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美媒:中国在北非投资着眼于全球贸易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7月29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7月26日发表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北非倡议组织高级研究员卡里姆·梅兹兰与中东研究项目助理丹尼尔·萨梅特的文章称,全球贸易有助于解释中国在北非投资的原因。

文章指出,中国的发展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政策吸引了许多北非国家,这是西方援助之外的另一种选择。

文章称,尽管对中国涉足撒哈拉以南非洲以及中东其他地区的评论比比皆是,但有关北京对北非——也被称为马格里布地区——进行投资的评论却少之又少。

文章称,在马格里布国家中,阿尔及利亚也许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密切。2016年,中国超过法国成为阿尔及利亚最大的商品来源国,北京与这个北非国家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

中国还对阿尔及利亚的邻国及对手摩洛哥表现出了显著的友好姿态。近年来,随着贸易、旅游和文化交流激增,中摩关系得到了加强。

此外,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前,该国约有3.6万名中国工人,分布在75家企业和大约50个项目中。受联合国支持的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总理法耶兹·萨拉杰今年春天曾表示,他的政府将考虑续签这些合同,尽管利比亚的未来尚不确定。

文章还称,中国在突尼斯也越来越活跃。突尼斯去年与中方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这或许是对未来贸易协议的认可。

文章认为,全球贸易有助于解释中国在北非投资的原因。“一带一路”倡议也瞄准了其他地中海国家的重要港口,包括意大利、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希腊和以色列。把马格里布地区纳入进来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地中海盆地”的航运能力。

中国出资在摩洛哥建设的努尔3号太阳能发电站。(陈斌杰 摄)

【延伸阅读】以色列专家:中东给“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

参考消息网7月29日报道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7月25日发表以色列阿什凯隆学院中国外交政策专家莫迪凯·查齐扎的文章称,海湾地区各国发展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殊途同归于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战略协同为双方提供了新的机遇。

文章称,北京在21世纪最大手笔的经济举措非“一带一路”倡议莫属,它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中东交会。在这里,人文、宗教、种族多样性交织,各类关系纷繁复杂,能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认为,作为能源聚宝盆,中东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一倡议还会对安全、经济合作、文化交流领域的共商努力产生影响。目前,在其框架内,上述一切进程皆处于推进当中。如此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政府有必要对中东地区给予高度关注。

中东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地理意义上的中心点。它不只地处亚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相交之处,也被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及黑海环绕。这里还拥有四大海上战略咽喉要道: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

文章指出,中东地区的核心当数海湾国家,它们的影响力最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可小觑的工业化潜力,皆赋予海湾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过程中的首要战略价值。

文章称,今日的海湾国家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以消解国内冲突、避免被全球化浪潮所抛弃。它们志存高远,积极推行发展大计,希望改革经济、减少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例如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的“2030愿景”,科威特的“2035愿景”等。这些国家均希望通过私有化、深耕与石油开采不相关的领域,来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发展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殊途同归于经济发展的康庄大道,战略协同为双方提供了新的机遇。

文章认为,由于地缘战略位置出众、油气储量丰富、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消费及商品市场不断扩大,海湾国家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伙伴,并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落实过程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国在倡议框架内展开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正在成为外交关系的重要议题,或将为北京跟海湾国家在极具前景的领域开展能源和经济合作创造新的可能性。

(2019-07-29 13:01:51)

【延伸阅读】澳媒:加勒比国家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倡议

参考消息网7月28日报道 澳媒称,中国将加勒比国家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的能力是“一带一路”倡议全球适用性的重要晴雨表。

据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7月23日报道,近年来,加勒比各国领导人表现出愿意接受“一带一路”倡议的资金来满足改善基础设施的迫切需要。而北京方面正向许多加勒比小国抛出“救生船”。

加勒比开发银行估计,该地区还需要3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试图通过低利率和稳定的现金流来证明其最适合满足这些需求。

报道称,包括安提瓜和巴布达、牙买加、圭亚那、巴巴多斯以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在内的多个加勒比国家已同意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圭亚那总统戴维·格兰杰一语中的地谈到了许多加勒比地区小国面临的循环:“没有基础设施我们就无法发展,而我们自己没有发展资金。所以,无论资金是来自美国、中国还是英国,我们都必须拥有它,而且我们当然必须寻求最好的交易。”(编译/刘冰洁)

(2019-07-28 06:14:01)

【延伸阅读】美媒:印尼积极利用“一带一路”契机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7月9日发表文章称,印度尼西亚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持开放态度,正寻找契机与北京合作。

近日有报道称,印尼与中国正在讨论新成立一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专项基金。

文章指出,这些报道反映了一个基本现实:雅加达对“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和发展前景持开放态度。

文章认为,整个东南亚,特别是印尼对于推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非常重要。

文章介绍,此前印尼政府官员提出了指导印尼评估项目审批的条件,包括环境可持续发展、使用当地劳动力、转让技术、为上下游产业创造价值、民营部门牵头的项目不依赖政府担保等等,可是这并未阻止雅加达寻找契机与北京合作。据印尼海洋事务统筹部长卢胡特·潘查伊坦透露,印尼向中国提供了28个项目合作机会,价值约910亿美元,预计其中有些项目会获得批准。

