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德媒文章:新冠疫情暴露美国的脆弱

参考消息

关注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3月25日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疫情暴露出美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脆弱性。文章编译如下:

医疗体系分化为三层

新冠病毒暴露了因为医疗保健系统不健全,美国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脆弱性。

超级大国与病毒之间的碰撞可能成为一场灾难。人们对灾难的恐惧不断加剧,而恐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医疗系统面临医疗挤兑的威胁,经济则可能因封城而停摆。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提出在德国几乎没有人讨论的问题:什么对我们而言更重要?是健康还是经济?

新冠危机加剧了美国医疗卫生系统的脆弱性,该系统已分化为三层医疗。富人可以负担得起昂贵的医疗保险,可以由最好的医生诊治。处于中间的大约1.53亿美国人正受到医疗保险自付金额不断增加的困扰。处在最底层是近3000万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去急诊室。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没有保险的被感染者还要连续几周去干他们不稳定的工作,结果在被确诊和得到诊治前,还容易传染其他人。

还有其他因素正在助长新冠病毒在美国传播——白宫的政治领导。特朗普在2月下旬曾说,这种病毒将消失,还称专家的警告是政治反对者的阴谋。他说:“一切都在控制之中。”

不久前,《纽约时报》公布了美国卫生部的评估草案,大致内容是:美国没有为疾病的大流行做好准备。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职责权限不清,对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不同,当前的医疗供应链和生产能力“在发生全球大流行时不足以满足国家需求”。因此,对医疗卫生系统崩溃的恐惧是非常真实的。

经济与健康难以兼顾

公众健康和经济福祉,哪个更重要?这一矛盾并非自新冠疫情暴发才有的。劳动保护法和环境保护法限制了企业。然而,只有在大流行危机中,这个矛盾正变成一个可怕的选择:谁先死,是人类还是经济生活?对此,美国各州有完全不同的答案。

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州长很快作出反应,并实行限行令。上述两州人口众多,都是由民主党人执政。在共和党人掌权的得克萨斯州,传统上政府很少干预。在得克萨斯州的许多城市,仍没有禁止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接触,是否与其他人保持距离由个人决定。得克萨斯州副州长丹·帕特里克呼吁:“让我们回到工作岗位上!”老年人应该照顾好自己,但是有比死更糟的事情。“我不希望我们牺牲整个国家。”在得克萨斯州,每1000人只有2.9张床位。相比之下,即使在情况不稳定的意大利,每1000名患者也有3.2张床。

《华尔街日报》警告说:“我们将经历一场使数千万美国人失去工作的经济破坏海啸。”大公司可以坚持几个星期,但是数百万家中小型公司则做不到。

竖起藩篱令世界失望

引发恐慌的是与中国的比较。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似乎已从新冠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走了出来。经济生活再次开始,而美国还在经历所有一切。中国企业家向美国送去医疗设备。

中国展示了它能多么迅速地叫停公众的日常生活,并在必要时一夜之间就能建立起一整座医院。另一方面,美国取决于朝令夕改的特朗普、奉行矛盾战略的各州以及华盛顿相互敌对的政党。

与2008-2009年的金融崩溃不同,世界不能再指望美国在这场危机中发挥领导作用。当特朗普在意大利暴发新冠疫情时以严厉的措辞禁止欧洲人入境时,中国人却向意大利发送了医疗设备。中国伸出援手,美国却竖起藩篱。世界将记住这一点。

【延伸阅读】美国前助卿希尔:美国感染“意识形态病毒”

参考消息网4月2日报道 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丹佛大学校长首席顾问克里斯托弗·希尔3月26日在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感染了“意识形态病毒”,恢复务实的、非意识形态的解决问题的态度才是当务之急。文章编译如下:

美国人也许对汽车有着众所周知的迷恋,但最早对新冠病毒采用“得来速”不下车检测技术(一种极大降低感染风险的简单措施)的却是韩国人。美国人还被认为是“有一说一”、直截了当和思路清晰。不过,迎头痛击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又是韩国人。

诚然,韩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美国也是最先进国家之一。那么,为什么美国在对疫情的应对上如此落后?

