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称中国是俄罗斯“好榜样”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5月14日报道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5月8日刊文称,俄罗斯应当向中国学习,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加工业、数字经济、替代能源的开发当中。
文章称,不久前,国际能源署发布了展望全球能源市场前景的专门报告,向主要产油国发出了悲观的疾呼:启动经济多元化进程刻不容缓。
分析师们呼吁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球油气出口大国,利用当前油价高企、碳氢能源出口收入可观这一窗口期,将资金投入到加工业、数字经济、替代能源的开发当中。
文章指出,俄罗斯拥有不错的榜样。中国也属于油气开采国。那里不断勘探出新产地,只是在规模上无法满足这个庞大经济体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的太阳能发展最为迅速,风力及太阳能电站的发电总量已超过水电。但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预算收入并不依靠油气出口,而主要来自高科技领域。
文章认为,在中国最举足轻重的企业已经是阿里巴巴和华为这样的新锐;是数万家从事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研发的中小企业。以最富有的中国人之一马云为例,他在杭州的一处公寓里创建了阿里巴巴。如今,后者已成为向全球提供贸易金融服务的世界巨头。其他中国巨富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家史。跟石油、天然气、铝……统统不沾边。他们只是瞄准了新技术、电子商务,并从零起步创业。
文章认为,俄罗斯的能源巨头应当向中国学习。
文章称,当俄罗斯正在考虑是否值得向科学院研究人员支付与地铁司机旗鼓相当的薪酬之际,单是华为一家企业,单是2018年,便为研发支出了150亿美元,接近俄罗斯相关拨款的一半。
文章指出,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很多高科技领域,北京亦执全球牛耳,如超级计算机、最先进的5G通信平台。中国首度实现了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正在酝酿登陆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兴建本国空间站。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及电动汽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世界60%的电动汽车是在中国市场售出的。一言以蔽之,中国没有将经济建立在出售自然财富的基础之上,哪怕它拥有这样的资源。
文章表示,北京正在搭建21世纪的新科技架构,即数字化内核和机器人化。它将资源集中于能够确保未来竞争力的最新发展方向上。
文章认为,细节决定成败。在观察邻国时,不妨对积极之处加以借鉴。
【延伸阅读】俄媒:俄罗斯不会帮美国对付中国
参考消息网5月7日报道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5月1日发表文章称,克里姆林宫不会帮助美国对付中国。
文章开头引述了美国著名外交政策专家、凯托学会高级研究员道格·班多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班多纯粹从政治实用主义的角度考虑问题,建议美国与俄和解,共同对付中国。《观点报》网站的文章认为,班多的这一观点堪称是对美国政治学术权力集团的离经叛道,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无从付诸实施。
《观点报》网站文章指出,班多并没有提出什么全新的论调,有关美国在遏制中国方面需要俄罗斯的说法已流传多时。2014年之后,许多学者曾经批评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后者简直是在将莫斯科推向中国怀抱。特朗普也持同样观点。目前看来,白宫现主人计划与克宫和解,用乌克兰作交易筹码,让莫斯科在叙利亚和中国问题上作出让步。
文章称,然而上述交易落空了。在俄美关系如此错综复杂的当下,莫斯科无论如何也不会去迎合班多所描述的交易。
文章指出,俄罗斯无意玩火自焚,这首先是因为俄罗斯与中国存在共同利益。
文章以中亚地区为例称,美国了解中亚地区对北京的重要性,并已经在那里煽风点火。美国似乎希望在此过程中获得俄罗斯的支持,毕竟后者在当地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事实上中亚对克里姆林宫的重要性并不逊色于该地区之于北京。中亚的极端化会令俄境内的恐怖主义复燃,导致地区局势动荡。因此,中俄两国都主张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与秩序。
文章还指出,美国近年来频频背叛和出卖盟友,更没有什么能阻止华盛顿背叛或出卖甚至不被它视为平等伙伴的俄罗斯。
因此,文章认为,莫斯科并不打算参与任何反华的冒险行径。克里姆林宫只会试图从与中国的合作中谋求更多发展机遇,例如为中国商品输往欧洲而打造北极海上航线。
(2019-05-07 13:31:23)
【延伸阅读】关于大豆出口,俄罗斯对中国有了一项大计划
参考消息网4月30日报道 外媒称,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就扩大农业合作进行谈判。
据彭博社4月27日报道,俄罗斯副总理尤里·特鲁特涅夫正在北京讨论俄罗斯出口大豆、乳制品和肉类以及为此建设货运基础设施的事项。
报道称,“俄罗斯计划增加对中国的产品出口,”俄罗斯远东发展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中国已经批准了90家准备供应牛奶和家禽的俄罗斯企业。”
据报道,特鲁特涅夫在声明中表示,到2024年,俄罗斯有潜力将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量提高到每年200万吨。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其2018年的出口量为81.7万吨。
报道指出,荷兰合作银行估计,2019年中国可能需要进口8400万吨大豆。
据2019年1月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旬,中俄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其中去年前11个月,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97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其中农产品贸易增长了31%,中国继续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俄罗斯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8年11月6日的报道称,俄罗斯农业部发布的消息显示,俄罗斯有意扩大对华粮食、面粉、油脂产品和糖的出口量。俄农业部部长帕特鲁舍夫说:“我们高度评价两国在农业领域的合作,并认为未来扩大对华出口量十分重要。”目前,俄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占两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出口高速增长促使双边农产品贸易额增长三分之一,达到32亿美元。”目前俄对华出口农产品主要为鱼类、海鲜、植物油、大豆和巧克力。

