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俄罗斯经典歌剧闪耀世界 让俄在全球艺术舞台大放异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歌剧早已登上世界舞台。尽管歌剧是不容易呈现的艺术,但如今却越来越受欢迎。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全世界歌唱家和观众都耳熟能详的五部著名俄罗斯歌剧。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作曲米哈伊尔·格林卡
格林卡(Mikhail Glinka)作为最早的民族作曲家和俄罗斯歌剧作者被载入俄罗斯音乐史册。促成其将普希金的著名长诗改编成歌剧的正是诗人本人。然而,不幸的是,普希金不久之后便去世了,这使得歌剧剧本的创作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在问世后的一个多世纪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罗斯剧院海报中最常见的歌剧之一。今天,排演这部五幕歌剧十分不易,而且观众也很难坚持坐5个小时欣赏完整部作品。不过,在瓦列里·格尔吉耶夫(Valery Gergiev)担任马林斯基剧院指挥以及安娜·涅特列博科(Anna Netrebko)担任柳德米拉的独唱时,演出仍场场爆满。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鲍里斯·戈东诺夫》 作曲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
作曲家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orgsky)于1869年创作出这部四幕歌剧。然而,帝国剧院经理却拒绝接受这部作品,这令作曲家大受打击。直到5年后,经过无数次改编的《鲍里斯·戈东诺夫》才得以在圣彼得堡大剧院首演,但当时却并未引起太大反响。令《戈东诺夫》大获成功的是1898年在莫斯科一家私人剧院——索洛多夫尼科夫剧院的一场演出。当时,传奇演员费多尔·夏里亚平(Fedor Chalyapin)出演了戈东诺夫这个角色。
随后,《鲍里斯·戈东诺夫》在巴黎的上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而夏里亚平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谢尔盖·狄亚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第一次将俄罗斯的剧院文化介绍到欧洲。从那时起,穆索尔斯基的这部歌剧就成为俄罗斯及世界知名音乐艺术名作。
《鲍里斯·戈东诺夫》
《黑桃皇后》 作曲彼得·柴可夫斯基
《黑桃皇后》的特殊之处是其从作曲家写下第一个音符到首演仅用了11个月时间。歌剧改编自普希金的同名中篇小说,但故事背景时间从原著的19世纪提前至18世纪。
1890年,歌剧《黑桃皇后》在马林斯基剧院进行首演,便立刻被誉为俄罗斯歌剧的精华之作。这部作品中的咏叹调和片段在许多音乐晚会、音乐厅和私家沙龙被演唱。
1902年,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排演了该剧。1904年,年轻的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指挥《黑桃皇后》。从那时起,这部歌剧就未从俄罗斯各大主要剧院的海报中消失过,并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俄罗斯歌剧的代表作之一。
《黑桃皇后》
《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作曲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歌剧《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根据尼古拉·列斯科夫(Nikolay Leskov)中篇小说改编。这部歌剧的首演,使当时年仅26岁的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Shostakovich)名声大噪。
该剧几乎同时在列宁格勒模范国立小剧院(今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和莫斯科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上演。1935年,《麦克白夫人》在费城、苏黎世、布宜诺斯艾利斯、纽约、伦敦、布拉格和斯德哥尔摩等地上演。同年年底,该剧在苏联国家大剧院首演,此后不久,斯大林本人亲自到场观看。1936年1月,苏共党报《真理报》发表社论《混乱取代音乐》对肖斯塔科维奇的“自然主义”进行猛烈抨击。社论没有署名,但许多人从中看出了斯大林的文风。
这部歌剧的命运成为苏联时期艺术与政权关系的象征。作曲家虽然没有被捕和治罪,但《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从苏联舞台上长时间消失了,直到1962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才演出了该歌剧较为平和、较少争议的第二个版本。原版歌剧于1996年重返俄罗斯,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上演。2004年,大剧院做出同样决定,加入到全球其他剧院的行列中来。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成为最著名的俄罗斯剧目之一,在最上流的剧院中演出。
《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
《战争与和平》 作曲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yev)的这部名作来自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名小说。作曲家1941年开始构思歌剧 《战争与和平》,并在二战最激烈的1942年秋天开始了这部十三场大型歌剧的排演。作曲家建议剧院将其分成两部分演出。1946年,第一部分在列宁格勒模范国立小剧院(今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首演。
歌剧《战争与和平》的第二部分迟迟未能上演。直到1955年,完整的版本才得以在列宁格勒模范国立小剧院上演,1957年在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上演,1959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虽然这部恢宏巨作需要几十名独唱演员,以及人数众多的合唱演员共同呈现战争场面,但从佛罗伦萨到巴黎,从悉尼到布宜诺斯艾利斯,这部剧如今仍在全球各地上演。
《战争与和平》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