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XAT-5高教机首飞成功 是IDF战机的改进版吗

军事自媒体
来源:军武次位面

根据对岸媒体报道,6月10日,由台湾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公司(AIDC)设计、台湾中山科学院”(CSIST)提供了技术支持、台湾地区“自行研发制造”的新一代高级教练机“勇鹰”号,在台湾地区空军清泉岗基地(台空军第3联队驻地)完成了首次“工作试飞”,试飞取得了圆满成功。尔后,台湾方面宣布,将在本月22日举行“勇鹰”高级教练机的首次正式试飞仪式。

▲“勇鹰”高级教练机
提到台湾地区造出来的这架“勇鹰”,很多读者怕是得大跌眼镜:你要说咱们的航空工业贵飞研发教练-9型高级教练机、航空工业洪都研发教练-10型高级教练机也就算了,高级教练机这种机种对这两个厂子来说,属于正常发挥,它们最终拿出来的产品在性价比上也基本上达成了较好的均衡。而现在怎么连台湾地区也玩起了新一代高级教练机?这架“勇鹰”高教机是什么鬼?
IDF“经国”号曾经是“华人之光”
其实,从技术源流的角度考察,这架XAT-5“勇鹰”型高级教练机,与其说是高教机,倒不如说是著名的IDF“经国”号战斗机的“重制版”,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还应该算是“未能参透原版精髓”、在大量机载分系统上简配的“穷逼重制版”。

▲IDF“经国”号战斗机
说到IDF“经国”号战斗机,尽管这么多年来颇受咱们这边的军迷诟病,但某种意义上说,80年代末、90年代中的“经国”号战斗机,还真的能算作是“华人之光”。

▲IDF“经国”号战斗机
咱们都知道那时候的中国空军在主战装备上是个什么情况,还没拿到苏联的苏-27SK/UB型第三代重型战机,拿到之后也长期处于维护保障的状态;手头最先进的机型是尚未完全形成战斗力的歼-8B和歼-7E两种机型,这些飞机都是典型的二代机,甚至歼-7E型战斗机连火控雷达都没有,还在靠老测距器去搞态势感知;
而歼-8B这种机型虽然早在歼-8白的时代就已经规划了超视距拦射能力,但其实一直到2004年出现的歼-8F/H型战斗机,才算实现了可靠的超视距作战能力。

▲歼-7E和歼-8F
相比之下,当时由台湾地区搞的IDF“经国”号战斗机从研发再到批产,再到技战术性能,可真是酷的多了,这大概是大中华地区最早一型运用了先进设计理念实施研制、批量生产装备的具备第三代战斗机性能特征的先进战机:
1983年由台湾地区领导人立项的“自制防御战斗机”(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Project,也就是IDF)项目初期分为四个子计划,分别是“鹰扬”(机体)、“云汉”(航发)、“天雷”(火控)、“天剑”(武器),各计划同步推进,且得到了美国方面的设计咨询与技术协助,开发没有遭遇较大的困难,在1989年5月28日即首飞成功,三年后预生产列装台军部队。

▲1989年5月28日首飞的“经国”号战斗机
IDF“经国”号的技术性能
虽然早期的IDF战斗机因处于澡盆曲线“左坡度”而显得可靠性不足,一度在台军第427战术联队(现在的第3联队)得了一个“I Don’t Fly”的恶名,但实际上,该机在到达可靠性曲线底部后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

▲台军第427战术联队
航发系统选用了霍尼韦尔的TFE-1042-70,最大加力推力四吨多,虽然属于小推力涡扇发动机之列,但该系列航发可靠性很好,装机对象广泛,维护保障费用不高,台湾方面甚至还给它配备了FADEC系统,算是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在两岸军机中的最早运用,再加上IDF本身空重也不大,故而空战推重比数据并不难看。

▲霍尼韦尔的TFE-1042-70发动机
航电系统则得到了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大力协助,在原有的AN/APG-67型火控雷达的基础上做了有限改进,改进后的AN/APG-67(V)ERR(“金龙-53”)性能介于AN/APG-66和AN/APG-67之间,作为第三代全波形平面缝隙阵机载火控雷达是完全合格的,且性能好于我军歼-8B型列装的某型雷达,甚至在系统紧凑程度、火控雷达功能、截获跟踪距离与跟踪数量等数据上好于我军列装的苏-27SK型战机的N001E型火控雷达;

▲“金龙-53”雷达
至于在机载武器方面,IDF还是大中华地区第一种实现超视距拦射功能的自产机型,虽然“天剑-2”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到1996年,也没交付多少,但已经让咱们这边在96台海危机的时候高度紧张了一下(当时我们甚至连“天剑-2”的技术水平与制导体制都不清楚)。

▲“天剑-2”型空空导弹
总之,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上世纪90年代,那IDF还真的能算是“华人之光”,反映了当时尚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中国台湾地区财大气粗之下想有所作为的情怀。
XAT-5“勇鹰”号的技术性能
相比作为“华人之光”的IDF“经国”号,在足足31年之后完成了首飞的新一代“台湾之光”XAT-5“勇鹰”号,在任何方面都有点儿不够看了。

▲“勇鹰”高级教练机
机体与气动外形相比IDF没啥改进(修改原始设计要慎之又慎?),差不多直接套用了IDF双座型号的老底子,唯一有所改进的地方是把IDF的翼尖挂架给取消了、翼尖改为圆滑过渡,可以部分降低机体的阻力。
而在机体结构、机身材料方面,据说“勇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用量,把IDF原本不到10%的复合材料使用量给提高到了30%以上,对机体减重颇有效果,但从长达30年的技术跨度来说,IDF到XAT-5不做这种改进才是一件奇怪的事。
机体与气动外形没啥改进,在机载航电系统上,“勇鹰”还做了巨大的简配,不仅没有安装火控雷达,据说其机载航电的复杂程度跟我军的教练-9A“山鹰”有的一比。

