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我与海军70年:网友眼中的中国驱护舰崛起之路

新浪军事

关注

作者署名:澳大利亚,方彬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发展史

(一)艰难跋涉

醉里挑灯看舰,梦回碧波万顷。

七十六银鹰振翅,四十八铁甲轰鸣。

南海大阅兵。

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朦胧之中,耳边犹自回荡着那句悲壮的“撞沉吉野”。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百年甲午耻未雪,八年抗战恨难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强大的国防是买不来的。清末北洋八大远的悲剧,民国海军江阴自沉的悲壮,早已耳熟能详,就不一一叙述。我们就从中国海军聊起,以最具有代表性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为例。

1、“鞍山”级驱逐舰,“成都”级护卫舰,“江南”级护卫舰(纯火炮的史前时代)

1954年和1955年,中国以每艘17吨黄金的高价从前苏联购买了4艘1941年左右服役的07型驱逐舰,命名为“鞍山”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2500吨。这4艘老舰直至1992年才全部退役。101鞍山号,102抚顺号,103长春号,104太原号,全部在北海舰队,号称“四大金刚” 。当中国南海舰队以护卫艇,猎潜艇为主力和越南海军大舰鏖战西沙时,“四大金刚”却当成宝一样供在渤海湾,舍不得南下。因为一旦南下,京畿海防空虚,而且战损无法补充,海军当年的窘境可见一斑。

1957年,以苏联提供的技术和材料,由中国自行装配的“里加”级护卫舰,命名为“成都”级护卫舰,排水量1200吨,共4艘。

1966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护卫舰,“江南”级护卫舰,排水量1250吨,共5艘。这款护卫舰性能落后,由于100毫米的舰用主炮无法自产,竟然拆卸100毫米单管岸炮替代。动力原来计划的燃气轮机无法研制,居然用民用柴油机替代。这样的做法也算是全球首款,充分体现中国特色。

2、051型“旅大”级驱逐舰,053型“江湖”级护卫舰(一代舰时代,标志:反舰导弹化)

1971年开始服役的“旅大”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3600吨,是我国仿制五、六十年代技术水平的苏联“科特林”级驱逐舰,一共建造了17艘。其中160广州号在80年代初因为内部矛盾激化,内部人员破坏而爆炸沉没。“旅大”级驱逐舰一服役就落后,因为设计和电子设备落后,人机工程和适航性差,缺乏有效的防空反潜火力,被戏称为大型导弹艇,美海军军官在参观后称其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古董”。

1975年开始服役的“江湖”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1700吨,一共建造了28艘,技术水平与“旅大”级驱逐舰相当。

然而中国就是以这16艘古董级“大型导弹艇”为主力,从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保卫着中国的万里海疆。而我们那时的对手有着怎样的实力?让我们来看看,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美国: 看完就知道,美国不是白叫。

90年代美国海军实力达到历史巅峰,到1987年军舰数量达到594艘,几乎完成里根时代的“600舰计划”。10艘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4艘8万吨的“小鹰”级航空母舰,8艘4万吨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62艘7000吨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18艘18000吨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些暂且不提。

就简单对比水面护航舰艇,27艘9700吨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全球首款宙斯盾舰)。31艘7700吨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

1991年开始服役的8500吨的“伯克”级驱逐舰,至今已经服役65艘,仍然在批量升级建造。“伯克”级驱逐舰是划时代意义的现代防空驱逐舰,装备“宙斯盾”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将舰队防空视为主要作战任务,是世界上最先配备四面相控阵雷达的驱逐舰,伯克级掀起了世界防空驱逐舰发展的新篇章,尔后世界各国发展的新锐防空驱逐舰无一例外都以“伯克”级为标杆。

1977年开始服役的“佩里”级护卫舰,满载排水量4100吨,一共建造51艘。虽然是美军体系中的最低配,但是“佩里”级的作战能力十分齐全,点防空能力,“鱼叉”反舰导弹,两架反潜直升机,堪称经典设计。如此优秀的一款护卫舰,却早已不入美国的法眼,将其全部退役处理。

