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日本对二战历史选择性失忆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4日报道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9月2日刊载题为《日本纪念投降75周年:对二战历史性失忆》的文章,作者系安德烈·萨莫欣 米哈伊尔·莫什金。文章指出,日本年轻人不了解二战历史,日本政治家淡化二战的侵略行径,将日本描述成侵略的牺牲品。文章编译如下:
9月2日是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的日子,但大多数日本年轻人对此漠不关心。他们认为1945年的战争历史太过久远。也有人对从二战结束75周年当中谋取好处感兴趣,因为他们是政治家。日本执政党至今还指责苏联“阴险攻打”日本,但却无人抱怨美国对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今年9月2日是二战结束75周年。当然,不同国家对待这一天的方式不同。俄罗斯和中国正式庆祝二战胜利的第二天,即9月3日。而日本完全不会纪念这一天,因为对日本来说,战争以其无条件投降告终。
东京时间1945年9月2日上午9点,日本在苏联代表的见证下在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日本纪念的是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曾在这天发表投降演讲,纪念主题为追悼死者和祈求和平。今年,德仁天皇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犯下的罪行表示深刻反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则再次表示,日本永不再参与侵略战争。
每年8月15日,都会有日本政治家和民众参拜靖国神社,那里将日本二战战死军人奉为神灵,其中多数是按照东京审判判决书作为战犯被处决的日本高级军官。
今年,日本政府的四名重要内阁大臣参拜靖国神社,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表示敬意。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尽管有着维护和平者的声誉,却年年向靖国神社捐献玉串料。这种姿态招致二战期间受日本侵略最严重的国家发出抗议照会。今年4月韩国就表达了愤慨。
东京政法大学教授下斗米伸夫对《观点报》解释说,日本确实将天皇决定停战的8月15日视为二战结束日,而不是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字的9月2日。但更重要的是,“年轻人现在一点也不了解这些事件”。
这位专家注意到:“对大多数日本年轻人来说,二战结束、一战结束、苏联解体都是抽象的历史日期,引发不了强烈情绪。年纪在18岁至20岁的日本人生于21世纪,出生在完全不一样的日本。”
与此同时,战后失去的领土对当代日本人来说依旧是迫切的议题。下斗米伸夫认为,对日本年轻人来说,“北方领土”或称南千岛群岛才更像是“关于大日本帝国的记忆”。日本社会同样如此看待位于日本海韩国水域的竹岛(韩国称独岛)。日本投降后失去了这一群岛,现在向韩国提出声索。
俄科院远东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瓦列里·基斯塔诺夫指出,东京一些右翼政治家炒作“北方领土”议题,但公正地说,日本社会的复仇主义和帝国主义情绪不强烈。
基斯塔诺夫说:“立场保守的《产经新闻》称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是被俄占领的日本领土。”《产经新闻》被视为与执政的自民党关系密切的报纸。基斯塔诺夫指出,但在现在的日本,即便是右翼思想也不推崇“八纮一宇”的口号,即让整个亚洲归顺大日本帝国政府。
基斯塔诺夫解释说:“大部分日本人,尤其是老一代,清楚记得是什么终结了日本的帝国主义观点——广岛和长崎遭轰炸、城市变废墟、大量人员伤亡、日本实际上被美国占领。因此,千方百计地避免青年一代接触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年轻人不渴望在自卫队服役,对军国主义口号不感兴趣。因此,自卫队一直招募困难。”
基斯塔诺夫指出,另一方面,关于关东军在中国、韩国罪行的回忆、731部队拿战俘做实验的可怕经历,及军国主义者的其他行径,在日本人的意识中渐渐消散。他认为,日本社会正出现将作为希特勒盟友的帝国描绘成侵略牺牲品的趋势。
基斯塔诺夫表示,现在日本政治家钟爱的话题是,苏联违反中立条约攻击奄奄一息的日本,将60万战俘押去西伯利亚并在天皇宣布投降后依然进行军事行动。
这位专家强调:“每到8月和9月,日本就发表曾被苏联俘虏的日本人的令人悲伤的回忆录。日本政治家和记者早就有一种惯用的说法,即1945年苏联表现得像趁火打劫的小偷。日本专家界认为,俄罗斯应当像个体面的国家,对日本悔过并归还北方四岛。”
这点要求“微不足道”——日本主流政治家也没就南萨哈林岛和北千岛群岛提出声索。
基斯塔诺夫指出:“作为广岛原子弹事件无辜受害者的国家形象被日本放在首位。然而对于美国人的所作所为,日本人一直微妙地避而不谈。要知道美国为日本撑起了核保护伞,是日本的主要军事政治盟友。日本人用武士精神解释对美国的投降:日本以受人尊敬的方式投降,因为已没有力量再战斗。”

