2019-01-02 12:57:17)

【延伸阅读】美媒:美国“让中国出局”策略不可持续

参考消息网1月1日报道 美国《国会山日报》网站2018年12月30日发表题为《美国不能以“让中国出局”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文章称,在面对中国时,以邻为壑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美国的目标不应该是“让中国出局”,而应该是成为更有活力的、最好的自己。

文章称,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定于2019年1月举行。美国外交政策圈内有一种日益增强的共识,即美国正在与中国展开长期的、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

但有一点却不那么清楚,即美国应该寻求并能够与这个东山再起的竞争对手建立怎样的最终关系?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原因之一是,很难确定应该将中国置于从盟友到对手这个连续统一体的什么位置。

2017年,中美贸易额达到6350亿美元,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网络更加强了双方的联系。在美国高校录取的国际学生中,中国学生约占三分之一,而苏世民奖学金项目等计划也使未来的美国领导人能到中国学习。

相比之下,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经济、文化或人员交流却少之又少。

文章称,“无法将中国归类”限制了美国制定连贯战略的能力,因为它使从合作发展到武装冲突的各种最终状态都有可能。

文章称,《大西洋》月刊的资深编辑乌里·弗里德曼提出,关于前进道路的模糊态度甚至延伸到总统本人(他也许是主张对中国采取更强硬对抗态度的最著名倡导者)就很能说明问题。

弗里德曼说:“有时候,他似乎要陷入长期经济冷战的深渊,但另一些时候,如果双方能达成协议,他似乎准备把所有事情一笔勾销,重新成为最好的朋友。”

特朗普总统一直强调的一个目标是,恢复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平衡(美方认为,2018年10月,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达到431亿美元,为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但即使这个目标能实现,削减这个数字也无助于缩小美国与中国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或先发制人地阻止中国在大多数国家实力的标准方面赶上甚至超过美国。

文章称,尽管利用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措施来束缚中国可能很有吸引力,但无论中国选择如何报复,这样的措施都会降低美国的增长率。这不仅因为美国与中国在经济上高度相互依赖,还因为后者是全球增长最重要的发动机。

因此,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无论如何,衡量中美竞争的最重要指标不是双边贸易平衡,而是在发展新市场领域的相对成功。

尽管美国采取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措施来加强其地缘经济态势——例如,最近成立了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并获准投资债务和股票——但它并没有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的统一计划。

文章称,特朗普政府把重点放在签署双边贸易协议和平衡一个国家的贸易流动上,这样做不太可能遏制中国影响力的上升或与之保持同步。迫使中间国家在美国与中国之间“作出选择”也不会成功。

文章认为,美国可以利用多边协定扩大进入第三方市场的机会,加强有关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准则。其途径是在合作时予以配合,在不合作时调动协同一致的国际压力。

美国还可以恢复内部竞争资源的活力,特别是长期以来使其处于开发和利用前沿技术前线的创新生态系统。

文章称,美国观察人士越来越多地将“接触”和“竞争”描述为只能“二选一”的对华政策手段。然而,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前者要继续建立合作渠道以维持开放的贸易体系,减缓气候变化进程,应对其他紧迫的全球挑战;后者要采取集体行动,并向美国的伙伴和盟友保证,美国经济具有弹性,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战略承诺将维持不变。

文章认为,归根结底,要阻止中国崛起为潜在的对手,美国所能做的——或者说应该尝试的——并不多。美国的目标不应该是“让中国出局”,而应该是成为更有活力的、最好的自己。

(2019-01-01 14:38:4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