“意识形态部落主义”蔓延

简略的回答是,美国有一位根本不称职的总统,不管是在智力上还是在性情上。但即使特朗普离开,也未必能治愈美国的政治痼疾。这个国家被无处不在的意识形态部落主义所困扰,而特朗普本人只是这种顽疾的著名携带者。正如任何一位漫不经心的美国政治观察者所知道的,美国因“消极的党派偏见”而深陷分裂,两党的动机与其说是为了倡导本党自身理念,倒不如说是为了反对对方。

然而,其中的一个阵营——特朗普的共和党——已经把这种对抗性态度与一种对专门知识以及总体上对治国理政抱有的深度怀疑结合到一起。

至于政府对这场危机的实际应对,特朗普一直力推“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主题,依赖美国企业承诺自愿性支持。然而,除了沃尔玛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愿意把卖场人气冷清的停车场用于设立“得来速”检测站之外,私营部门的承诺远没有达到所需要的程度。

这些企业的承诺也变成了政治表演。在白宫记者招待会上,特朗普在介绍每一位高管时对他们的公司大加吹捧,而每一位高管都尽职地走近话筒,发表语焉不详的支持承诺。这段特别的插曲具备了一场竞选筹款活动的全部特征。但这显然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便提醒美国民众:经济的支柱是工商业,而非受雇于政府的公共卫生官员。

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意识形态争端之一涉及如何确保全民医保。那些恐惧“社会主义”的人经常攻击、诋毁,并最终阻挠了奥巴马政府强制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尝试。

政府治理应回归知识引导

无独有偶,特朗普和国会的共和党人惯常以意识形态理由抨击公共教育。教育部长贝齐·德沃斯和政府中的其他人已经开始称公立学校为“政府学校”,并希望扩大所谓的特许学校的规模。虽然这些做法被用“学校选择”的名义进行了辩解,但根本动机是意识形态上的:即削弱并最终废止有250年历史的免费公立教育制度。

但这并不说明特朗普的意识形态承诺会导致政策连贯性。相反,在大衰退期间,意识形态右翼曾抵制民主党人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的努力。而现在,处境艰难的美国政府却拿起同一部脚本,以便为当前的危机制订刺激计划。

品格确实是写在选票上的。但是,同样写在选票上还有恢复更为务实的、非意识形态的解决问题态度的希望。11月,美国人将有机会选择由价值观和知识引导的政府治理。当意识形态占据舞台中央的时候,这二者是最先遭回避的东西。在抗击新冠病毒之外,美国还必须解决这种先前存在的病症。

(2020-04-02 14:10:33)

【延伸阅读】日媒称:“聚旗效应”难保特朗普连任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3月31日刊文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措施或将左右美国大选结果。文章编译如下:

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国持续蔓延,多项舆论调查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率均创下就任以来的新高。但参照每逢国家危急时刻美国总统支持率均会上升的惯例,此次疫情对于特朗普民望的提振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党派之间的严重撕裂使特朗普难以争取到在野党的支持。为在11月的大选中成功连任,特朗普政府的冒险执政还将继续。

盖洛普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创下49%的历史新高,《华盛顿邮报》的民调结果也首次达到48%。“真正透明政治”网站汇总多个民调结果得出的平均支持率也同样来到47.3%的高位。在盖洛普民调中,特朗普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理更是赢得了60%的好评。

特朗普将扑灭新冠肺炎疫情比喻为一场战争,在连日来的记者会上,他呼吁民众配合政府,着力强调政府在防疫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力将自己塑造为战时总统。

历史告诉我们,每逢大事,美国总统的凝聚力都会提高,支持率随之上升。盖洛普的数据显示,反恐战争打响后,小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从51%飙升至最高90%,发动了海湾战争的老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也曾从64%升至82%。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珍珠港事件也帮助时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支持率从72%进一步升至84%,并拿下了第四个任期。

