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北京一公司员工复工9天后确诊,工作场所66人隔离

环球时报

关注

北京一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于 2月10日复工,13日出现咽痛症状,18日症状加重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19日被确诊。

2月2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起了一家两代人的流调故事。这个流调案例是从一个家庭中的老人开始的,但是故事的结尾却落在了一个公司的办公桌上。

2月13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有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要进行流调,暂且称这个病例为A。在对A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流调人员确定了其女儿为密切接触者,女儿暂且称为B。一般来说,密切接触者应该进行集中医学观察。但是B有点特殊,她的宝宝很小,而且她还处于哺乳期。所以,她没有到集中点进行集中医学观察,而是在家中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按照规定,居家医院观察期间,有任何症状应该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3日,B已经出现咽痛症状,但医学观察期内她一直没说。等到2月18日,她的症状加重后,才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2月19日,B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B确诊了,疾控中心开始排查B的密切接触者。B已经于 2月10日复工,流调人员对她工作场所接触过的人员逐一进行排查,最后共划定66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进行集中医学隔离。另外还有200多名一般接触者,正在进行居家医学隔离。

B所在的这个部门还能正常工作吗?可想而知。疾控人员在现场流调时发现:B所在办公区域是在一个写字楼的一层大开间办公区,中间为一般员工办公区域,可容纳上百人;周围是管理人员办公室。职工的办公桌之间没有遮挡,距离很近,人员较为密集。但在疫情期间,单位并没有采取任何加大距离等举措。

庞星火说,疾控部门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提醒各企业,复工后一定要高度重视各项防控工作。

首先,各单位在复工开工前应根据工作及生产的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本单位员工的岗位特点、工作性质等,制定应对切实可行的疫情的防控方案,并落实到位。注意对人数较多的工作团队及岗位进行管理,对职工上班路径、办公场所人员密度、分散办公的可行性等进行评估,针对可能的风险点疫情期间制定灵活的工作制度,实施弹性工作制度,采取错峰上下班、网络办公等多种形式及方案,以降低人员密集度。

重视注意优化工作程序,通过可行的措施,减少职工之间近距离接触的频率。通过采取减少共用物品、缩短交流时间,保持相互间距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否则一旦发生疫情,给复产复工带来的损失更大。

庞星火还提醒说,单位一定要认真做好员工的健康监测,对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员工,要督促他们及时就医。

员工本人也要注意自身健康状况,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就医、不瞒报、不漏报。如果造成疫情传播,后期如果处理不及时,在人群聚集场所将会加大控制难度。

“我想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大家,对于疫情防控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把防控方案和预案停留在纸面上、文件中。要像抓复工复产一样做好防控措施的落实,否则就会为此付出代价。”

此前报道

20日晚,记者从当当获悉,2月19日晚,当当从疾控中心得知当当密切接触者员工核酸检测为阳性,该员工的先生和孩子目前核酸检测还是阴性。

当当表示,第一时间召开全员电话大会通报进展,同步疾控中心的指示,解答员工各种提问,安抚员工紧张情绪。

“这位员工在其母亲未有症状前,曾在公司办公3天。当当正在配合疾控中心妥善安排密切接触者。同时以专业部门意见为准在有条不紊的处理各项后续工作。”

当当还表示,2月18日已安排公司全员在家办公,实时跟踪全体员工的身体状况。“我们也呼吁媒体尊重和保护病患人员的隐私。”

据当当介绍,春节之前就开始部署各项防控措施,春节期间协助位于朝阳的办公楼物业公司,做各项办公环境的准备、消毒、座位疏离等准备工作,了解员工出行情况。

“2月8日人力资源部给大家发了图文详释的注意事项,通知某些员工在家隔离。2月9日,董事长俞渝去公司检查了各类布置,晚上发长微信,解读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提醒大家宅了十几天,免疫力低下,注意防护,活跃生活。”

2月10日,当当开始复工上班。2月16日,有网友在微博上称:“当当员工的母亲感染,该员工作为亲密接触者曾多日去公司上班,当当不按国家14天隔离规定坚持要求员工上班。”

而根据当当发来的事件回顾:2月10日,当当一些同事回到公司工作。2月14日,北京市通知返京不满14天的人居家隔离,当当再次更新、扩大居家隔离名单。

“2月15日,有位同事的母亲在通州被确诊为肺炎。这位同事那个星期在办公室有三天半的时间。她自己和当当其他人,当时不知道她母亲生病。”当当表示,2月18日晚,这名员工告诉她的上级,自己发烧了。当当网管理层再次与北京几个区的疾控中心联系,征求指导意见。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