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马丁·沃尔夫:英国缘何再次沦为“欧洲病夫”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8日发表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称,英国正在同时经历六项危机,可能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当“欧洲病夫”。

文章称,上世纪60年代,英国因长期经济疲弱而得了个“欧洲病夫”的名号。但后来在玛格丽特·撒切尔出任首相时,这个令人生厌的称号似乎就不再适用了。如今再次出现了状况。人们会夹杂着困惑、怜悯和幸灾乐祸的心情发问:“英国怎么了?”其中的答案或许难以知晓,但英国已经表现出一些症状:英国正在同时经历六项危机。

经济危机导致贫富分化

文章称,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危机。起点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如今,这场危机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方面是生产力停滞不前。据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称,从2008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英国的每小时产量仅增长了3.5%。

文章指出,在所有重要的高收入国家中,只有意大利的每小时产量增速低于英国。这倒不是因为英国的生产率业已处于高位。恰恰相反,英国的每小时产量落后于爱尔兰、比利时、美国、丹麦、荷兰、德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瑞典、奥地利、澳大利亚、芬兰和加拿大。高就业率和低失业率固然是好消息,但生产力停滞不前意味着人均实际收入也陷入停滞。这进而意味着,一个群体要变得更富裕就要有另一个群体变得更穷。这不利于营造理想的政治氛围。而长期实施财政紧缩会导致政治氛围更加恶化。

身份认同引发政治危机

文章称,第二项危机是由国家身份认同是否须具有排他性这一问题引起的。这个问题随即又变成了一个关于忠诚的问题。许多人乐于有多重身份,但也有人坚持认为身份只能有一个。这个问题一旦被政治化就会变得令人感到极为痛苦且极具分裂性,在英国脱欧进程中便是如此。

文章指出,第三项危机就是英国脱欧,它把身份认同当作武器,进而把这些分歧变为叛国罪名。正常的民主政治被纳入到提高共同忠诚度的诉求中并受到管控。而一旦“背叛”成为政治争论的部分议题,那么结果就只能是全胜或完败了。此类观念与民主生活中十分正常的妥协理念格格不入,事实也已证明这一点。

文章称,第四项危机是政治危机。现有政党是以过去的阶级划分为基础的,但它们已不符合当前在身份认同上的划分。按照在身份认同上的划分可分为两类人:一类人乐于认为自己既是英国人也是欧洲人;另一类人坚持认为要当英国人就不能当欧洲人(至少“欧洲人”一词意味着要当“欧盟公民”)。两个主要政党都在这一进程中严重受损,但新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

领导层危机加速乱局

文章称,第五项危机是宪法危机。是否留在欧盟内是一个宪法问题。用公投作为解决此类宪法问题的手段,这从宪法上讲本身就成问题。如果要用公投决定此类问题的话,那么议会在解读和执行有关决定方面又须发挥什么作用呢?就此而论,对宪法性公投进行判定的合理尺度又是什么呢?是简单多数还是超级多数?我们当时为什么要在根本没有自问这些问题的情况下陷入这场乱局呢?

文章称,第六项危机或许最为严重,那就是领导层危机。从戴维·卡梅伦到特雷莎·梅,英国一路可谓跌跌撞撞。目前英国出现了举行大选的可能性,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将与杰里米·科尔宾领导的工党对决。这两个人没有多少共同之处。但在一个毕竟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这两人担任首相的潜质是最差的。

文章提出疑问: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危机同时降临在这个国家头上?这些危机又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然而文章认为,何以导致这一切已不要紧,要紧的是这一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以解决。可叹的是,英国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继续当“病夫”了。

【延伸阅读】“脱欧”严重损害英国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

英国“脱欧”波折不断,但今年来的一些经济数据却显示英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是企业为应对“脱欧”而造成的短期反常现象,英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并不佳。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英国伦敦金融城。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位于英国伦敦重要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的J.P.Morgan大楼。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泰晤士河对岸的英国伦敦金融城。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人们在英国伦敦重要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行走。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英国伦敦金融城。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英国伦敦重要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的建筑。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9年4月12日拍摄的英国伦敦重要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新华社发(蒂姆·爱尔兰摄)

这是2015年9月27日在英国伦敦拍摄的泰晤士河南岸的“碎片大厦”(右)以及远处的伦敦塔桥。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这是2018年5月15日拍摄的英国伦敦重要的金融区——金丝雀码头的汇丰银行(右)、美国银行(中)。新华社记者韩岩摄

(2019-04-19 06:10:01)

【延伸阅读】英媒:英国财政大臣将来华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参考消息网4月17日报道 英媒称,英国财政部称,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计划本月稍晚到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据路透社4月16日报道,英国财政部称,哈蒙德还将讨论英中双边经济及金融合作。

但他的访问还得看英国议会日程而定,议员们仍在设法为英国脱欧谈判寻求突破。未来几周议会可能面临更多关键表决。

报道称,英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英国希望在脱欧后,也能成为全球贸易大国。

3月23日,意大利和中国签署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签署这一合作文件的国家。

(2019-04-17 09:42:00)

