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通信兵的“排头兵”,除了“我先上”,更要“我能上”!

军报记者
“作为技术密集型通信保障单位,要按照对战斗力的贡献率抓骨干队伍建设,确保一切工作为打赢服务……”近日,在空军通信某旅自动化站的骨干经验交流会上,大家就基层骨干队伍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提升工作质量效益出谋划策。
该站围绕夯实战斗力基础,对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结合实际加强党员队伍、军官队伍和军士队伍建设,着力打造过硬顶用“排头兵”,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和中坚力量,确保战备“无差错”,战时“打得赢”。2019年,该站荣立集体三等功,还曾多次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战备执勤和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等。
一股豪气比天高

“在我们站,党员骨干既有‘我先上’的血性胆气,更有‘我能上’的能力底气。”该站党支部书记、教导员田爽告诉记者,一直以来,他们十分注重强化骨干队伍立足本职完成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强国强军事业”教育活动,大张旗鼓宣讲党史、新中国史、军史,结合重大任务和重要时机邀请先进典型讲站史、谈感想……一系列举措持续引导全体骨干铸牢忠诚品格、矢志强军兴军,敢于担重任、挑大梁、当模范。

针对全站以专业技术干部和军士为主体的实际,他们依据《纲要》要求,开展经常性自我教育,总结梳理出“36个想一想”,以党小组为单位展开对照检视,通过学习互助、思想交锋、检讨反思,有效防止技能培训多、政治训练少,自我意识强、团队协作弱等问题的发生,让骨干们进一步找准角色定位,认清职责压实责任。
那一年,一场寒潮突袭,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一夜之间冻裂了该站6组风机盘管,直接威胁保障的核心机房和指挥场所设备正常运行。紧急时刻,在骨干的带动下,官兵纷纷行动起来,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抢修之中。
党员、技术保障室班长霍炎带头钻进风道更换部件。由于空间狭窄难以施展,他干脆脱掉厚重的棉衣,但手脚很快就冻僵了。大家见状轮番上阵,经过近30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不仅更换了所有受损部件,还排除了多项隐患。
一专多能强本领

“今年我还准备申请报考电力机务员资格认证……”前不久,记者见到了该站官兵心中公认的技术“大拿”、四级军士长张海波。他说,自己目前已取得高级维修电工、高级网络管理员等4个专业资格认证,但还想再努力一把,朝着“一专多能”的目标更近一步。

近年来,该站业务室职能整合、架构重组,骨干专业单一,一度成为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对此,站党支部一班人经研究达成共识,必须打破小专业藩篱,下大力气培养“一专多能”骨干人才,确保人才架构与担负战备任务相符。
他们按照“打仗型、复合型、骨干型”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层次结构,科学规划成长路径。突出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为主的基础训练和技术研究、特情研练的综合训练,把每一名官兵、每一型装备、每一类预案都训到位;注重抓尖子带整体,在推进训练教室建设,引进升级训练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强训月”,通过业务骨干带动全体官兵普学相关性强、通用性强的专业,确保常见故障能处理、复杂特情知流程。
此外,他们还突出任务牵引,利用重大演训、系统换装等时机,在确保战备任务无差错的基础上,把锻炼机会大胆交给年轻骨干,营造个个创先争优、尖子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一本手册明职责

4月初,在该站某业务室,刚通过考核开始独立值班的助理工程师贺永广,时不时翻看手边的值勤上岗手册。据了解,来到该站工作的每一名官兵,都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所在岗位的值勤上岗手册。手册中不仅对装备操作、值机勤务等职责逐一明确,而且对组织指挥、特情处置、维修维护等做出刚性规定。

几年前,该站在一次通信保障中,因未考虑周全出现短暂性故障。全站官兵痛定思痛,在总结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备战打仗来不得半点含糊,必须把每项技术标准按照实战要求一条一条落到实处。
为此,他们把强化责任意识和灌注严实思想,作为骨干队伍战备值勤的前提,及时优化各类制度机制,围绕不同等级任务,动态梳理保障预案,绘制信号流程图,编制各个岗位值勤上岗手册;督促履职尽责,定期组织隐患排查,主动设想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建立全寿命管理体系,由干部负责系统运维,军士负责基础维护,严格按照日、周、月检查规范认真保养,重要节点全部实现“热备份”“热切换”,确保系统连续顺畅运行。
◆ ◆ ◆ ◆ ◆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空军新闻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