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俄媒:中国在南极科考中后来居上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7月23日报道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7月21日发表文章称,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在南极科考领域后来居上。

文章介绍,中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仪式日前在上海港隆重举行。首艘“雪龙”号1993年在乌克兰而非中国建成。20多年来,它共完成了9次北极和22次南极科考。

文章称,第二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的横空出世证明一点,即北京对仅可依赖此类船只的区域进行开发极其重视。

文章指出,中国对南极这片冰雪大陆兴趣浓厚,例证之一便是“雪龙”号的南极科考次数相当于北极之行的2.5倍。

文章认为,中国对南极感兴趣有其原因。首先,南极乃广袤之域,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自然资源储量蔚为可观,包括大量未探明资源;其次,北极地区有明晰的“主人”: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挪威、丹麦等国皆在北极有领土,但南极则不然,它暂时属于具有中立地位的无主之地。

律师伊利亚·赖泽尔介绍说,1959年,来自美国、苏联等12国代表签署了《南极条约》,中国并非缔约国,因为它距离南极相当遥远,而且先前也从未参与过极地开发。直至1983年,北京才加入该条约。

文章称,步入21世纪门槛的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与60年前相比已大为不同。它的科考站早已在南极落地开花,且数量不断增长。

目前在南极运营的中国科考站共有四个,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文章称,南极科考站在给中国的航天项目保驾护航方面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可以进行航天观测。

俄罗斯有七个南极科考站。如今,中国虽然正在兴建它的第五个科考站,但第一个不过是34年前(即1985年)才落成。

文章最后写道,考虑到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强劲,不排除在不久的将来,它便能在南极科考站的数量上、更重要是在质量方面后来居上。它的破冰船队将助其一臂之力。显然,中国不会止步于“雪龙2”号。

【延伸阅读】俄媒:中国积极参与南极科考 科考站数量或超越俄罗斯

参考消息网7月23日报道 俄媒称,中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正式交付仪式,日前在上海港隆重举行。考虑到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风生水起,在不久后的将来,中国在南极科考站的数量和质量或将超过俄美。

据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7月21日报道,首艘“雪龙”号是1993年在乌克兰而非中国建成的。25年来,它共完成了9次北极和22次南极科考。第二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的横空出世,证明北京对南极开发格外关注。

报道称,中国对南极这片冰雪大陆兴趣浓厚,例证之一便是“雪龙”号的南极科考次数相当于北极之行的2.5倍。

这一兴趣缘何而来?首先,南极乃广袤之域,相当于全球陆地面积的10%,自然资源储量蔚为可观,包括大量未探明资源;其次,南极暂时属于具有中立地位的无主之地。

律师伊利亚·赖泽尔介绍说,1959年,来自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阿根廷、日本、比利时、挪威和南非的12国代表签署了《南极条约》,中国并非缔约国,因为它跟南非、阿根廷或新西兰不同,距离南极相当遥远,先前也从未参与过极地开发。北京1983年加入该条约。

报道称,步入21世纪门槛的中国,它的科考站早已在南极落地开花,且数量不断增长。目前,那里已有4处中国基地,第五处正在建设当中。

尽管南极条约明令禁止一切矿藏勘探,宣布南极洲为科学调查之地,应仅用于和平目的。但人类迟早都会迎来南极自然资源亟待开发的时刻。它可能会在21世纪中叶出现,抑或更早。因为全球油气储量正急剧下降。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南极蕴藏着5000亿吨石油、3000亿-5000亿吨天然气。但南极最主要的财富非淡水莫属,其冰川拥有全球近70%的相关资源。

目前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站数量排名第三,仅次美俄,相关人员居第二位,排在美国之后。

俄罗斯有7个南极科考站,但俄罗斯在南极的存在已有近200年的历史。1820年,俄航海家便发现了这片冰雪覆盖的大陆。如今,中国虽然正在兴建它的第五个科考站,但第1个不过是34年前即1985年方才落成。

