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中国只为自己人民而生,而印度......”

参考消息

关注

原标题:“中国只为自己人民而生,而印度......”

《印度快报》网站2月25日发表题为《与印度不同,中国改造西方理念以契合自己需要》的文章,作者为印度旁遮普大学历史系教授M.拉吉夫洛昌。作者认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有了自己独特的一种模式,并取得了成功,而印度却没有像中国那样提炼出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一味去模仿西方。全文摘编如下:  

独立思考而非努力达到西方期望,这似乎是中国今天呈现惊人增长的关键。

印度在奋力追赶时可以吸取一两个经验。中国和印度是两个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也是两个最年轻的民族国家。两国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末成为现代面貌。两国都借鉴西方的范式来规划未来的道路。    

印度国内几乎没人研究为什么所谓“印度民主”取得成功。如果说有什么研究的话,几乎所有关于印度政治制度的研究重点都是突出所谓“印度民主”的失败之处。正如许多评论人士指出的那样,所谓“印度民主”最失败之处是它没能符合西方对一个所谓“民主”国家的期望。当然,中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中国只为自己的人民而生,就像它的名字所体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就是印度和中国最根本的区别。中国牢记本土需求和愿望,虽然使用西方概念,但将其转化为本土语言。印度只是努力符合西方建立的范式,结果发现自己力不从心。

资料图片:2020年9月7日,人们在印度新德里乘坐地铁。(新华社)

典型例子是中国如何改变衡量财富的制度。20世纪80年代,中国准备放弃苏联的经济模式,因为它意识到,国家控制的中央集权经济既不能公平合理地增长,也不能鼓励个人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转而用市场价值来计算所有商品的价值,不管是有形商品还是无形商品,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成就的标准,并迅速证明中国可以独辟蹊径,改善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此外,这还给中国人带来极大的心理提振。

与此同时,印度的思想阶层在经济增长不够快的情况下,花时间说服自己和所有人相信,不存在印度民族,印度是英国的产物,是所谓“民主”的拙劣模仿者。

中国采用流行的理念,加以改造,使之契合自己的亲身经验。当中国人走上成为经济巨人的道路时,他们实行了创造知识经济的制度。他们没有考虑是否有资金这样做,而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建立了自己的同行评审制度。

印度仍满足于在知识议程中充当西方的女仆,更准确地说它没有这些知识议程。这正是200多年前威廉·琼斯爵士对印度的描述,当时东印度公司正在建立对印度的统治。

尽管印度人疯狂地想脱离西方独立,但他们似乎完全接受了这些准则和思想——即使不是实质上,也肯定在形式上。

热门评论

真实的天公365 6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
北京*
回复TA
0n你最棒 5
三哥一直沉浸在西方政客的蜜糖罐罐中不能自拔
陕西榆林
回复TA
用户7489198951 2
分析的很好!总算有个明白人了!不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山东济宁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31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