这是一种被称为“聚旗效应”的现象,通常在美国(尤其是总统本人)被卷入、明确且激烈的国际性危机发生时显现。按照提出这一理论的政治学者约翰·米勒所说,那种不一定伴随有实际战争行为的危机也属于此。

但对特朗普来说,此次疫情对其民望的提振效果显然不如前几任总统。民主党一位选举策略师指出:“在发生这种级别的危机时,支持率通常飙升到70%左右也不稀奇。”

最大的原因还是民主党方面对于特朗普的评价过低。盖洛普的调查显示,小布什政府执政期间,民主党阵营在反恐战争打响前后对总统的支持率从27%大幅升至84%。但此次民主党阵营对于特朗普的支持率仅从7%升至13%。

民主党一直在批评特朗普的初期应对措施。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在29日接受采访时指出:“应对迟缓是致命的,(政府)没能及时把医疗物资运到需要的地方。”前副总统拜登也批评说:“如果真当自己是战时总统,就拿出战时总统该有的样子来。”

即便支持率一度看涨,但如果不能保持下去,也难确保在11月的大选中连任。前总统卡特也曾因为1979年的德黑兰人质事件支持率飙升,但之后的应对被批评为软弱,逐渐失去支持,最终未能连任。民主党内也出现了乐观的预期,如果危机在大选前平息,提振效应就会回落,这对民主党有利。

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特朗普很希望尽快解除各种限制措施。但在疫情的传播势头尚未得到遏制的情况下,风险依然很大,特朗普不得不在3月29日作出延长禁令的决定。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措施将左右大选结果的局面仍在继续。

(2020-04-01 16:12:21)

【延伸阅读】诺奖得主施蒂格利茨:美抗疫物资短缺暴露“市场”局限性

参考消息网3月30日报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施蒂格利茨27日在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发表文章称,美国抗疫物资出现短缺,暴露出危机中市场的局限性。文章编译如下:

纽约是美国冠状病毒袭击的中心,当地正在大声疾呼医疗用品的供应。特朗普说过,不要指望联邦政府,他甚至主张各州应该在获得各自所需的供应方面展开竞争。他的答案是,相信市场。但市场令人失望。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小题】危机中市场表现不佳

在一切顺利、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市场运行良好。但市场在危机中表现不佳。的确,经济危机是市场运转不良的症状——这通常是由市场的完全失灵造成的。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没有哪个处于严重战争时期的国家会求助于市场。我们不利用市场来决定我们的部队应该如何部署,我们在二战时也不依赖市场来生产坦克、飞机和其他必需品。我们需要立竿见影的行动,需要复杂的协调来应对不断改变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无效。

此外,市场目光短浅,厌恶风险,而且预测未来和管理风险的市场机制非常缺乏。个人风险厌恶和极端短视导致社会回报和个人回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社会希望拥有超量的口罩或呼吸机,以防出现像当前这样的紧急情况。一个运作良好的政府将储存这些物资,认识到没有这些物资的风险,就像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那样。与缺乏这些供应品的代价相比,储存的费用是微不足道的,一个运作良好的政府本来会认识到这一点并据此进行规划。

另一方面,一家私营企业要是为了以防万一而生产这些产品,很可能会破产。企业必须立即支付生产成本,然后希望在将来得到回报。企业没有可以购买的保险来抵御风险,而它们本来根本不需要这样的保险。企业的资金成本远远高于政府的成本,承担风险的能力也要低得多,因此企业最多只能维持有限的库存——远远低于社会期望。

但更糟糕的是,政府不仅不向私人企业提供储存这些重要产品的资金,也不花自己的钱去建立生产能力。在某些情况下,就像制作口罩一样,用于单一目的的生产线很容易被重新利用。但对像呼吸机这样的其他设备来说,情况并非如此。