(2)日本的海自: 

1986年,海自拥有4个八八舰队(8艘驱逐舰,8架直升机),一共32艘精锐的驱逐舰。后来每个舰队补充一艘“金钢”级宙斯盾驱逐舰,升级为九十舰队(“金刚”级是日本版的“伯克”级)。全部都是满载排水量5000吨以上的大舰,其中,“金刚”级满载排水量9500吨。此外,还拥有10个地方舰队,装备主力舰队淘汰下来的军舰。

这个时期,是中日海军差距最悬殊的阶段,远远超过甲午战争时期。

(3)台湾省海军: 

7艘3500吨的“建阳”级驱逐舰

1970年后,台湾海军以废铁价格(单价10万美元)大量收购美国二战退役驱逐舰,并在美国造船厂修理拼装,共得到37艘驱逐舰,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驱逐舰队。并且在80年代对其中7艘“基林”级驱逐舰进行“武进3号”现代化改装,命名为“建阳”级驱逐舰,满载排水量3500吨。

在此,想想中国大陆1954年以每艘17吨黄金的高价,从苏联购买了4艘即将退役的2500吨级驱逐舰。况且,在军舰保养和技术水平方面,美舰比俄舰要好太多。不过美国也就在处理退役装备方面大方,而苏联却帮助我们援建了整个工业体系,这在国际关系中,既是空前,也是绝后。美国即便对其盟国,也仅仅授之以鱼,而不可能授之以渔。

8艘4200吨的“济阳”级护卫舰(租借美国退役的“诺克斯”级护卫舰)。

8艘4100吨的“成功”级护卫舰(防制美国“佩里”级护卫舰)。

6艘3500吨的“康定”级护卫舰(购买法国“拉斐特”级护卫舰)。

对比台湾省海军,数量没比解放军少,质量却比解放军强。更不要说1996年日本海上自卫队,仿“伯克”级的4艘“金刚”级驱逐舰已经开始服役。至于美国,在96台海危机时,仅仅两个航母特混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当年我们集三军之力都对他无可奈何。90年代对解放军海军来说,真是个艰难的时期啊。

3、052型“旅沪”级驱逐舰,051B型“旅海”级驱逐舰,053H2G型“江卫I”级护卫舰,053H3型“江卫II”级护卫舰(二代舰时代,标志:防空导弹化)

1994年开始服役的“旅沪”级驱逐舰,同级舰2艘,112哈尔滨号,113青岛号(1996年服役),满载排水量4800吨。这两艘“旅沪”级可谓明星舰,服役之后就开始全球访问之旅,112哈尔滨号更是号称“中华第一舰”,是中国大陆自行研制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

“旅沪”级大量采用许多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如该舰100毫米双联装自动舰炮是法国进口,动力装置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LM2500燃气轮机,防空导弹是原装法国进口的“海响尾蛇”防空导弹。其他舰载电子设备和声纳等也类似于法国和意大利的产品。这种情况造成“旅沪”级造价高昂且无法量产,性价比不高。

1999年服役的“旅海”级驱逐舰167深圳号,满载排水量6600吨。由于西方对华的武器禁运,解放军无法购买美国的燃气轮机,不得已改回蒸汽轮机。尔后我们从乌克兰获得燃气轮机,所以这一级驱逐舰就没有再发展的必要,只建造了一艘。“旅海”级的武器装备基本上与“旅沪”级相同,但是试验了大吨位的舰体结构。

1992年开始服役的“江卫I”级护卫舰,同级舰4艘,满载排水量2250吨,它是解放军海军第一种装备性能可靠的防空导弹的军舰,是解放军海军第一种符合现代标准的军舰,但也仅仅是摸到现代标准的门槛而已。装备的6联装“红旗61”近程防空导弹射程仅仅10公里,却硕大无比的一度让人怀疑是反潜导弹,典型的银样蜡枪头。