上周,印尼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再次登上头条。文章援引路透社报道称,印尼财政部长英卓华表示,佐科·维多多总统在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已向中国提出请求:根据“一带一路”倡议框架成立专项基金。

文章指出,讨论这样一种机制并不意外。它进一步确定了如下事实:印尼正在积极寻找办法,并利用符合自身利益的机遇。

迄今为止,关于该专项基金尚无多少公开的具体内容。实际上,英卓华本人曾坦率地表示她目前仍在研究具体细节,包括专项基金的形式、规模、成本及其贷款标准。这些细节对评估该基金至关重要。

文章称,鉴于“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雅加达未来将如何推动这一倡议值得拭目以待。

(2019-07-11 14:33:32)

【延伸阅读】港媒:被中国吸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掀起赴华求学热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 港媒称,“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大批学生正在被中国的奖学金、职业前景等所吸引。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16日报道,当肯尼亚大学毕业生桑塔娜·穆索尼决定攻读硕士学位时,她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地方。

24岁的穆索尼接受了一笔资助她在中国北京大学学习中非关系的奖学金。

报道称,这段经历让她对中国有了直接体验。中国在非洲大陆和全世界其他地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她说:“我最终学到了许多关于中国经济、政治、外交决策和社会的知识,这让我对中国有了一种平衡且更有事实根据的看法。”

穆索尼去年完成了硕士学业并回到肯尼亚,开启自己在中非关系领域的职业生涯,为内罗毕的众多中国和非洲公司提供咨询。

她说:“企业和个人都在寻找人员,以帮助自己了解中国以及如何做生意。”

穆索尼是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欠发达国家涌向中国的大批学生中的一员,他们被全额奖学金、更光明的职业前景以及了解中国企业运作方式的机会吸引。

报道称,非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部分,为促进与非洲大陆的关系,中国向感兴趣的当地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名额。

“一带一路”倡议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重振从亚洲到非洲、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贸易。

根据中国政府的数据,非洲在华留学生数量在15年里增长40多倍,从2003年的区区1793人增至2018年的81562人。

报道称,去年,在华国际学生总数接近50万,其中四分之三来自亚洲和非洲。相比之下,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美国留学生仅占在华国际学生总数的7%。

在去年的这些国际学生中,约有6.3万名学生获得了政府奖学金,比2014年增加了55%。

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学者劳伦·伊拉·米夏谢克说:“这里可以给那些负担不起美英教育费用的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机会。”

澳大利亚麦考里大学中国问题研究员亚当·倪(音)说,教育外交活动对中国实现全球抱负至关重要,“这些学生会带回文化上的理解、联系和其他可能有助于双边关系的好处”。

(2019-06-17 13:42:33)

【延伸阅读】俄媒文章:中国借“一带一路”广交朋友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俄罗斯《星火》周刊网站5月13日刊文称,中国广交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伙伴开展“一带一路”合作,而且没有将任何想法强加于合作伙伴。

文章称,过去,有人很想拉拢几个关键国家背弃“一带一路”,可是徒劳无功。事实上,从上个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情况来看,不仅没人离开,反而来了更多人。

文章称,印度裔美国人、布鲁金斯学会的阿马尔·巴塔查里亚对这个议题的评论切中要害。他说,曾经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如今,中国广交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合作伙伴,并与它们一起改造或新建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其他设施,这些道路将通向哪里?那些不久前只通往华盛顿(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首都)的道路前景如何?

文章指出,西方人本可以提出和投资一个更新贸易基础设施的宏伟计划,但他们没有。

文章称,过去几周围绕“一带一路”项目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事情并不仅是规模宏大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有很多小型的“一带一路”专家论坛,有些已经在中国举行过了,另一些即将举行。

文章称,“一带一路”构想的起源很简单,本着的原则是“让我们开始做吧,看看会发生什么”。中国想要建造几条新的、可相互替代的贯穿整个欧亚大陆的贸易路线(非洲人也抓住这个构想,后来拉丁美洲人也加入进来)。这些路线将提振参与国的经济,并创造许多就业机会。大家都受益。

文章指出,对项目参与者的政治要求,别说意识形态了,什么要求都不该有——只有西方才提这种要求,中国不这样做。它就是做贸易。另外,由于西方的项目和贷款背负意识形态和政治重担,西方并不受人喜欢。

文章认为,通过“一带一路”专家论坛的议程或名称来判断,中国没有将任何想法强加于合作伙伴。反而是合作伙伴们希望北京将一个纯商业性的构想转变为可作为另一种选择的、面向未来的非西方项目。

文章最后写道,不同文明的国家治理传统、不被少数通讯社和媒体的标准束缚的世界新闻业、不同的价值观和构想之间的竞争……还有其他很多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们想要讨论的东西。掀起头脑风暴的中国主人并不过分活跃,而是认真仔细地记录一切。

(2019-05-17 13:42:10)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