资料图片
(2019-04-30 09:18:12)
【延伸阅读】俄罗斯突然减产石油 原因是……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外媒称,两名业内消息人士5月3日表示,因俄罗斯原油遭有机氯化物污染导致出口严重中断,俄罗斯石油生产商已经收到输油管线巨头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的通知,要求在5月7日之前减产90万吨。
据路透社5月3日报道,据计算,这一数字将相当于俄罗斯石油总产量的10%左右,相当于未来几天减产逾100万桶/日。
报道称,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5月2日表示,俄罗斯5月石油产量将会继续执行全球减产协议。
俄罗斯能源部5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产出从3月的1130万桶/日降至4月的1123万桶/日,但是仍高于主要产油国的协议目标。
俄罗斯4月石油产量为4597.5万吨,3月则为4778.3万吨;3月较4月多出一个工作日。
报道介绍,根据当前协议设下的基准线,俄罗斯宣示将把石油产量降低22.8万桶/日,至约1118万桶/日;2018年10月时的产出水准为1141万桶/日左右。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及俄罗斯等大型产油国之前协议自1月起合计减产120万桶/日,为期六个月,借以让市场恢复平衡。
包括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首席执行官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在内的多位俄罗斯官员暗示,由于市况改善,俄罗斯打算提高产量。
报道称,下一次欧佩克与主要产油国的全面会议将于6月在维也纳召开。

图为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万科尔油田,工作人员在发电站内执勤。新华社
(2019-05-06 00:11:02)
【延伸阅读】俄罗斯为开发北极寻求中国支持 普京:他们有经验!
参考消息网4月19日报道 港媒称,近年来,极地冰块的融化为航运和自然资源开发打开了前景,因此与北极接壤的国家对北极开发计划变得越来越自信。莫斯科最近就制定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在北极地区建设新的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以增加该地区的货物运输。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纷纷表态,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合作建设这一北极航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8日报道,安德烈·杰尼索夫说,与中国在北极的合作会是“远程和长期的”,可能包括在导航设施以及航运和飞机监控方面的投资。
安德烈·杰尼索夫还表示,向中国供应俄罗斯天然气的谈判已经进入后期阶段。杰尼索夫说,双方正在加快谈判步伐,他对即将达成协议感到乐观。任何有关该协议的达成都可能进一步加强中俄在能源方面的合作。
报道称,与此同时,控制着北极约50%海岸线的莫斯科一直在加紧开发北极地区,该地区因而也可能成为中国天然气供应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上周,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国际北极论坛上说,俄罗斯计划扩大其北极港口,并欢迎外国投资来帮助它做到这一点。他说:“北方海航线在距离上非常高效,但弱点在于缺少导航操作设施。我们需要给所有的海岸线配备特殊的设备。”“我们需要破冰船。俄罗斯拥有相当多的破冰船,而且近年来有一个新的建造破冰船计划。”
普京还指出,“中国在建造破冰船和穿越这条路线方面也很有经验。”报道称,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向北极派出研究和科学考察团,是该地区最强大和最重要的“新来者”。
报道称,莫斯科与西方关系紧张为中国投资者打开了大门。与此同时,中国为了减少煤炭使用也增加了对天然气的依赖。(编译/王露露)
(2019-04-19 11:29:11)
【延伸阅读】俄罗斯想同中国做成这笔大买卖!
参考消息网2月28日报道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俄投资者日”前夕发布的推介材料披露,2035年之前该公司对华天然气出口额将占中国燃气进口份额的25%以上。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月26日报道,消息指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产品在中国2035年前的天然气总需求中所占份额将达到13%。
文件写道:“中国在2035年之前的天然气需求将提高一倍以上。非传统天然气资源开采前景不明,打开了需要额外进口天然气的巨大市场。”
同时,“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在2025年之前能够达到设计能力,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报道介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表示,截至2月20日,“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工作已完成99%以上。
报道称,俄气总裁米勒2月中旬指出,俄气将自2019年12月1日起开始通过“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
报道介绍,俄气与中国公司于2014年5月签署协议,通过东线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合同期限为30年,预计每年通过管道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

图为天然气地下储气设备压力表。新华社
(2019-02-28 00:04: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