资料图片:8月9日,人们在日本长崎和平公园内的和平祈念像前悼念。(新华社/共同社)
【延伸阅读】日本纪念二战结束75周年 外媒:天皇与首相表态不同调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 据共同社东京8月15日报道,日本15日迎来二战结束75周年,政府主办的纪念仪式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的日本武道馆举行。日本德仁天皇在致辞中,继去年之后再次使用了“深刻反省”的措辞。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致辞中表示:“将在积极和平主义的旗帜下,为解决全球性课题,较以往进一步发挥作用。”报道注意到,安倍未提及对亚洲各国的加害责任。目前,安倍展现意愿的让日本拥有对敌基地攻击能力正在被讨论,如何继承日益远离的惨祸的记忆成为课题。
据厚生劳动省透露,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约有540人出席了纪念仪式,是史上最少的。
报道称,战后出生的德仁天皇是第二次作为天皇出席。“深刻反省”是明仁天皇自战后70周年的追悼仪式起每年使用的措辞。今年,德仁天皇还致辞称希望渡过新冠难关、祈愿和平。另一方面,安倍从第二届政府上台后连续八年未提及加害责任与反省。此次也没有主旨是“面对历史”的话语。
另据美联社东京8月15日报道,日本15日纪念在二战中投降75周年,德仁天皇在一场因新冠疫情而缩短了的严肃的年度仪式上对日本的战争行为表示“深刻反省”。
报道称,德仁天皇承诺将反思战争事件,并表示希望悲剧永远不要重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没有表示道歉,他感谢“日本战死者的牺牲”,但对日本邻国的苦难只字未提。
报道指出,去年有约6200人参加此活动。
报道称,自2012年12月上台以来,安倍日益寻求粉饰日本的残暴历史。他在历年的8月15日演讲中均未承认日本的战时暴行——这是此前近20年的传统,始于1995年日本社会党领导人村山富市的道歉。
此外据路透社东京8月15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5日向位于东京、供奉战死者、具有争议的靖国神社献上了“玉串料”(祭祀费)。但他未亲自前往参拜——这样做会激怒中国和韩国。15日是日本二战投降75周年。
报道称,这个神社供奉着日本阵亡军人和被军事法庭定罪的14名甲级战犯,被北京和首尔视为日本军事侵略历史的象征。
又据共同社东京8月15日报道,日本环境相小泉进次郎、总务相高市早苗等四名阁僚15日各自参拜了位于东京九段北的靖国神社。这是近四年来再次有阁僚在终战日参拜,也是安倍政府执政期间人数最多的一次。首相安倍晋三以自民党总裁的名义自费献上了“玉串料”,这是2013年起连续八年的相同举措。安倍未前往参拜。
除了小泉和高市之外,文部科学相萩生田光一、冲绳北方担当相卫藤晟一也进行了参拜。
(2020-08-16 16:00:00)
【延伸阅读】参考快讯:日本天皇对二战历史表示“深深悔恨”
参考消息网8月15日报道 据路透社东京消息,日本天皇德仁15日对日本的战时历史表示“深深的悔恨”,并祈祷世界和平。
“我衷心希望战争的蹂躏不再重演。”60岁的日本天皇德仁在纪念二战日本投降75周年的仪式上说。(编译/操凤琴)
(2020-08-15 12:45:00)
【延伸阅读】日本法院认定二战日本强征中国劳工史实 但驳回索赔诉求
参考消息网1月30日报道 日媒称,大阪地方法院1月29日驳回了二战中国劳工幸存者和死者家属等总计19人的索赔诉求。
据共同社1月29日报道,这19人以二战期间被强征至日本秋田县花冈矿山和大阪造船所等从事严酷劳动为由,要求日本政府赔偿总计82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10万元)和道歉的诉讼。
审判长酒井良介的判决理由沿袭了2007年最高法院“个人索赔权因日中联合声明被放弃”的判决,判断原告等已失去索赔的权利。
另一方面,法院认定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因劳动力不足强征劳工,指出“(日本政府)强迫中国劳工在衣食住明显受到制约的恶劣环境下于国内各工作地点长时间从事繁重劳动,众多中国劳工丧命”。
诉状称,原告为1943年至1945年从中国华北地区被强征的劳工及遗属等。最初3名原告劳工中已有2人去世,唯一在世原告李铁垂(95岁)是中国劳工为抵抗严酷劳动和虐待而在1945年发动的“花冈事件”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一事件造成多人丧生。
诉状还主张,日本政府作为国策强征中国劳工并置其于恶劣的劳动环境下。原告方还以“劳工实际上是俘虏”为由,强调日本政府违反了相关国际条约,因此而负有责任。
诉讼询问了李铁垂本人意见,酒井在判决的最后就此发表感想称:“能够听取(在世原告的)真实声音,意义重大。”
围绕中国人被强征的同类诉讼在日本各地被提起,法院纷纷作出判决,承认存在强征,但沿袭2007年最高法院判例驳回原告诉求。
有关“花冈事件”,幸存者向雇主鹿岛建设公司(原鹿岛组)索赔的诉讼2000年以鹿岛建设公司设立受害者救济基金等为条件达成和解。
(2019-01-30 00:07:01)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