1998年开始服役的“江卫II”级护卫舰,同级舰10艘,满载排水量2400吨,是“江卫I”级的升级版。最大的改进是用小巧的8联装“海红旗7”防空导弹(仿制“旅沪”级引进的法国“海响尾蛇”防空导弹)替代粗笨且不可靠的“红旗61”防空导弹。“江卫II”级护卫舰可以说是“旅沪”级驱逐舰的缩小版,用不到其一半的造价,达到其8成战力,性价比极高。短短几年就建造了10艘,在解放军海军安全感非常不足的90年代后期挑起了大梁。并且在2004年,第三代护卫舰已经建造的同时,又追加2艘第2批次的“江卫II”级,527洛阳号,528绵阳号。

由此可见,在2000年之前,整个解放军海军的第二代军舰只有3艘驱逐舰,不到10艘护卫舰,不但数量少吨位小性能落后,而且都是在世纪末的最后几年才拥有。

(二)潜龙腾渊

4、956E/956EM型“现代”级驱逐舰,052B型“广州”级驱逐舰,051C型“沈阳”级驱逐舰(俄式三代舰时代,标志:区域防空系统)

2000年开始服役的“现代”级驱逐舰,同级舰4艘,136杭州号,137福州号,138泰州号,139宁波号,满载排水量8000吨。

96台海危机之后,中国深感美国航母特混舰队的威胁和自己海军的贫弱,加上与西方蜜月期的结束,从而再一次转向俄国寻求武库扩充。而此时俄国正处于苏联解体后的极度财政困难中,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在1996年12月将两艘无力完工的“现代”级卖给中国。这两艘956E型“现代”级如期如质的交付,加上中国为新型驱逐舰开发的垂直发射系统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于是2002年中国又追加定制两艘升级版的956EM型“现代”级。

“现代”级驱逐舰当年曾经被中国一些媒体称之为“航母杀手”,显然被故意夸大了。原因是引进之初,中国海军面对美军航母作战群实在过于羸弱,而引进“现代”级驱逐舰无异等于给媒体打一针强心剂。本来在俄海军体系中,反航母作战主力是“基洛夫”级巡洋舰和它的缩水版“光荣”级巡洋舰。而作为“光荣”级缩水版的“现代”级驱逐舰,在俄海军舰队的任务是舰队防空。可是因为装备了外形显著的“日炙”反舰导弹而被冠以“航母杀手”外号,实在是买椟还珠。“现代”级驱逐舰真正的价值是使用SA-N-7“牛虻”中程舰空导弹的“施基利”防空系统,它让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区域防空能力。

2004年服役的052B型“广州”级驱逐舰,同级舰2艘,168广州号,169武汉号,满载排水量5850吨。本级舰作为中国海军新一代防空驱逐舰(即052C/D型驱逐舰)的舰体结构验证而研制。由于武器装备与“现代”级驱逐舰十分相似,特别是防空反潜方面(“施基利”防空系统,卡-28反潜直升机),所以又有“中华现代”之称。

虽然“广州”级也只建造2艘,但与当年只建造的2艘“旅沪”级,1艘“旅海”级的无奈完全不同。当年是因为装备进口受限制,而052B型“广州”级驱逐舰是作为新型舰体验证的过渡,体现中国“小步快跑”的装备发展思想。

2006年服役的051C型“沈阳”级驱逐舰,同级舰2艘,115沈阳号,116石家庄号,满载排水量7100吨。本级舰采用051B型“旅海”级的成熟舰体结构,装备俄国进口“里夫”M区域防空系统(S-300的舰载版),因此有“中华俄式神盾舰”之称。

目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051C是因为052C刚出现时因采用新技术过多,技术风险太大而出现的备份产品。另一个说法是051C是应急产品,这两艘舰服役的时候,正好江南造船厂搬迁,中国海军又缺乏大型先进水面舰艇。不过不管是应急产品还是备份产品都注定了051C难以大量建造的命运。这两艘051C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俄式驱护舰的绝唱。不过因为其“单面旋转相控阵”雷达比“四面固定式相控阵”雷达落后,051C型只能算防空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盾舰。

