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美军积极筹划太空作战 研发“机动卫星”以躲避攻击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 外媒称,在俄罗斯和中国继续研发越来越先进的太空战装备之际,华盛顿正匆忙更新其太空技术。美国空军负责人最近透露,美国国防部目前正在研制能够躲避导弹或卫星武器的卫星。

俄罗斯卫星网2月24日报道称,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事业战略与架构处负责人迈克尔·迪基22日在国会山的一次活动上说:“我们必须给我们的任务系统一个机会,让它们参与自卫,给它们一个战斗的机会。我们已经开始带来变化。”

向美国政府提供发射服务的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空军20日成功发射了可重复使用的无人X-37B轨道测试飞行器。

空军空间与导弹系统中心设计师拉塞尔·特汉说:“我们正在该领域做大量工作。”

近日,美国国防情报局在一份题为《太空安全面临的挑战》的新评估报告中披露,俄罗斯很有可能正在研制能够摧毁敌方卫星的天基激光器。

报告说:“俄罗斯很可能正在研制激光武器,以干扰、破坏卫星及其传感器,或使之降级。”

报道认为,一旦在太空中开战,美国卫星将不得不迅速移动。

迪基说:“不难想象,如果有人向你射击,你可能会想要从弹药的轨迹线上避开,因此使我们的太空系统形成一定的灵活性就变得非常重要。机动性需要燃料和推进器,以及所有一切要素。你将在下一轮现代化进程中开始看到这一点。”

卫星避开潜在碰撞的一个办法是离开特汉所称的“可预测轨道”,也就是令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的地球同步轨道。研究人员正试图弄清,如何才能将卫星从高轨道移至低轨道。

报道称,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说,美国正在创建一支太空部队,以赶上中国和俄罗斯。2018年9月,莫斯科警告华盛顿,不要在太空部署常规武器,称国际社会必须就这一问题达成协议。

反卫星导弹攻击卫星想象图。

【延伸阅读】苏联曾将轰炸机尾炮运上太空反卫星

这门看似普通的R-23型23毫米自动炮实际是人类目前唯一一种曾在太空实际测试打靶过的自动武器,称其为“太空机炮”不为过。本图集将为您讲述这门“太空机炮”以及冷战时期苏联“钻石”军用空间站的故事。

R-23单管航炮由苏联著名总设计师诺德尔曼-里希特领导的图拉精密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64年研发完成,是一种专门为高速战机研发的速射航炮。为此大幅缩短了炮管长度,其最高射速可达每分2600发,但其只配备过图-22轰炸机。图为安装在图-22PD战略轰炸机尾部的R-23单管尾炮。

图为苏军图-22“眼罩”战略轰炸机。

提起苏联空间站,大部分人会首先想到20世纪60年代的“礼炮”系列,但实际该系列还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其中军用型被称为“钻石”系列,但出于保密需要,在发射时对外仍沿用“礼炮”代号。整个“礼炮”系列中,礼炮2、3、5号均为军用型。图为“钻石”军用空间站与“联盟”载人飞船对接示意图。

“钻石”军用空间站计划最初于1964年10月提出,目的是为与美国争夺太空控制权,最主要的任务是军事侦察和监视,其次才是拦截美军卫星。 图为艺术家笔下的“钻石”(礼炮2号)军用空间站绘图。1

“钻石”军用空间站总长14.6米,最大直径4.2米,站内有效容积100立方米,可搭载2名航天员。站内主要有2种设备:“玛瑙1”型照相侦察系统和一门R-23速射航炮。 图为“钻石”(“礼炮”军用型)空间站剖面图。

R-23M太空机炮由图-22的R-23尾炮改进而来,备弹32发,固定安装在空间站前下方,被称为“盾牌-1”系统。航天员可利用瞄准具转动整个航天站,使机炮瞄准选定的目标。由于“钻石”站的机动能力有限,苏联显然认为该武器与其说是一种进攻性系统不如说是一种自卫防御系统,其有效射程为3000米,但射界十分有限。

在3座“钻石”空间站中,只有“钻石2号”(礼炮3号)搭载过R-23M航炮。“钻石2号”从未在载人的情况下进行射击试验。1975年1月24日,在航天员撤离后,空间站在远程遥控状态下进行了首次试射,共打了20发炮弹,结果十分成功,炮弹均成功命中目标(或为苏联退役卫星),但由于射击时,空间站发生剧烈震动,类似试验只进行了一次。

图为礼炮3号的纪念封,可以看到其整体外形,图中描绘的还是与一艘联盟载人飞船对接的状态。

图为在地面组装阶段的“钻石”(礼炮3号)军用空间站。

图为“礼炮”6号(民用)空间站的地面展示模型,虽然军用型和民用型在用途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总体设计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图为艺术家绘制的苏联军用太空战设想图,其中可见“暴风雪”航天飞机。

