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毕业啦!看机务学兵如何走向他们的“刺激战场”

中国空军网

关注

仲春时节,中部战区空军某装训基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伴随着离别的歌声如期而至。被蒙蒙春雨打湿的行囊、空荡荡的教室和宿舍,无不渲染着一丝伤感的气氛。

7个多月前,这批“00后”新兵带着憧憬与向往、带着父母的嘱托与期盼来到军营。然而,这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曾经在训练场上被火辣的太阳晒晕过,也曾在课堂上被枯涩难懂的专业知识难倒过,被指导员批评过,被班长责骂过……如今,这一切已如漫天杨絮随风飘落。

从新兵到学兵,他们仿佛参天大树上吐露的新芽,竞相生长、生机勃勃。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火热的一线战斗岗位,从教室到演兵场,无异于一次紧张激烈的“等级转进”。

这200多个日夜里,他们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些收获是否足以支撑起他们捍卫领空的蓝色梦想?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进该基地营区,试图窥探学兵们的军营初体验。

分秒必争的竞争意识,是他们脱翎换羽的关键

“20分钟的军姿定型训练和20分钟的五公里,你选哪一个?”面对班长给出的选择,刚入军营不到两个月的新兵李小龙左右为难。军姿站不下来,五公里跑不动,训练成绩不见提高,却被部队的伙食养得白白胖胖,这个与著名功夫明星同名同姓的小伙子经常被战友们调侃: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渐渐地,李小龙开始被战友们疏远,原本就性格内向的他话越来越少,仿佛成了连队里的“隐形人”。这种情况被连长王少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马上就要中期考核了,连队每一个人都不能掉队!”

为此,王连长专门为李小龙制定了强训计划。队列不行就从头到脚一点一点讲解示范;体能不行,那就操场上陪着一起跑……几套“组合拳”下来,李小龙的各项训练成绩有了“肉眼可见”的提高。不是身体素质不好,那就是态度出现了问题。

原来,从小就向往军营、崇拜军人的李小龙对现实中的部队生活产生了抵触情绪,他有驰骋疆场的雄心壮志,却没有滴水穿石的耐心毅力,他渴望表彰荣誉,遇到困难却很容易打退堂鼓,他好高骛远,却不知“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实际上,这类情况在该基地今年的带兵工作中不在少数。如何压制浮躁的思想风气,点燃战士们内心建功军营的熊熊烈火?“我们把7个月的训练工作分割成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讲评考核、表彰评比,让战士们时刻处在追赶与被追赶的紧张氛围中。”该基地训练参谋赵方远告诉笔者。

三连学兵曹云鹰、曹云鹏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军体素质更好,弟弟专业技术略胜一筹,两兄弟之间的竞争一刻都不消停。前不久,在基地组织的毕业联考前,两兄弟为了赢过对方,使出各自的“洪荒之力”,你背下50道法规题,我就背51道;你5公里21分钟,我拼尽全力也要快你一秒……互不相让的激烈比拼实际上成为了“合作共赢”。

如今,两兄弟均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正把目光转向下一阶段的演兵场,那里有更多的挑战等待他们去征服。

为了最大限度缩短课堂与战场的距离,该基地尽最大可能模拟战场环境、对接战斗需要,设置一道道难关、突破一道道障碍。“战必胜”军体对抗赛、航空知识竞赛、机务专业比武……横亘在学兵们眼前的一座座“大山”不断激发着他们的潜能,在一面面鲜红锦旗的“诱惑”下,他们不知疲倦地奔跑着,把提高打仗本领作为首要目标,把追逐蓝天的梦想落到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润物无声的文化滋养,是他们受益终生的财富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诗是四连学兵李冠良的座右铭。这名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是全基地闻名遐迩的“大明星”。在7个多月的学习训练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利用专业优势,踊跃竞争基地“兵之声”广播播音员岗位,让自己的声音陪伴战友们成长;担任基地“兵之初·春之舞”春节联欢会主持人,用幽默的语言和稳重的台风为晚会增光添彩;参与拍摄毕业短片、在读书会活动中上台发言、撰写体会文章……基地举办的每一次大项活动上,都能看见他的身影。

很难想象,刚入营时,李冠良还是连队的“刺头兵”。战友们形容他:脑子里只有诗和远方,不接地气。的确,每天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衣服上沾满汗水和机油,军营的生活与大学相比天差地别,一身“艺术细胞”的李冠良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一度失去了学习训练的动力。

经过深入谈心,指导员姜凯把准了李冠良的“脉”,开始在各项活动中给他“压担子”,为他提供展现自我、表现才华的舞台。从画板报、教唱歌到主持晚会再到比武赛场夺魁,李冠良的“士兵突击”来得迅猛又全面。

“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必须文武双全。”该基地沈政委介绍,与过去相比,如今大学生携笔从戎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军营不再是“莽汉”的天下,而是文化的主阵地。为此,该基地着力打造“战必胜”强军文化建设体系,一手抓铸魂、一手磨利剑,把打仗本领和内在修养作为学兵必修课程,齐抓并进。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固化教育仪式、宣传文化产品,让强军文化以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贯通到基层,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文化涵养,从内心深处获得文化认同。文化如水,只有洒向大地,才能滋根润节。

“请于今日下班前到宣传办公室领取学兵毕业‘大礼包’!”临近毕业分配,七连指导员梁新惠正在繁琐的分兵工作中忙得晕头转向,一则电话通知让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学兵们期待已久的神秘“大礼包”终于准备好了。

带着好奇,笔者跟随梁指导员一起来到基地宣传办公室。原来,“大礼包”是一张刻录好的光盘,里面记录着学兵们参加历次大型活动的资料,晚会视频、毕业短片、运动会集锦、体能训练写真集、红色经典读书会文章汇编……

“在基地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7个月,但是我已经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这些宝贵经历必将伴随我整个军旅生涯。”第一时间拿到“大礼包”的学兵朱召阳兴奋地说。

如今,历经7个多月笑与泪、血与火考验的机务学兵们即将走向军旅生涯的下一站,那里是充满挑战与淬炼的战斗一线,是荣誉和挫败并存的“刺激战场”。正如毕业MV《岁月有情》中所唱:曾经一腔热血,曾经豪情万丈,曾经许下多少愿望,念念不忘……相信战士们定会不负基地所托、不负祖国所盼,在未来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