▲“勇鹰”高级教练机
不过,反正一方面,咱们之前就曾科普过,高级教练机这种东西,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和提高性价比的考虑,本来就不应该要求航电系统高配,配齐能够保证正常飞行的简易航电系统就够了,至于第三代综合化火控系统则可以直接用模拟器训练模式替代,能够模拟相应操纵动作即可。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在马放南山了三十多年之后,目前的台湾地区也没啥像样的火控系统研发能力了,不过按照台湾方面的说法,“勇鹰”尽管现在配备的航电火控系统不太行,但是内部的升级空间是有的。

▲“勇鹰”的模拟器座舱
至于航发系统的简配就更厉害了,其实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方面和台湾地区曾经试图升级过TFE-1042-70,还给了一个TFE-1042-70A的改进编号,但由于诸多因素最后台湾地区没要,IDF就长期用着基本型的TFE-1042-70快乐地飞翔。
这次首飞的“勇鹰”干脆就把这台小加力涡扇发动机给换成了无加力型号,反正TFE-1024-70的发展型号F124-GA-200最后成了意大利马基M346的动力组,而高教机也不需要有超音速飞行能力,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品质改变直接用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模拟就行了,故而台湾方面最后把F124-GA-200这个型号拿了回来,给改了个富有台湾本土特色的发动机型号F124-TW-200这事情就这么颇为完美地解决了。

▲F124-200TW发动机
既然“勇鹰”这么一通改进,航电火控系统全简配了,连超音速飞行性能都没了,那使用什么机载武器也就完全没意义了:目前听说“勇鹰”连原本配备的M61A1型6管20毫米火神炮都拆了,至于空对空导弹和空对面打击武器,大概率也黄了,全机武器装备接近裸奔,未来能用航炮吊舱和重力航弹就不错了。

▲“勇鹰”高级教练机
不过,虽然放眼望去,“勇鹰”相比IDF堪称满满的“简配”,但在这么一通改进后,咱们还是可以发现,得益于老底子不错,“勇鹰”还是勉强达到了和诸如Yak-130、M346旗鼓相当的新一代先进教练机水平。虽然其基准型号IDF因为设计缺陷导致起降性能不佳,如果改进不当的话,有可能把简柏丞们给坑死。
台湾为啥要研发“勇鹰”
那么,台湾地区这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都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还在突发奇想地改进这么一架连IDF都不如的高级教练机?大伊万觉得,这架“勇鹰”,多少还是反映了台湾方面这么多年来在“国机国造”计划上的矛盾与纠结。

▲IDF 2.0加装了保形油箱
改进是不可能改进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改进的,其实台湾的汉翔公司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IDF 2.0版本的技术验证机,不仅要通过换发、加装CFT油箱等方式扩大IDF的作战半径,还要换装更先进的航电、火控系统,兼容更多的机载武器(比如“万剑弹”)把IDF给弄到三代半战斗机的技术水准。

但是IDF那底子,它就是一个轻型的第三代战斗机,甚至比瑞典的JAS-39“鹰狮”战斗机还小,在这么轻的战斗机上搞改进,除非下大力气重新设计,否则必然是螺狮壳里做道场,基本上很难做到“脱胎换骨”的升级。
故而最后IDF的改进也就没改成,到后来美国方面允诺向台湾地区出售和改进F-16V战斗机,台军立即就彻底放弃了IDF 2.0计划,掉头抱着美国爸爸送来的F-16V型战斗机去“真香”了。

▲F-16V
但另一方面,台军又不想彻底放弃IDF这么一个平台,毕竟吹了这么多年的“华人之光”,真要是给搞熄灭了,台湾方面脸上多少也有点挂不住。再加上2017年小蔡上台后立即大力鼓吹“国机国造”,有了这么一个政治正确,台湾地区的航空工业自然也得有所表示,上下一捣鼓,干脆先搞出来这么一个XAT-5“勇鹰”高教机先对付着。
反正小蔡的“国机国造”计划完成了、在上峰的面子前好看,自己的整机制造能力得到持续保持、对台方的航空工业也不算吃亏,如果上峰觉得这玩意儿挺不错肯多出一笔钱、接着在“勇鹰”的基础上复活IDF 2.0,那简直是超额完成任务,自然更好。

▲XAT-5“勇鹰”高教机的概念模型
不过,虽然承载了对岸上上下下的诸多政治和技术考量的“勇鹰”到底飞起来了,但该机作为一种在第三代战斗机机体上改进、还改进了部分机体材料的高级教练机,这试飞,调整,批产,要占用对岸多少军费就不知道了。其实早在2016年小蔡上台之前,台湾方面在高级教练机上想的点子还是很切实际的,除了注定买不到的意大利的M346,台军一开始想的主意是在自产的AT-3“自强”上换装数字化航电、加数字电传,改一个AT-3Max出来。

▲台湾AT-3“自强”教练机
AT-3Max这个项目非常便宜,性价比比现在的“勇鹰”高多了,而且也不是不能用。结果现在因为搞“国机国造”,愣是搞出来这么一个XAT-5“勇鹰”,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对对岸试飞的“勇鹰”,咱们应该表示热烈祝贺。祝贺对岸在新研发高级教练机上一条道走到黑,最好因为研发和批产装备新高教机占用采购其它主战装备的军费,善莫大焉。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