5、052C型“兰州”级驱逐舰,052D型“昆明”级驱逐舰,054型“江凯I”级护卫舰,054A型“江凯II”级护卫舰(美式三代舰时代,标志: 相控阵雷达,垂发系统)

2005年服役的052C型“兰州”级驱逐舰,同级舰6艘,170兰州号,171海口号,150长春号,151郑州号,152济南号,153西安号,满载排水量6500吨。

052C型“兰州”级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种装备四面固定式相控阵雷达和垂直发射系统的军舰,向美国的“伯克I”级驱逐舰看齐,是中国造舰的历史性突破,故获得了“中华神盾”的美称。很多年之后,每次聊起当年的“江南四舰”,依旧激动不已。军迷们常常提起的那段“江南四舰”岁月,两艘052B型,两艘052C型,四艘驱逐舰一起舾装的场面,给我们这些老军迷,带来无尽的震撼和莫名的感动。

转眼就是十多年过去,当年的江南四舰都已经服役10年有余,那年我们只能在网络和杂志上见到的高大上的江南四舰,如今早已被小鲜肉们所超越,然而,江南四舰为我们那一代军迷所带来的情怀,却是不可超越的,也唯有经历过那些年低谷的那一代军迷,才会明白那年的情怀……

052C型的历史地位恐怕是以后修海军史的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

2014年服役的052D型“昆明”级驱逐舰,目前已知同级舰14艘,数量仍在增加中。满载排水量7500吨。已知的舷号舰名如下:172昆明号,173长沙号,174合肥号,175银川号,117西宁号,118乌鲁木齐号,119贵阳号,120成都号,154厦门号,155南京号,156(未知),157南宁号,(未知)拉萨号。

052D型是052C型的改进型,剑指美国“伯克II”级驱逐舰,是中国目前已服役的最先进的驱逐舰。如果说052C型是解决中国“神盾舰”的有无问题,那么052D型就是解决了好坏问题。“神盾舰”如同一战时“无畏舰”一样,把所有人拉到同一起跑线上。在三代的“神盾舰”面前,二代舰一下子显得过时了。神盾舰、航母、核潜艇,成为海军三大件,它们的数量成为体现海军实力的标准。而中国海军下饺子般的拼命建造052D型驱逐舰,使中国海军实力甩开了亚洲群丑和欧洲列弱,成为仅次于美国海军的第二大海上力量。

2005年服役的054型“江凯I”级护卫舰,同级舰2艘,525马鞍山号,526温州号,满载排水量3900吨。

054型“江凯I”级护卫舰是中国第一代具有隐身外形和远洋作战能力的护卫舰。这两艘054型护卫舰是在“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未成熟的情况下,为了验证新的舰体设计而建造,又是一个“小步快跑”的典范。

2008年服役的054A型“江凯II”级护卫舰,目前已知同级舰30艘,满载排水量4200吨。

054A型“江凯II”级护卫舰是中国第一种区域防空型护卫舰。该级舰使用了国产化的俄制“顶板”3D雷达,32单元的“海红旗16”中程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这样的配置使054A型护卫舰在防空能力上甚至超过“现代”级和“广州”级驱逐舰。整体而言,054A型护卫舰的构型简练,防空、反舰、反潜配置均衡,堪称颇具水准的设计。

如果说052D型驱逐舰让中国海军挤入第一集团,那么整整30艘的054A型护卫舰则进一步拉大了中国和第二集团的差距。

蓦然回首,2000年以前中日海军对比,日本海自无论在主战舰艇吨位、数量、综合技术能力上,确实全面领先当时的中国海军。但是中国海军经过新世纪十几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实力已经全面超越了日本海自。中国海军的神盾舰很快将超过20艘,而海自的大型神盾舰止步于6艘;中国海军拥有垂发系统和区域防空能力的主战舰艇很快将超过50艘,而海自拥有垂发能力的舰艇不到25艘!

