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俄播出纪录片《中国的重生》 凸显中国70年蜕变创造发展奇迹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9月18日报道 《俄罗斯报》9月17日发表了该报记者季阿娜·科瓦廖娃采写的题为《中国腾飞》的报道。科瓦廖娃在报道中称,日前,俄罗斯各大电视台纷纷播出了最新出炉的纪录片《中国的重生》,介绍新中国成立最初的峥嵘岁月。

报道称,其实,片中所用的影像素材并非全新,只是“先前从未公之于世”。这些素材由10多位苏联最杰出的纪录片大师在70年前实地拍摄而成。1949年,苏联派摄影师们前往百废待兴的中国,纪录新中国的诞生。这批资料的备注名便是《苏联摄影师眼中的中国》。它们在苏俄纪录片档案库里沉睡了半个多世纪,所幸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历史频道总编辑杰尼索夫从浩如烟海的胶片中发现了它们,并决意向人们展现:如今我们所熟悉的中国,在70年前曾经遭遇哪些困难,有着怎样的市井生活?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东方学教研室主任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说:“这部纪录片的独一无二之处在于,它出自苏联人之手而非中国人。我们通常从屏幕上看到的都是中国人对本国的诠释。这部片子则属于旁观者视角,因而会令观众产生震惊感。”

他说:“我们还有机会目睹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独家画面。包括毛泽东在内,他们看上去都非常普通。但在他们朴素的外表背后,是对国家疾苦、对民族发展方向的最深刻洞悉。”

马斯洛夫说,如今的中国官员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这种工作风格,态度格外认真。另一重要之处在于,北京的政策以广大民众的福祉为导向。也就是说,它意识到自己的权力直接取决于民众的信任。毋庸置疑,这也成为支撑中国蒸蒸日上发展的主要基石。

报道称,纪录片中包含了对北京及其他若干城市的直升机航拍镜头,战后的疮痍触目惊心。马斯洛夫说,对比今日北京、上海等地的繁华,这说明中国并未受到旧有体制的束缚,裹足不前,而是阔步拥抱新未来,从一个落后且受制于人的国家,蜕变为全球发展的领军者。

马斯洛夫说,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大关键性的转折时刻。首先是在1958年左右完成经济重振,打造起了新的教育体系。当时,中国已意识到自己可以在国际舞台上独立行事。第二个节点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邓小平宣布国家不仅应该摆脱贫困,还要富裕起来、不断发展。这也是民族成长的心理转折点。第三个节点落在2013-2014年,中国已经开始引领全球发展趋势。

马斯洛夫说:“或许,只有在目睹了当年的画面之后,我们才能最真切地理解中国在这70年间创造的奇迹。”

马斯洛夫称,中国是个理性的国家,政府的每项举措都与国家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相契合。从当年的镜头中不难窥见,它的交通运输设施几乎是空白。如今,中国步入发展内需阶段,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国内贸易。如火如荼的道路建设不只覆盖中部地区,也惠及西藏、新疆等西部地区。过去,抵达那里难于上青天,只能借助飞机。最重要的是,国家愿意且敢于为此类项目投入巨资。放眼中国,立体纵深的交通网络早已将各地紧密连通起来。

《俄罗斯报》观察家、1953-1960年间曾任《真理报》驻华特派记者的欧福钦说:“中国人的强大之处在于,他们一直善待并珍视本国的历史,他们擅长寻找新的增长点并抓住机会。与此同时,从不忘却、践踏过往的历史,这是中国人所具备的非常重要的品质。”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