由于射速和威力有限,R-23航炮后被著名的GSh-23-2双管航炮所取代。

(2015-11-23 08:32:46)

【延伸阅读】太空灭绝战!卫星轨道炮打3000吨弹头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20日发表了题为《揭秘美国冷战时期的“死星”计划》的报道,美航天历史学家斯科特·劳瑟称,这个代号Have Sting的秘密项目实际是一种部署在太空的巨型电磁轨道炮,尺寸与国际空间站相当,一个长约796.8米的炮身结构,能够支撑“Have Sting”的电磁加速器、核反应堆、低温贮罐区以及像马戏团帐篷般大小的相控阵雷达。 图为Have Sting太空轨道炮项目方案示意图。

提起电磁轨道炮,对喜欢科幻作品的军迷来说可谓是耳熟能详,其主要是利用轨道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安培力发射弹丸。轨道炮由两条平行的长直导轨组成,弹丸放置在导轨间.当两轨接入电源时,强大的电流从一导轨流入,经弹丸从另一导轨流回时,在两导轨平面间产生强磁场,磁场与电流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安培力推动弹丸以超高速射出,理论上可达亚光速,且后坐力要小于传统火炮。其最初由法国人维勒鲁伯于1920年发明。图为电磁轨道炮发射原理示意图。

轨道越长,轨道炮产生的能量就越大,炮弹飞行的速度就越快。据美媒报道,炮身近800米的Have Sting可以将啤酒罐大小的炮弹加速至每小时5.6万千米射向地表,威力相对于人造流星撞击地球,其发射所需的电能由通用电气公司研发的兆瓦级核反应堆提供。图为军迷制作的Have Sting3D模型,需要注意的是该图并非尺寸对比图,只是设想将会由航天飞机搭载入轨组装。

图为科幻电影《变形金刚2》中出现的美海军舰载电磁轨道炮。这种轨道炮的功率和威力与Have Sting相比,只能算“战术级”武器。

尽管Have Sting最终未能付诸实施,但类似设定已多次在科幻电影和游戏中使用。图为著名第一人称射击游戏《光环2》中出现的“开罗”轨道防卫站示意图,可见轨道站的主体就是一门巨型电磁加速炮(MAC)。根据设定,该炮长802米,可将3000吨重的钨合金弹头以相当于光速的4%的初速发射出去,威力相当于51.6亿吨当量TNT。与之相比,为战舰提供停靠补给反而成为了轨道站的附属功能。

其800米的炮身设定与现实美军曾计划研发的Have Sting十分相似,但弹丸威力要夸张许多。 图为《光环2 重置版》中的开罗轨道站,尽管只是局部,通过与周围护卫舰对比,可见超级MAC炮管的尺寸之大。

图为《光环 传奇》动画中,超级MAC炮发射瞬间,其一发的威力可以击穿多艘带有能量护盾的外星战舰。

实际上,著名空战射击游戏《皇牌空战5》中出现的SOLG战略攻击卫星的原型可能也取自Have Sting项目,但该炮的设计更夸张一些,除巨大的炮身外,还另外伸出4个类似支柱的构造体,内部实际是4个战略核弹弹舱,可直接利用轨道炮将核弹射向地表。图为游戏中玩家使用战机拦截再入大气层的SOLG卫星,可见其尺寸之大。

上述几种太空轨道炮其实是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付诸实现的“超级武器”,相比之下,“死星”的设定就显得过于玄幻了。根据《星球大战》的官方设定,“死星”直径120千米,其大部分内部空间被用于维持其大型超级激光炮和发电机所必需的系统,核心是一个超物质反应堆,内部进行超大规模的聚变反应,恒星燃料瓶排列在其边缘为聚变反应助燃。图为《星战》中”死星“战斗空间站的剖面图。

死星的超级激光炮直接从超物质反应室汲取动力。其多面放大水晶将八条单独分支激光束的破坏力组合成一道强度堪比恒星核心的能量束,射击一次就可摧毁一颗行星。现实中,能够为死星提供动力的能源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恐怕都很难问世。

图为另一张”死星“空间站的结构图,红色部分为大型超级激光炮,可见其与核心是直接相连的。

在《星球大战 原力觉醒》中登场的“弑星者基地”相当于“死星”的威力升级版,不仅仅能摧毁行星,还能引起恒星迅速变成红巨星,进而摧毁整个行星系,其供能系统由所在恒星系的恒星获取能量,将其存储在基地行星核内的磁场中,然后把那种能量转换成超高强度的光束通过超空间发射出去,只需一击就能摧毁另一星系中的多颗星球。

图为著名即使战略游戏《命令与征服3》中的GDI离子炮卫星,威力要远强于电磁轨道炮,但实现难度要比电磁轨道炮大很多。

《Baldr Sky》系列中的”贡格尼尔“(奥丁神枪)对地光束扫射卫星。

科幻作品中的卫星轨道炮群。

(2015-12-23 09:02: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