单单在四月份中国海军南海大阅舰中,中国就出动了50艘舰艇,总吨位高达47万吨,已经超越了日本海自45.1万吨的总吨位(目前美国海军总吨位345万吨,中国海军总吨位125万吨)。而这也只是中国海军的“冰山”舰队,在可以预见的不远将来,还有3艘航母(002型1艘,003型2艘),8艘055型大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12500吨),3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5万吨)和大批的052D/E型驱逐舰,054A/B型护卫舰服役。预计到2025年,中国海军总吨位将达到235万吨!

(三)最终幻想篇 ------ «星辰大海»

从«艰难跋涉»到«潜龙腾渊»,我们看到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中国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 对美国进行“区域拒止”,直接得说,就是在武统时拥有对美军的“反介入”能力。这也是受到96台海危机时,美国航母特混舰队蛮横杀入台湾海峡的强烈刺激的后果。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国力的积累,和中国军工几十年的苦旅。中国海军从051型/053型驱护舰一路小步快跑,终于在052D/054A驱护舰开始井喷。在这一轮“神盾舰竞赛”中,对除美国以外的各国实现了弯道超车。当面对中国下饺子般的052D和054A这对驱护组合时,美国终于要“重返亚太”。而随着中国055万吨大驱的出现,美国惊悚发现,能勉强与之对抗的伯克3还是图纸状态。而且将来一服役就落后,这在美国海军史上是第一次!!!

1,055型大型驱逐舰

满载排水量12500吨,是继美国“福特”级航母之后,世界上第二款装备双波段雷达(S波段远程广域,X波段近程高精)的军舰。

055型大型驱逐舰的问世对于现当今中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表现在这个型号上,除了运用了诸多新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以外,更是中国海军第一款一服役就在平台和设计理念上达到世界先进甚至局部领先水平的舰船,这点上的意义甚至超过了几个月前刚下水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

反观美国,自从里根用“星球大战”计划把毛熊成功得忽悠瘸了,美军就在全球孤独求败。而在“拉链顿”时代,美国不论经济科技军事全方位得超然于蓝星,于是拔剑四顾心茫然。美国海军自认全球大洋都是他家的后院,今后在地球上,将不再有大洋上的任何交锋,而美国海军可以接近到任何国家的海岸线几十海里,甚至直接闯入主权国家的领海,对他国的陆地目标进行打击,即“由海向陆”作战。因此诞生了“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特别强调舰艇本身的隐身能力和特殊的大口径舰炮的能力。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曾经是美国海军备受瞩目的“下一代主力战舰”,凝聚了众多“黑科技”,满载排水量高达14000吨,原计划建造32艘,成为美国海军由海向陆,全球打击的支柱舰型。但中国海军的飞速壮大,从太空直接打击大型舰船的东风反舰弹道导弹的实战化成熟,这都是美国海军此前没有预料到的!不能深入滨海,朱姆的舰炮就没什么用;而对来自太空的灌顶打击,朱姆更无力防御,这两点压力之下,让朱姆项目迅速缩水,如今只剩下3艘建造计划,只有原计划的十分之一不到!而且原计划的电磁炮搁浅,只能以155mm舰炮替代,最后第三艘连碳纤维的舰体都要改回钢铁。同样悲剧的还有打算替代佩里级护卫舰的LCS濒海战斗舰。

美国在摸着石头过河,而中国在摸着美国过河。中国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美粉,一直在走美国的路,让美国无路可走。

2,全能舰

2017年4月,马伟明院士在第11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提出“全能舰”概念(即在武器和动力系统全部为电能量,而非化学能量)。

在描述未来海战构想时,马伟明指出,舰载高能武器和全电舰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研制成功,将使单艘舰艇实现系统防空、反潜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这将彻底颠覆现有的海上作战样式。电磁轨道炮、电磁火箭弹、线圈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的出现,使单舰平台的整体攻防性能和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增强,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研制成功,又为高能武器上舰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

如此强大的单舰平台,马伟明称之为“全能舰”,对其攻防性能逐一进行了设想。

防空分为3个层次:

200~600公里范围,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反导导弹,实现点对点防御;

10~200公里,利用电磁轨道炮实现目标面拦截;