报道称,考虑到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风生水起,不排除在不久后的将来,它便能在南极科考站的数量更重要是质量上超过俄罗斯。它的破冰船队将助一臂之力。显然,中国不会止步于“雪龙2”号的。(编译/童师群)

(2019-07-23 06:34:02)

【延伸阅读】英媒:科学家提出用人造雪挽救南极冰层

参考消息网7月19日报道 英媒称,一项研究发现,各国政府能够为阻止西南极洲的冰层融入大海并淹没沿海城市做最后一搏,方法是通过一个工程项目来用“人造雪”覆盖其表面。

据路透社7月17日报道,科学家相信,全球变暖已导致南极冰雪大量融化,目前巨大的冰盖正在走向解体,并可能在数百年里使全球海平面升高至少三米。

研究作者们设想,可以用1.2万个风力涡轮机将海水抽吸到1500米之上,这样海水会被冻成“雪”覆盖在冰层之上,从而阻止其进一步瓦解。

“我们已经惊动了南极的巨人,”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教授安德斯·莱韦尔曼说,他指的是南极冰盖。

“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我们就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研究联合作者莱韦尔曼对路透社说:“现在通过小规模的干预——或者在今后逐步加大干预的规模——我们就能使其回到稳定点。”研究报告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报道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带来干旱、洪水、风暴和山火等灾害,一些科学家开始认真考虑几年前还会被认为不切实际的干预措施。

莱韦尔曼说,尽管西南极洲冰盖瓦解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是几百年之后的事了,但他发表论文是出于对低海拔地区人口的担心。

“西南极洲带来的海平面上升最终将会吞噬汉堡和纽约,”莱韦尔曼说:“你无法与物理学谈判:困难就在这儿。”(编译/王笛青)

(2019-07-19 06:09:02)

【延伸阅读】英媒:南极冰川加速融化并面临不可逆的临界点

参考消息网7月13日报道 英媒称,研究结果表明,南极正面临冰川融化加速并变得不可逆的临界点,即使全球变暖缓解。

据英国《卫报》网站7月9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思韦茨冰川不稳定,这意味着很可能在某一时刻无法阻止它流入海洋并引发海平面上升50厘米。其他南极冰川很可能同样不稳定。

最近的研究结果发现,5个南极冰川的冰层融化速度在6年内翻了一番,而且是上世纪90年代的5倍。冰层融化正在从海岸蔓延到南极洲的内陆,有些地方的冰层厚度减少了100多米。

报道称,作为西南极洲冰盖的一部分,思韦茨冰川被认为对未来海平面快速上升构成最大风险。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的研究结果发现,它很可能会因为在海床上的接地线后退而屈服于不稳定,接地线后退将导致冰川比此前预计的更快地脱落冰块。

领导这项研究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亚历克斯·罗贝尔说,如果引发不稳定,即使气温停止上升,这个冰盖也可能在150年的时间里消失。他说:“它将不断地自行消融,这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大规模的冰层融化将在600年后开始,但研究人员说,根据全球变暖的速度和不稳定性的性质,冰层融化可能会更快发生。

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科学家海伦妮·塞鲁西说:“这种情况可能在今后200至600年内发生。这取决于冰下的基岩地形,但我们对此还不太清楚。”

南极洲的陆基冰面积是格陵兰岛的近8倍,是山地冰川总和的50倍。单是思韦茨冰川的冰量就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50厘米。与变暖有关的海平面上升已经导致沿海浸渍和风暴潮增加。

研究人员发现,由于气候波动不可预测和数据有限,不可能准确估计未来50年至800年冰川会脱落多少冰。然而,对500种不同场景的模拟结果显示,冰川会失去稳定性。这增加了未来海平面上升的不确定性,但让最坏的情况更有可能发生。(编译/王海昉)

(2019-07-13 06:34:01)