【小题】追求效率但目光短浅

我们的社会存在一个更广泛的问题:我们在永无止境地追求更高的效率。但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目光短浅。对我们的金融市场来说尤其如此,它们在资源配置中起着中心作用。2008年,我们以过度冒险的形式看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又看到了。金融市场看重短期收益,不关注长期风险。随着企业进行股票回购,股票价格猛涨——从来没有想过这会如何削弱企业的复原力;从来没有想过,如果经济面临另一场危机怎么办。在我们的短视行为中,我们从汽车中取出备用轮胎,稍微降低购买成本,却不关注轮胎爆胎的费用。我们在没有备用轮胎的情况下管理着整个社会,并为我们表面上获得的效率而沾沾自喜。

即使现在需求如此明显,企业跟进的步伐可能也是缓慢的。它们知道,如果现在的定价大大高于日常价格,就会被指控哄抬物价。但企业认为(并希望)这将是一次性事件。它们能否收回在日常价格下快速扩大产能所付出的巨大成本?许多人会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这是一种社会成本,需要全社会共同承担,由富有的一方承担更大比例。但愿有足够多的公司来满足我们的紧急供应。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利用政府的战时权力来获取必要的资源。时间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浪费了宝贵的几周时间,不能再浪费了。

(2020-03-30 17:10:52)

【延伸阅读】华盛顿邮报:美未能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领导力

参考消息网3月30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6日发表文章称,美国在抗击病毒方面应该引领世界,然而它却没有作为。文章编译如下:

新冠病毒大流行是一场全球性灾难,对每个人都是挑战。美国应该像对待世界性危机一样,迅速采取行动,发挥作为一个兼具能力、资源和价值观的国家自称所拥有的领导力,承担起责任。如果换成其他任何政府肯定早已采取行动,使世界团结一致,应对共同困难。但美国却没有做到。

目前自身供应短缺的美国无法向其他国家提供大量医疗物资,但美国可以采取能够产生更大影响力的行动。

美国应通过七国集团(G7)会议、二十国集团(G20)在线会议,制订联合战略,应对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目前所面临的挑战。沙特阿拉伯已经牵头召开G20视频会议;美国应该确保这次会议产生切实可行的成果。这些国家应共同组建拥有最高专业水平的国际团队,在多条战线上应对迅速变化的紧急情况。

美国以前就采取过行动。美国对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所采取的行动帮助遏制了当地的危机。乔治·W·布什总统发起的防治艾滋病运动也一直在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

美国还应该领导国际社会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防止全球经济崩溃,就像华盛顿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所做的那样。G7领导人应该共同努力,同步推出货币和财政刺激方案,对全球经济进行静脉注射,防止经济崩溃。

前景如此可怕,除此之外的做法都将是不负责任的。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詹姆斯·布拉德说,美国的失业率可能飙升至30%。这个数字比大萧条时期还高。其他国家也面临同样严峻的经济前景。

与此同时,对这次大流行的民族主义反应导致了适得其反的结果。民族主义的单边政策是大萧条如同大灾难的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明白造成1929年危机的错误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灾难。

全球响应团队要解决的最紧迫需求是:呼吸机短缺,口罩和其他防护用品不足。与此同时可动员其他国家的工厂迅速提高产量,以满足全球需求。

除了医疗物资之外,国际社会还应该努力监测和防止其他重要物品的潜在供应链受到挤兑。整个世界经济的严重混乱可能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造成冲击。我们需要进行产业分流和监测,以便在短缺形成之前发现问题。毕竟,这仍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经济体。

美国还可以协助制订一项国际计划,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危机的下一阶段做好准备。如果富国的医疗体系难以跟上需求的增长,穷国则可能面临更大的灾难。帮助制订可迅速扩大设施规模的计划不仅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任何地方病毒传播得越厉害,每个人面临的风险就越大。

我们还必须想方设法,共同努力,帮助科学家研制疫苗、探索治疗办法和进行抗体试验。作为世界科学领头羊,美国可以牵头在全球建立专家网络,帮助他们共享信息,缩短寻找解决方案所需的时间。考虑到关于新冠病毒的假消息在全世界的传播令人震惊,建立一个统一、可信、权威的最新公共卫生信息交流中心也是有益的。

