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诗意人生

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0月10日报道 据美联社斯德哥尔摩10月8日报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10月8日以她“坦率而不妥协”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的作品看上去坚定不移,带着困惑和创伤的辛辣幽默,尤其是在反映家庭生活时。
自1901年首次颁奖以来,这个奖项一直由小说家把持,而格丽克作为诗人获得了这个奖项。她也是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女性之一——第16位诺贝尔文学奖女性得主。
回避大多数宣传的格丽克在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家中接受瑞典通讯社记者采访时说,她的电话响个不停,她很难表达对获奖的感受。
报道称,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其评语中称赞格丽克“她准确无误的诗意般的声音,带有朴素的美,使个体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了这一奖项,他说自己与格丽克进行了交谈,这一消息“令人惊讶,但就我所知是受欢迎的”。
格丽克在2012年接受美国成就协会采访时曾指出,“世俗的荣誉令生存在世界上更加容易”,但她说,作为一名艺术家,她真正的目标“在我有生之年无法实现”。
她说:“我希望在我死后能以那种古老的方式生活。我们无法知道那种情况是否会发生,也不会知道,无论我的尸体上有多少条蓝色丝带。”
报道称,诺贝尔奖委员会说,出生在纽约、现年77岁的格丽克目前在耶鲁大学担任教员。她在1968年发表了处女作《头生子》,“很快就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耶鲁大学校长彼得·萨洛维在一份声明中说,格丽克“对自我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探索,创作了启发心灵的美妙诗篇”。
他还说,格丽克是一位“鼓舞人心的老师,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敬仰她的学生们”。
报道称,格丽克在一个匈牙利裔犹太家庭长大,她曾谈到自己十几岁时患上厌食症,并接受过治疗,这些都对她深刻的写作风格产生了影响。
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主席安德斯·奥尔松说:“露易丝·格丽克的声音是准确无误的。它是坦率和不妥协的,它表明这位诗人希望获得理解。但它也是充满幽默和辛辣智慧的声音。”
奥尔松说,格丽克的12部诗集“以力求清晰为特点”。他说,她的诗句常常引用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并审视家庭生活,其特点是“带有朴素但也俏皮的智慧和细腻的结构感”。
报道称,格丽克的诗集包括《下降的形象》《阿勒山》和《阿基里斯的胜利》。
格丽克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和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学金、美国文学艺术学会诗歌金奖和国家人文奖章。
她曾在1993年因《野鸢尾》获得普利策奖,并在2014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她是2003年至2004年美国桂冠诗人。

资料图片:这是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现场拍摄的文学奖得主的主要作品。(新华社)
【延伸阅读】外媒:更多女性获得诺贝尔奖彰显女科学家力量
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 10月7日,两位女性科学家荣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外媒盘点了近年来获得诺奖的女性,认为女性获奖的趋势将让更多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核心作用。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10月7日报道,10月7日,两位女性科学家荣获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她们是法国科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和美国科学家珍妮弗·A·杜德纳。她们因开发一种名为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方法而获奖。这是诺贝尔科学奖项首度颁给一个全为女性科学家的组合。
诺贝尔化学奖表彰这两位女性科学家开发出被称为“基因剪刀”的基因编辑技术。这项技术过去已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不过沙尔庞捷通过电话向瑞典记者表示,接到通知获奖的报喜电话依然很惊讶。她告诉记者,她首先视自己为一位科学家,希望这个奖项能向年轻女孩发出真正强大的讯息。杜德纳则表示,最大的希望是利用这项技术来做有益的事,揭开生物学的新奥秘并造福人类。
另据德新社华盛顿10月6日报道,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盖兹,因在发现银河系中心一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工作中发挥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她是历史上第四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盖兹6日在接受诺贝尔奖组织采访时说:“对我来说,鼓励科学领域中的年轻女性始终非常重要。(获奖)意味着有机会和责任去鼓励对这类工作充满热情的下一代科学家。”
专家说,盖兹代表了当前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将让更多女性在科学领域发挥核心作用。高校越来越鼓励女性学习科学和技术专业,随着这一领域的女性人数增加,取得真正科学突破的女性人数也在增加。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实验粒子天体物理学教授阿里尔·戈贝尔说,他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女性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今年协助诺贝尔奖委员会工作的戈贝尔说:“我认为,在物理学领域,从事顶尖科学工作的女性数量以及在名校担任教授的女性数量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诺贝尔奖也不例外。”
截至2019年,诺贝尔奖仅54次颁给女性。而自1901年该奖颁发以来,共有923位个人和27个组织获得这一殊荣。


居里夫人(上图)曾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下图)也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2020-10-09 10:27:09)
【延伸阅读】参考快讯: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
参考消息网10月9日报道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世界粮食计划署。(编译/杜源江)
(2020-10-09 18:01:00)
【延伸阅读】宇宙“怪兽”:诺贝尔奖为何聚焦黑洞研究?
参考消息网10月8日报道 10月6日,英国人罗杰·彭罗斯、德国人赖因哈德·根策尔和美国人安德烈娅·盖兹因在黑洞研究中做出的贡献而被授予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黑洞是什么?怎么识别?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盘点了上述问题。
什么是黑洞?
理论认为,黑洞是恒星演化的最后阶段,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逸的天体。但并非所有恒星都会变成黑洞,黑洞仅由非常巨大的恒星演变而成。当这些恒星的生命耗尽时,将以灾难性且不可阻挡的方式坍塌,同时形成一口“引力井”。
报道称,爱因斯坦1915年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可以解释黑洞的原理。这些宇宙“怪兽”的引力大到什么都无法逃脱,无论是物质还是光,无论是什么波长。作为宇宙中的最快速度,如果光都无法从黑洞逃脱,那么其他东西更做不到。
如何识别?
天文学家试图通过围绕其周边的物质形成的明亮背景来观察这种“怪兽”。专家指出,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可以看到发生了什么。经过推断可以发现,有某种东西“吞噬了”一切。
另一方面,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最靠近这些“怪兽”的恒星被拉伸后变成扁平结构,其气体被加热到极限温度。
报道称,事实上,超大质量黑洞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谜,尤其是黑洞变大的方式以及它们的形成是许多研究的焦点。科学家认为,黑洞以空前的速度吞噬了其周围非常密集的星系发出的所有气体。由于黑洞是不可见的,因此只能通过对比观察,看看在它们周围发生了什么现象。史上首张革命性的黑洞图像于2019年4月向全世界公布。
宇宙中有多少种黑洞?
科学家认为,根据不同大小可以分为恒星级黑洞、星系中心超质量黑洞和原始黑洞。大质量恒星在引力坍塌后形成的黑洞就是恒星级黑洞,其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那些质量是太阳数百万甚至数十亿倍的是星系中心的超质量黑洞;此外,宇宙中还存在很多小型黑洞,它们被认为是在大爆炸时形成的质量很小的原始黑洞。
报道指出,目前的理论普遍认为,在大多数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还有成千上万的恒星级黑洞。已知距地球最近的黑洞在大约1000光年以外。

这是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新华社发(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组 供图)
(2020-10-08 15:26:05)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