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我与海军70年武器设计:网友畅想的中国未来主力舰方案

新浪军事

关注

作者署名:澳大利亚方彬 

主力舰(全能舰)——未来的海上霸主和航母杀手

曾几何时,战列舰(BB)像恐龙一样统治着这个蓝色星球。

从第一艘铁甲舰“勇士”号的乳虎啸谷,到划时代的“无畏”舰的如日中天,再到落日余晖“大和”号的最后谢幕。无论风高浪急的北大西洋(英德日德兰海战),还是暗流涌动的对马海峡(日俄对马海战),或是波涛汹涌的西太平洋(美日太平洋战争)。BB们前仆后继,用自己的身躯,扛起了帝国的崛起,也用自己的残骸,祭奠了帝国的陨落……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第一艘航母“百眼巨人”号上的鹰隼试翼,在开启一个新时代的同时,也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在接下来不多的时光里,无论是把“日不落帝国的骄傲”一炮轰沉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还是号称“人类史上最大战列舰”的“大和”号,都在战机的铁翼下瑟瑟发抖,无法再现BB时代的荣光。

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螺旋上升,哲学如此,军事亦然。航母依靠舰载机的攻防能力和攻击范围淘汰了战列舰,而装备电磁炮和激光近防武器的BB摇身一变成为主力舰,依靠更强大的攻防能力,又将重登海上霸主的宝座。

2017年4月,马伟明院士在第11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提出“全能舰”概念(即在武器和动力系统全部为电能量,而非化学能量)。

在描述未来海战构想时,马伟明指出,舰载高能武器和全电舰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研制成功,将使单艘舰艇实现系统防空、反潜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这将彻底颠覆现有的海上作战样式。电磁轨道炮、电磁火箭弹、线圈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的出现,使单舰平台的整体攻防性能和持续作战能力大幅增强,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研制成功,又为高能武器上舰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支持。

如此强大的单舰平台,马伟明称之为“全能舰”,对其攻防性能逐一进行了设想:

防空分为3个层次:

200~600公里范围,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反导导弹,实现点对点防御;

10~200公里,利用电磁轨道炮实现目标面拦截;

10公里以内,利用激光炮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对末端导弹进行拦截。

反潜和反鱼雷上,利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反潜导弹对潜艇进行攻击,利用电磁线圈炮对来袭鱼雷进行拦截。

在反舰与对陆攻击体系的构想中,“全能舰”将形成3层火力圈:

600~1000公里,使用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装置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

200~600公里,利用电磁火箭弹(炮),进行对海和对岸目标攻击;

200公里以内,利用电磁轨道炮完成对海和对岸目标的攻击,一具电磁轨道炮可将对岸打击能力提高一个数量级。

由此可见,“全能舰”最关键的技术就是电磁炮,激光炮和舰船综合电力系统。

(附资料)

(1)2012年8月,美国海军“劳斯”激光近程防御系统首次海上打靶试验,就成功击落无人靶机,率先进入激光近防时代。中国也在2014年研发成功类似“劳斯”的激光拦截系统“低空卫士”。而在大功率激光武器方面,美帝却点错了科技树,走化学能激光的歪路。中国走了固体激光的王道,目前已经证实的激光武器就是中国最有名的“神光III”激光武器。

(2)2018年2月1日,武汉造船厂曝光全球第一门真正安装上舰,准备实际测试的电磁炮,标志着中国电磁炮技术已经领先一步。而美帝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电磁炮的相关研究。等到了2010年,美国海军的电磁炮就已经取得了33兆焦的最大动能了。而现在美国海军却因为技术瓶颈和经费问题把电磁炮下马,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3)中国的舰船综合电力系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们的技术是中压直流,一步到位。美国目前是中压交流,还处于第一代水平,差我们一代。他们目前才开始做预研中压直流,要赶上我们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随着激光和电磁技术的成熟,必然出现以装备大口径电磁炮和激光防御系统的下一代主力舰。未来海战,弱势一方面对饱和反舰巡航导弹或致命反舰弹道导弹攻击时,必然会引爆电磁炸弹进行全频段电磁干扰。而电磁炮弹比导弹抗干扰能力强,并可以用火力密度弥补精度的不足。而在激光的光速面前,任何反舰导弹都是相对静止的。

所以下一代主力舰将以装备电磁炮和激光近防系统,全电驱动的“全能舰”形式出现,彻底颠覆航母时代,让海军螺旋上升得回归主力舰时代。把美帝的航母优势归零,使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根据以上的性能和战术设想,059型“旅星”级主力舰具体设计如下:

满载排水量: 3万吨,航速:50节。

舰体前部船底安装可收放的全浸式水翼,当高速航行时,放下水翼,水翼提供的升力把前半部舰体部分抬离海面,大大减少水的阻力。水翼由电脑自动控制,根据各种情况的变化自动修正水翼的角度,以维持水翼飞航状态。

舰底采用半滑翔深V型船底设计,使整个战舰的水下部分实际上就是个巨大的冲浪体,高速航行时,舰底有类似机翼的效果,产生升力,减少阻力。

并且配备4台带矢量喷口的无轴电磁泵喷推进器,达到50节以上的高航速。可以形象的说,059型的舰体设计就是放大百倍的快艇。

由此可见,059型主力舰是一型高机动性的军舰,超过以往任何一种军舰。因为主力舰的防御系统对传统航空兵的亚音速反舰导弹基本上免疫,能对它造成伤害的只有敌方主力舰重型电磁炮的密集弹雨。在武器三要素“火力、防护、机动”中,防护分为被动防护和主动防护,但是无论哪种防护都不足以完全对抗重型电磁炮的火力,那么只有通过提高机动性来弥补。类似于武装直升机可以看做是高机动,低防护的坦克一样。

所以说,059型主力舰就是为炮战而生,就是为了和敌方主力舰进行炮战的战舰,也验证了那位全球最强80后的名言“未来战争是炮战”。

主要武备:

一、3座大功率重型电磁轨道炮,炮口动能大于64兆焦,射程200~600公里。未来发展为电磁线圈炮。主要装备5种炮弹: 侦察感应弹,集束子母弹,电磁干扰弹,穿甲爆破弹,高爆弹。

1、海上交战时,先根据各种侦察手段判定敌舰队的大致位置范围。然后向目标区域发射一轮侦察弹,每个侦察弹中都携带了若干传感器,所有的传感器以网格的形式分布在目标区域海面,形成一个可感知的海域,对目标区域内的敌舰进行精确的跟踪定位,引导下轮的精确打击。(可能有人会说,可以依靠GPS或者北斗来定位,不需要侦察炮弹。但是未来的G2之战,双方都会在第一时间摧毁对方的卫星系统。)

2、在定位敌舰后,以子母弹发动第二轮打击。每个子母弹内部装满大量的钨合金小正方体,形成超高速的“钢雨”,虽然无法直接击沉敌舰,但是可以全面摧毁敌舰外部的雷达、火控、通讯及电子战系统,即打敌方打瞎打聋。如果是航母,则直接把飞行甲板打成筛子。

3、最后用穿甲弹把敌舰送入海底。

4、如果被敌方抢得先机开火,则向四周持续发射电磁干扰弹,形成一个强电磁干扰区域,以破坏敌方电磁炮弹的制导系统,降低敌方的命中率。然后利用高机动性脱离打击区域。

5、在防空作战时,集束子母弹产生的8倍音速以上的密集弹雨,在敌机反舰导弹射程外横扫千军,就像拿霰弹枪打一群鸭子一样酸爽。

二、4座可重复自动装填的通用电磁发射器。

1、远程区域防空导弹: 海红旗-9。

2、远程反舰弹道导弹: 东风-21D,东风-26。

3、远程巡航导弹: 长剑-10。

4、远程反潜导弹: 鱼-10。

反舰弹道导弹上舰,这绝对是革命性的,它将航母时代的传统航空兵进攻战术彻底淘汰。以东风-21D为例:

(1)攻击距离: DF-21D的射程2000~3000公里,美国航母舰载战斗攻击机F/A-18E/F“超级大黄蜂”作为攻击机时作战半径1000公里,挂载射程130公里的鱼叉反舰导弹。

(2)攻击速度: DF-21D的速度是10马赫,攻击2000公里外目标用时8分钟。如果只依靠美国舰队本身“宙斯盾”系统的400公里预警距离,那留给舰队的反映时间不到2分钟。而F/A-18E/F最大平飞速度1.8马赫,挂载鱼叉以巡航速度攻击时,不可能超音速。即使不计航母的弹射时间,F/A-18攻击1000公里的目标也要1个小时以上。

(3)突防能力: 10马赫、中段变轨、末端机动、垂直攻击防空盲点的DF-21D,不是0.9马赫掠海平飞的鱼叉可比的。

(4)攻击威力: 命中一发DF-21D就可重创或瘫痪10万吨级航母,命中4-6枚鱼叉才能击沉7000吨级驱逐舰。

三、12座激光近防系统。

由12座高能激光炮组成了最后一道坚不可摧的光盾,嘲笑着传统航空兵那堂吉诃德式的徒劳。

另外搭载垂直起降无人机若干。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