现在是美国展现果断领导力促进协作的时候。迄今为止,特朗普的做法恰恰相反,他多次攻击中国,发布旅行禁令让盟友措手不及。在首次就疫情发表电视讲话时,他嘲笑欧洲人,称美国的“病例”比那些已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欧洲国家“少得多”。这是侮辱性的、不必要的和具有误导性的表态。

特朗普是作为一个赤裸裸的民族主义者当选的,但他的“美国优先”观点正在阻止美国将全世界团结起来,以至于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应对的效率和最大限度地缩短这场对包括美国人在内的所有人的磨难的持续时间。

我们了解特朗普。指望他改弦易辙是愚蠢的。尽管如此,让全世界团结起来抗击疫情是一件紧迫的、道义的、实际的和战略上明智的事情。

(2020-03-30 13:49:45)

【延伸阅读】美媒呼吁“别让特朗普跑了”

参考消息网3月24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雅梅勒·布伊20日在该报网站发表题为《别让特朗普跑了》的文章指出,美国针对当前的疫情“甩锅”中国只为转嫁矛盾,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负责。文章编译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共和党正试图把人们的视线从他们灾难性的失败上转移开。

全世界都知道,特朗普两个月前称赞了中国政府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处理,同时对美国所受威胁的严重程度轻描淡写。他在1月2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形势完全可控。”他在推特上说:“中国非常努力地遏制冠状病毒。美国非常欣赏他们的努力和透明。”

现在,当然了,特朗普一边否认任何人能够预知这场大流行(“我认为全世界都为此感到吃惊”),一边宣称早已预料到灾难的严重程度(“这是大流行,早在它被称作大流行之前我就感觉它是了”)。类似地,他还从称赞中国政府转变为攻击中国政府。

特朗普政府说,中国应该为病毒传播负责。但考虑到这位总统此前曾称赞中国的应对行动,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事实很可能是特朗普在竭力自救。他改变对病毒的称呼就发生在股市暴跌、外界严厉批评他应对迟缓之后不久。美国在病毒检测方面严重落后于其他国家,美国的医院也基本没有为重症病人激增做好准备,但特朗普不但不面对失败,反而煽动种族主义。他不是通过修正自己的错误,而是通过煽动对外国威胁的恐惧来实现反弹。

在特朗普的带领下,共和党的议员、活动人士和官员纷纷采纳他对病毒的新称呼,同时避而不谈特朗普是如何应对疫情的。

这些做法一个比一个蠢。特朗普没有在最关键的时候采取行动,如今他的盟友纷纷站出来讲话,力求把人们的目光从特朗普糟糕的表现转移到一场言语之争上。

有人可能会认为,促使政府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符合共和党人利益,但事实上,共和党内更了解这种威胁却不愿声张的成员不止特朗普一人。

今年1月,来自佐治亚州的参议员凯莉·莱夫勒在刚刚就职两周后参加了一场内部举行的冠状病毒信息发布会。这场发布会由包括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西在内的政府官员举办。据美国野兽日报网站报道,凯莉·莱夫勒和她的丈夫当天开始抛售数百万股股票,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周持续卖出。他们也买入了股票:有一家公司专门开发帮助人们远程办公的技术,他们买入了这家公司价值10万至25万美元的股票。

莱夫勒似乎感觉到了危险。但她对公众可不是这样说的。她在2月发布的推文中说:“唐纳德·特朗普及其政府在保证美国人健康安全方面做得非常棒。”

公众需要知道,共和党要为当前的疫情负责,就像它要为当年的“大萧条”负责一样。需要知道的是,面对致命的流行病,一些共和党议员似乎只想着获利,而不是做准备。它需要明白,共和党治理的致命无能是一个特点,而不是一个缺陷。

(2020-03-24 16:35:58)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