10公里以内,利用激光炮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对末端导弹进行拦截。

反潜和反鱼雷上,利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反潜导弹对潜艇进行攻击,利用电磁线圈炮对来袭鱼雷进行拦截。

在反舰与对陆攻击体系的构想中,“全能舰”将形成3层火力圈:

600~1000公里,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

200~600公里,利用电磁火箭弹(炮),进行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

200公里以内,利用电磁轨道炮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的攻击,一具电磁轨道炮可将对岸打击能力提高一个数量级。

由此可见,“全能舰”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电磁炮,激光炮和舰船综合电力系统。

(1)2012年8月,美国海军“劳斯”激光近程防御系统首次海上打靶试验,就成功击落无人靶机,率先进入激光近防时代。中国也在2014年研发成功类似“劳斯”的激光拦截系统“低空卫士”。而在大功率激光武器方面,美国却点错了科技树,走化学能激光的歪路。中国走了固体激光的王道,目前已经证实的激光武器就是中国最有名的“神光III”激光武器。

(2)2018年2月1日,武汉造船厂曝光全球第一门真正安装上舰,准备实际测试的电磁炮,标志着中国电磁炮技术已经领先一步。而美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电磁炮的相关研究。等到了2010年,美国海军的电磁炮就已经取得了33兆焦的最大动能了。而现在美国海军却因为技术瓶颈和经费问题把电磁炮下马,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3)中国的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们的技术是中压直流,一步到位。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马伟明院士提出的,以装备电磁炮和激光近防系统,全电驱动的“全能舰”一旦出现,将彻底颠覆航母时代,让海军螺旋上升得回归主力舰时代。把美国的航母优势归零,使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四,最终幻想

技术的进步是不会止步的。随着量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量子通信率先投入实用。量子理论其实很简单: 两个同态量子不管相隔多远,都会处于同种状态。一个量子状态改变,另一个状态也立即改变,没有时间间隔,不受光速限制。量子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依靠电磁场传递,所以不受电磁干扰,还能绝对保密。

量子通信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就会出现“遥控战斗机”,这是一种介于无人机和传统由飞行员驾驶有人战斗机之间的由操作员在后方摇控的战斗机。由量子特性决定遥控战斗机反应速度快,不受电磁干扰,不存在通信带宽问题。解决现在无人机的三大难题,让遥控战机可以大量密集部署,使其真正取代有人战斗机成为可能。如此,无人机航母就会出现,让航母重新回到海上霸主地位。

而量子技术进一步发展,量子计算机技术突破,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得以实现,遥控战斗机进化成人工智能战斗机。由于不受人类生理承受能力和神经反应速度的限制,人工智能战斗机可实现超高速和超机动性,成为真正的空天战斗机,其气动外形也将彻底改变,与以往所有的飞机截然不同。本来球形是最好的过载承受体,但考虑高速飞行时的空气阻力,扁平的球形(碟型)更适应大气层内飞行。如此说来,下一代的人工智能空天战斗机竟然有可能是飞碟!!!到那个时候,包括主力舰在内的所有水面舰艇都将被淘汰,仅剩下潜艇部队,海军名副其实地成了“海里的军队”。战争进入空天时代,人类文明也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我们很欣慰得看到,在天基体系,激光技术,电磁技术,量子技术这四个决定未来命运的科技领域,中国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虽然我们现在很土,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结束语:

中国海军,绝对不会是防御型海军,绝对是远洋进攻型海军。

这样的海军,假想敌会是谁呢? 或者说谁配成为他的对手? 我想,绝对不会是亚洲群丑,也不会是欧洲列弱。

在这个星球上,我们的对手有且只有一个,而且对方也是这么想的。

热门评论

用户5703686997 62
我们很欣慰得看到,在天基体系,激光技术,电磁技术,量子技术这四个决定未来命运的科技领域,中国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虽然我们现在很土,但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四川成都
回复TA
景杰James 43
唯有经历过那些年低谷的那一代军迷,才会明白那年的情怀……
江苏南京
回复TA
沈阳的jim 36
加油,中国海军!
辽宁沈阳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35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