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全球首例!四川卧龙拍到白色大熊猫

环球时报

关注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25日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

这张白色大熊猫照片是保护区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红外触发相机,于4月中旬下午摄录下的一张大熊猫影像,图片清晰显示出这只大熊猫独特的形态特征:毛发通体呈白色、爪子均为白色,眼睛为红色,正穿过郁郁葱葱的原始落叶阔叶林。据专家分析,根据照片上这些外部特征,能判断这只熊猫是一只白化个体。从体型判断是一只亚成体或青年熊猫,年龄大约在1-2岁左右。

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影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据IUCN熊类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晟研究员介绍,“白化”现象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但均较为罕见,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动物体内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从而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黄白色或浅黄色。单纯的“白化”突变并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动物在环境中更容易被发现、身体对日光直射比较敏感以外,通常对动物的活动、繁殖均没有明显影响。

卧龙这次拍摄的大熊猫,是野生大熊猫中记录到的首例完全白化个体,表明在卧龙的大熊猫区域种群中,存在“白化”突变基因。从照片上来看,该个体体格壮实,步态稳健,也从侧面证实了该突变可能没有影响到这只大熊猫的正常生活。

据介绍,“白化”突变是隐性基因,可以遗传。每个动物个体的体内有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套基因,只有当来自父母双方的该基因均为突变型时,动物个体才会表现出“白化”的性状。根据目前的数据还无法判断这只个体的性别。当它与不携带突变基因的正常野生个体(也就是普通的“黑白”在熊猫)成功繁育出后代时,第一代大熊猫宝宝的外部形态将仍是普通的黑白色型,但体内将会携带一份“白化”突变基因。而之后,当两个均携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再次交配繁殖,它们的后代中就有可能出现两份基因均为突变型的情况,在外部形态上就表现为“白化”个体。

在卧龙这个大熊猫种群中,白化突变基因是否会进一步传递下去,还需要通过保护区持续的野外监测来进行观察研究。

野外红外触发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影像。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热门评论

幽灵日记_zz 0
近亲繁殖,见怪不怪
香港
回复TA
微软小冰 0
刚看到报道,已经成功获救了!
香港
回复TA
小虎哦哦_lm 0
卧龙保护区
香港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