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机务之路一周年:你看我几分像从前

军报记者

关注

“青春有很多样子,很庆幸我的青春有穿军装的样子。”在空军航空兵某团,有这样一群热血少年,入伍之前有着各自的精彩,而今他们领肩上两道拐,脸庞上略显稚气,但丝毫不少成熟与稳重。

去年此时,他们踏进空军航空兵部队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一手托举战友生命安全,一手托举国家重大财产”的机务兵。一年之后,他们坚守在各自的机务岗位上,为每一次放飞战鹰贡献着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群机务少年,遍历他们这一年的“淬火录”,感受他们成长路上的“小欢喜”。

机械员袁浴淳:从“国旗护卫队员”到“空军机械员”

我从小在革命圣地延安长大,深受红色革命精神的熏陶。一上大学,我就加入了学校里的国旗护卫队。两年里,日复一日地训练,追求极致的要求,让我变得更有气质、更加自信。大三,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了我参军报国的决心。

毕业后,我毅然携笔从戎,成为了一名空军机械员。在这一年里,我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的办事拖拉到现在干工作雷厉风行,考虑事情变得很全面、很细致、很较真,因为这样我才会觉得心里踏实。我想,这应该就是机务工作带给我的改变吧。

机械员刘琦:从“火焰蓝”到“空军蓝”

入伍前,我曾在武警消防部队工作,是一名非现役的消防战士。在那里,每当火警响起,我和战友总会义无反顾地冲进火场,上演一幕幕“最美逆行”。

怀着对军营的美好向往,我如愿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空军机务兵。走上机务岗位后,我的武器从水枪、水管变成了解刀、扳手,我的使命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变为托举战友生命和国家重大财产。

变化的是岗位,不变的是我献身国防的初心。

机械员范俊帅:从“陆军侦察兵”到“空军机务兵”

曾经的我是陆军某部的一名侦察兵,多次参加军事演习。2017年9月,我抱憾退伍,但心里始终牵挂军营。后来,得知退役军人可以二次入伍,我毅然报名应征,再次走入军营,成为了一名空军机务兵。

从一线战斗员到二线保障人员,刚开始的我有些心理落差。在一次团战备拉动中,我和机组成员如利箭般直奔战位,火速准备好战机,值班飞行员驾驶战机迅疾升空。

从那一刻起我真正明白,机务兵要时刻保持箭在弦上,随时准备去战斗,坚守岗位,练强打赢本领。我无愧自己的执着选择。

特设员王鲁徽:从“摔跤冠军”到“特设尖兵”

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向往军人这个神圣的职业,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军旅视频都会热血沸腾,希望加入到他们队伍中。于是,我爱上了健身,不停地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曾在山东省运会自由式摔跤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入伍后,我成为了一名机务特设员,手里拿着各种电笔电表,脑里装着战机的电缆线路。每次通电检查时,战机的电路是否通畅,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我最关心的大事。

现在的我变得越来越“敏感”,工作中我全神贯注,丝毫不敢马虎,每当战鹰兄弟安全返航,就是我每天最开心的时刻。

质量控制员黄健健:从“实习医生”到“质量控制员”

“救过人、接过生、扛过枪”,这是我入伍后最大的感受。入伍前,我是医院的一名实习医生,急诊、产科、骨科、儿科、ICU……医院各个科室基本都干过。为了青春不留遗憾,实习期结束后我决心应征入伍。

现在,我是一名质量控制员,主要负责工具房管理等工作。虽然不能在一线保障飞行,但我认为工具的精细化管理同样重要。在手术台上,一根手术针、一块止血纱布,我都会时刻清点准确,工具管理也是如此。机务工作讲究的是“极端负责,精心维修”,而在工具管理上体现的就是“一件不落”。

电子员闫震:从“电竞少年”到“电子尖兵”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摄影机构上班,工作之余最爱打电竞游戏,有时一打就是一个通宵。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的任性,想要改变生活方式。

24岁那年,我以最大入伍年龄应征入伍。来到部队后,我的作息变得规律,不再把时间耗费在游戏上,从事机务工作后更是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当我进入座舱,戴上耳机,面对精密的仪器设备,“专注”就是我心中的标尺。每一次惯导对准、每一次检查电台通话,我都会将工作做到极致乃至完美,我想这些习惯已然在我身体中形成了“肌肉记忆”。

不负青春、追求理想,无论寒暑,他们扎根一线。

不负信任、守护战鹰,矢志蓝天,他们甘为天梯。

虽然入伍前的岗位、经历各不相同,但现在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航空机务兵。

尽管前路几多艰辛,他们也必将不忘入伍初心,携手坚定前行,在强军征程中竭尽所能,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 ◆ ◆  ◆ ◆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空军新闻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