【延伸阅读】英媒聚焦“一带一路”:英国应做出与意大利一样的选择

参考消息网4月15日报道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31日发表该报副总编辑杰雷米·沃纳的文章称,英国政府应该自行决定与中国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对英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文章称,意大利并非第一个签署并公开支持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欧盟国家。波兰、希腊、匈牙利、葡萄牙以及拉脱维亚都已经对该倡议表达了热情,签署并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但意大利是第一个决定参与的主要发达经济体,正因如此,这对“一带一路”倡议而言是一个成功。

但文章也指出,虽然欧盟应该寻求与中国更紧密的关系,但欧盟领导人主张对中国采取统一战线,比利时前首相伏思达(居伊·费尔霍夫施塔特)说:“欧盟必须作为一个单一的集团这样做。”

文章称,这提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英国是否应当成为这种共同做法的一部分,还是应当像意大利一样?

文章认为,由于一系列重要的条件,英国应当采取后面一种方式。

文章称,无论如何,英国与中国的关系由英国政府决定,而不是由欧盟或美国来决定。就像欧盟那样,美国要求英国听从命令。二者都该被礼貌地拒绝。“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没有问题,欧洲没有理由将中国拒之门外。此外,在国际上资助“一带一路”,对伦敦和伦敦金融城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文章最后指出,英国必须学着在世界三大贸易集团——美国、欧洲和中国——之间游走。如上所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标是共同繁荣,有什么理由不喜欢呢?

(2019-04-15 11:27:51)

【延伸阅读】英国“脱欧”为何如此拖拉?这段“隐形”边界是关键——

参考消息网4月12日报道(文/桂涛 顾震球) 这条500公里长的曲折国界可能是目前全世界最受人瞩目的边界之一,它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界,是产生目前英国脱欧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爱尔兰共和国是欧盟成员国。根据目前安排,英国正式退出欧盟后,这条边界也将从目前的“英国与爱尔兰共和国的国境线”变成“欧盟区与非欧盟区的分界”。如何处理这条边界始终是脱欧谈判的焦点与难点。

英国政府此前与欧盟达成的脱欧协议三次被英国议会下院否决,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一些议员担心,目前协议中涉及北爱尔兰边界的部分存在漏洞,有可能将北爱尔兰地区单独留在欧盟,从而导致英国分裂。

布莱恩·里纳甘的农场被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界一分为二。(桂涛 摄)

自由出入“隐形”边界

在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德里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界线上,本报记者乘车从英国一侧进入爱尔兰共和国一侧,基本没有意识到已经越境,周围的车辆都没有减速。在司机的提示下,记者仔细观察才发现,地上的标识线从英国境内的白色变为爱尔兰共和国境内的黄色,路旁的限速提示牌也从“限速60英里”变成使用欧盟计量单位的“限速100公里”,手机收到短信提示:“您已进入爱尔兰共和国”。许多德里人每天都要几次往返于边境两侧的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

目前每月有近20万辆货运卡车、180多万辆小客车穿越英国与爱尔兰的边界线,每天约有3万人次要跨越这条隐形的边境。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告诉本报记者,目前爱尔兰岛南北联系密切,在爱尔兰生产一瓶“百丽酒”,各种原材料及货物需要7次往返爱尔兰共和国与北爱尔兰地区边界线,可见双方彼此需要与融入程度之深。“因此包括工商、经贸领域人士在内的北爱各界高度关注脱欧。”她说。

德里市长约翰·博伊尔说,德里约有30%的劳动人口每天要从爱尔兰共和国穿越边境而来,下班后再回到爱尔兰共和国。他强调:“这条边界线保持开放畅通对爱尔兰全岛十分重要。”

“软边界”或成“硬边界”

脱欧可能改变这条“隐形”边界线的现状。英国脱欧诉求之一就是要从欧盟拿回自己独立的贸易政策。纵观世界,尚没有一种方法能既保证边境开放又维护独立的贸易政策。

按目前安排,英国将在脱欧后退出欧洲共同市场和欧盟关税同盟,这意味着如果英欧之间未能达成新的自由贸易协议,那么英国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界注定将从目前货物与人员自由流动的“软边界”变成需要对进出欧盟人员和货物进行核查与征税的“硬边界”。

脱欧带来边界线“变硬”的风险让许多北爱尔兰人忧心不已。这也是为何在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中,多数北爱尔兰人选择“留欧”,他们不希望自己和爱尔兰共和国之间出现一道分界。

布莱恩·里纳甘的农场被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界一分为二。他的牛在英国吃草料,放牧时就溜达到爱尔兰共和国境内。英国脱欧后,农场的“英国部分”将失去目前每年10000镑的欧盟农业补贴,农场中人与动物的“自由流动权”也面临挑战,处境尴尬。里纳甘每天要穿越边界线十几次,接送在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两个学校读书的几个孩子。一旦边境“变硬”,通关手续将让他头疼。

