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分析印度外交政策

参考消息
美国哈得孙研究所近日发表题为《印度会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吗?》的文章,作者为该研究所印度和南亚未来研究项目负责人阿帕尔娜·潘德。
文章称,冷战时期,印度外交政策设计者认为,在经济、军事实力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印度只有避开大国纷争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突出作用。因此,印度支持“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后,印度外交政策更倾向于多极化。即使目前实力已大幅提升,印度外交仍强调“不结盟”。
文章认为,近年来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已成为包括印度在内的所有南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牵动地区经济格局。在软实力方面,南亚学生更倾向前往中国而非印度。鉴于当前世界形势与冷战时期截然不同,印度直面的挑战日益增多,“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已不足以应对新形势。考虑到目前印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所处的战略位置将在未来地缘政治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据此称,印度应“转变外交思维”,以“更好地实现和维护自身利益”。
文章提及,当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加强与印度合作。尽管新德里反对加入美国领导的联盟,但已开始逐渐回应这种“接近”姿态。近年来,由美日印澳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加强了联络活动,澳大利亚首次参加在印度洋举行的“马拉巴尔”海上联合军演、印澳签署防务合作协议、印日签署军事物资和服务共享协议。文章认为,印度应视周边态势变化,考虑是否继续加强此类合作。
文章指出,印度的安全机构需要超越当前战略重点,不仅应关注国内局势,还应考虑外部挑战。此外,印度还须放宽战略眼光,关注领域应从陆地边界沿线扩展到海洋和网络空间。
文章最后总结称,印度在全球扮演何种角色将取决于其国内稳定及经济、军事多重实力。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印度领导人始终如一的政策和政治意愿。文章认为,印度应在经济和安全政策上更加外向,才能在多极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