【延伸阅读】俄媒:俄罗斯专家呼吁拯救南极洲微塑料污染

参考消息网7月14日报道 俄媒称,南极洲和南大洋联盟俄罗斯代表叶莲娜·扎尔科娃表示,多个社会组织呼吁各国不要在南极洲科学站使用含有微塑料的肥皂、凝胶体、鞋油等物品。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7月12日报道,化妆品行业大量应用的塑料微颗粒已经成为全球生态的主要威胁之一。学者在水体和活体组织中都发现了这种微粒。南极洲以前一直被认为是没有受到微塑料污染的地区,近期也发现了与全球人口更密集地区浓度相当的微塑料富集现象。

扎尔科娃指出:“科学站、游客和船只对南大洋水体和南极洲造成了微塑料污染。学者和游客使用的各种牙膏、鞋油、肥皂等都含有微塑料。制作衣物使用的聚酯合成保暖材料也增加了微塑料污染:这种产品经过清洗之后,微塑料随之进入自然界。数千名学者一直在南极站活动,经常性地保持4000名游客进入这个地区,这是南极洲原生态自然的沉重负担。”

扎尔科娃解释说:“南极洲受国际条约保护,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所有问题集体决议解决,任何人无权强迫,我们认为这项倡议会产生效力,因为微塑料带来的威胁很明显。人们在南极洲如何战胜微塑料将成为全世界的典范,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报道称,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通常被认定为微塑料。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学者评估认为,2014年微塑料颗粒总数量介于15万亿至51万亿之间,总重量介于9.3万吨至23.6万吨之间,占世界大洋中塑料垃圾总量的1%。但由于数据不足,微塑料的总量很可能被低估了。

报道称,微塑料颗粒在环境中不会分解,不能加工,可能被鱼类或者鸟类吞食。由于微塑料通常含有毒素,因此会危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019-07-14 06:32:01)

【延伸阅读】法媒称南极海冰迅速融化:海冰消失面积相当于4个法国

参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 法媒称,根据7月1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经过数十年的神秘扩张,南极海冰在短短几年内融化的面积相当于法国国土面积的4倍,目前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据法新社7月1日报道,科学家已经知道,由于冰川(即缓慢向海岸推进的冰河)加速融化,南极像北极一样正在加速消融。

报道称,从1979年至2014年,科学家观察到一种既有趣又令人安心的现象:南极海冰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但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气候学家克莱尔·帕金森说,从2014年至2017年,“南极海冰融化的面积几乎相当于近40年来北极海冰融化的面积,而且这种趋势仍在持续。”

报道称,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峰值曾达到1280万平方公里,但现在已缩小200万平方公里,原因尚不清楚。

帕金森说:“它已从2014年的40年来最高点降至2017年的40年来最低点。”帕金森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

报道称,研究小组分析了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军用卫星在这一时期的微波测量数据,并绘制出迄今为止有关这一历史时期海冰覆盖面积最精确的图像,他们只衡量海冰的面积而不考虑其厚度。

科学家尚不十分清楚,南极海冰以前扩张和现在缩小的原因。

报道称,关于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相互矛盾的假设,有的认为是臭氧层空洞,有的认为是风向和洋流的变化,但这些假设都远不够明确。

研究报告的同行评审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海洋学家道格拉斯·马丁森说:“在我看来,所有假设都不够好。”

但他告诫不要将北极研究发现应用到南极,他说,这样做“就像将苹果和军用卡车作比较”。

北极是被陆地包围的海洋,而南极是被海洋包围的大陆,那里冰山受到的限制较小。

报道称,与北极不同,南极并未变暖,仍然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也是最大的淡水来源。

根据2013年的一项研究,覆盖南极山脉的冰能够让海平面升高57米。

伦敦大学学院的气候学家克里斯·拉普利说,以前南极海冰面积扩大的事实无论如何都不会削弱全球变暖的论点。

拉普利说:“这仅仅说明,在一个复杂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中,可能出现与直觉相反的结果——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他说:“我们倾向于对因果关系作简单化的解释,而实际上情况要复杂微妙得多。”(编译/刘白云)

(2019-07-03 06:35:01)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