“脱欧绑架了和我一样的边境居民。”他说,“我的家族四代经营这个农场,现在我不得不考虑把它搬到爱尔兰共和国一侧,以继续享受留在欧盟的好处”。

民众担忧边境动荡

爱尔兰岛上的北爱尔兰地区与南部的爱尔兰共和国关系特殊。从20世纪60年代末起,新教和天主教两大宗教团体在北爱尔兰是否脱离英国的问题上发生武装冲突,共导致3000多人死亡,这曾使北爱长期动荡不安。1998年,北爱冲突各方经过艰苦谈判和折中妥协,终于达成一项旨在结束北爱长达30年流血冲突的历史性协议,使北爱尔兰人民看到了实现和平的曙光。在德里城,记者看到不少以呼吁和平、抵制暴力为主题的雕像与墙面喷绘画。

目前,爱尔兰全岛设置共同旅游区,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公民可自由往来。边界线上没有检查证件的岗哨,只在一些地方保留了几个摄像头。脱欧不仅撕裂了英国的民意,也带来了进一步撕裂北爱尔兰地区的风险。因为历史与宗教原因,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倾向与同样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共和国人保持密切往来,而新教徒则倾向于与同样信仰新教的英格兰人保持紧密联系。一旦爱尔兰岛上出现“硬边界”,必将导致边界线南北两侧天主教徒的不满。

一些北爱尔兰人开始担心,一旦脱欧造成硬边界,曾经边界线上的检查岗哨和警察将会再次出现,因此可能成为“民族派”的袭击目标,让北爱尔兰再度回到曾经的动荡时代。

北爱尔兰人对分裂并不陌生。德里这座城市的名字就是分裂的产物。英格兰在17世纪完全占领爱尔兰后,德里曾被改名为伦敦德里,以显示它与“新东家”的密切联系。但此后,反感威斯敏斯特统治的北爱天主教徒仍称呼它为德里。2015年,伦敦德里市议会投票,将这座城市的名字重新改回德里,而亲伦敦的北爱新教徒在今天仍然称呼它为伦敦德里。

居住在边界线一侧不到10米的布瑞支·麦克加维告诉记者,她仍然记得30多年前边境被铁丝网和部队分隔开的情况。现在,麦克加维每天要几次开车穿越边界线,往返于工作与居住地。“一旦脱欧导致‘硬边界’出现,居住在边境地区的民众生活将大受影响,摄像头将夺走居民们的隐私,边检站必将招致仇恨。”她说。

支持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最终统一的新芬党成员、德里的英国议会下院议员伊丽莎·麦克卡利昂告诉记者,北爱尔兰人选择留在欧盟,就是因为担心退出欧盟可能带来北爱尔兰与爱尔兰共和国的边境问题,脱欧将让北爱尔兰最终地位归属的问题再次被提上政治议程。

德里被穿城而过的佛伊尔河一分为二,河面上架着一座以“和平”为名的桥梁。桥上的标牌显示,这座为纪念北爱尔兰和平进程而建、充满象征意义的白色桥梁是由欧盟部分资助的。一旦英国脱欧,北爱尔兰将无法继续获得欧盟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等方面的资助。这似乎是一个隐喻,即脱欧有可能危害北爱和平进程。

(2019-04-12 19:12:05)

【延伸阅读】再缓半年!外媒:欧盟同意英国脱欧日期延至10月31日

参考消息网4月11日报道 外媒称,10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紧急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同意将英国脱欧的最终日期延长至10月31日。

据彭博社4月11日报道,这比特雷莎·梅希望的时间要长,而且这个协议可能会面临着国内的反对。这还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在英国引发一场政治危机。

另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9日报道,梅本来的目标是将英国脱欧的期限从4月12日推迟到6月30日。默克尔此前表示,如果能达成一个更积极的结果,并不反对英国延迟脱欧。

报道指出,任何5月22日之后的期限意味着英国必须参加欧洲议会选举,这却是梅想要避免的情况。

此外,北爱尔兰边境保障措施也是一个关键的争议点。根据目前的协议,在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有关措施将保障爱尔兰和北爱尔兰的边界保持开放。这一点让脱欧强硬派十分恼火,他们认为这样会造成北爱尔兰与英国其他地方割裂。

又据法国《快报》周刊网站4月9日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9日在致其他27个成员国的信中表示:“有一种可能性是实行弹性延期,一直持续到必要的时段但不能超过一年,因为超过这一期限我们得一致决定某些欧盟重要的计划。”他所指的是要起草2021年至2027年的欧盟预算。他还在信中写道:“这种弹性可以让延期在双方批准脱欧协议后自动结束。只要做好了准备,英国有离开的自由。而27国也不用再屡屡召开脱欧峰会了。”

路透社4月9日的报道称,一名参与脱欧事务的欧盟官员说,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希望出现混乱局面。他们担心,“无协议”脱欧将影响金融市场。

这名官员说:“没有人想在4月13日之前结束。但是要多久——我不知道。法国将在布鲁塞尔提出很多问题。”(编译/王露露)

(2019-04-11 08:40:34)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