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75载后的回响——重访波茨坦会议旧址
中新社柏林7月21日电 题:二战结束75载后的回响——重访波茨坦会议旧址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距离德国首都柏林约一小时车程的采西林霍夫宫(Cecilienhof)是一座英国乡村风格的宫殿。75年前的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同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此召开的波茨坦会议,深刻地影响了战后世界格局。
因新冠疫情关闭数月后,位于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的采西林霍夫宫于6月下旬重开,并为纪念波茨坦会议75周年增设了专题展览。
为纪念波茨坦会议举行75周年,波茨坦会议举办地德国波茨坦采西林霍夫宫近日推出“波茨坦会议1945——世界新秩序”专题展览。图为采西林霍夫宫外布置的展览海报。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近日,中新社记者专程前往采西林霍夫宫,探访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留给今人的记忆与思考。
从正门悬挂的美英苏三国国旗,到中庭用鲜花组成的苏联红五星,再到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三巨头”曾使用过的办公室……今天的采西林霍夫宫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当年举行波茨坦会议时的原貌。而此次特展特地展出的斯大林画像、丘吉尔戴过的巴拿马草帽等物品,则令人更加直观地走入历史的细节。
“尽管我们同时也以线上的方式进行了呈现,但这一展览应当在其真正的发生地采西林霍夫宫展出,人们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波茨坦会议。”谈及为何在新冠疫情下坚持举办这一展览,柏林-勃兰登堡普鲁士宫殿和园林基金会发言人弗兰克·卡伦泽(FrankKallensee)向中新社记者表示。
为纪念波茨坦会议举行75周年,波茨坦会议举办地德国波茨坦采西林霍夫宫近日推出“波茨坦会议1945——世界新秩序”专题展览。图为展览入口处放置的表现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后德国满目疮痍和苏联欢欣鼓舞的照片。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展览以一组反映1945年夏纳粹投降后满目疮痍、生灵涂炭的德国,以及在欢欣鼓舞中迎接胜利的苏军照片作为开端。步入一旁的白色沙龙,能看到美国国务卿伯恩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贝文等九位重要与会人物的立像。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会议便是在这里揭开帷幕。
中心会议厅内的圆桌是当年开会时使用的原件。陈列柜内展示有波茨坦会议拟定的会议公报摹本,以及《美英苏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的原件。
为纪念波茨坦会议举行75周年,波茨坦会议举办地德国波茨坦采西林霍夫宫近日推出“波茨坦会议1945——世界新秩序”专题展览。图为采西林霍夫宫内布置有英美苏三国国旗的波茨坦会议主会场。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除欧洲战场外,展览还着重向到访的欧洲观众呈现了二战亚洲战场的惨烈。该展览策展人马蒂亚斯·西米希(MatthiasSimmich)向记者展示了其中几件意义特殊的展品:比利时艺术家埃尔热的经典漫画《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如何描述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对中国实施侵略。
由约翰·拉贝之孙托马斯·拉贝提供的《拉贝日记》影印版以及美国在二战期间制作的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则记录了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的野蛮暴行。
为纪念波茨坦会议举行75周年,波茨坦会议举办地德国波茨坦采西林霍夫宫近日推出“波茨坦会议1945——世界新秩序”专题展览。图为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在与会期间使用过的办公室。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联合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即《波茨坦公告》,声明共同致力于战胜日本。第八条明确规定,必须履行《开罗宣言》各项规定,即日本必须返还非法侵占的他国领土,同时,本条还明确规定了日本合法领土范围。苏联于1945年8月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展览以一幅日本使团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历史照片提醒人们二战的结束。
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播放着各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建立联合国的历史画面。《联合国宪章》序言开篇的“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战祸”被印在了墙上。
为纪念波茨坦会议举行75周年,波茨坦会议举办地德国波茨坦采西林霍夫宫近日推出“波茨坦会议1945——世界新秩序”专题展览。图为该展策展人马蒂亚斯·西米希在采西林霍夫宫门前。 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是一个多边机构,展览选择它作为最后一章是希望告诉人们,在经历二战对全球造成的浩劫后,人类只有携手合作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谈及波茨坦会议对于当下的意义,马蒂亚斯·西米希表示,如今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疫情最终会影响到所有人,因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已经如此紧密地相连并频繁进行着旅行、货物的运输等等。”在他看来,人类只能寻求携手共同应对,才有可能成功战胜当前的危机。
“展开对话是和平解决冲突的唯一途径。在我看来,这就是波茨坦会议的遗产。”勃兰登堡州州长沃伊德克(DietmarWoidke)在为展览配套出版的图书前言中写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