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核导弹真是“吹”出来的!苏联导弹列车机密曝光

环球网

关注

原标题:核导弹真是“吹”出来的!苏联导弹列车机密曝光,发射前要先给弹头充气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徐璐明]近日曝光一段画面显示,苏联时期部署在导弹列车上的洲际弹道导弹采用了一种充气式的鼻锥设计,在发射前需要先给弹头充气。

据美国“动力”网站“战区”专栏3月9日报道,近日一段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画面显示,苏联时期研制的RT-23 Molodets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24“手术刀”)配备有一个充气式的鼻锥。这种弹道导弹独特之处在于它被安装在苏联的导弹列车上,而不是安装在发射井中或是移动式发射架上。

这段画面展示了Molodets导弹鼻锥充气的过程。报道称,采用充气式鼻锥的决定似乎是因为路运输发射导弹的特殊需求,这种洲际弹道导弹要比一节标准的火车车厢要长,于是就有了充气鼻锥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让弹体在适应车厢长度限制的同时又保证了发射后的空气动力特性。

报道分析,这种充气式鼻锥使用一个压力罐来增加内部压力,将一个波纹褶皱金属结构“吹胀”,然后就形成了鼻锥。这一解决方案可以缩短导弹的总长度,从而使其能够放置在车厢内。

报道称,Molodets洲际导弹的载具——导弹列车本身也很有趣,这是苏联努力提高陆基洲际导弹生存能力的尝试。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导弹打击精度的日益提升可以确保其能够摧毁任何苏联的固定式导弹发射井,而苏联采用了双管齐下的方式来提高导弹生存能力:公路机动导弹系统和铁路机动导弹系统。

使用铁路来运输发射导弹意味着当时苏联长达99000英里(约16万公里)的铁路都可以用于放置这种导弹发射装置,通过铁路机动运输,想要发现并持续跟踪这种导弹几乎不可能。而铁路运输也能够部署更重型的洲际导弹,当时苏联的公路机动导弹系统的导弹重量被限制在40吨左右。

在苏联解体后,耗资不菲的“导弹列车”系统面临维护资金紧张、技术人才流失的困境,俄罗斯不得不放弃这一装备。2001年,搭载着铁路机动导弹发射装置和三枚SS-24型导弹列车开往了俄罗斯西部布良斯克的中央修理厂进行拆解,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热门评论

hrfx_bj 99
美粉黑苏联的武器都黑了几十年,可为何苏联的武器能把欧美吓得死去活来?这个基本常识一摆出,苏俄武器不好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北京
回复TA
啊呜的木木 14
假目标而已 很正常啊 这就能证明人家没有真货么
北京
回复TA
用户7315356385 8
有人信吗,反正我不信,导弹最前端是战斗部,不可能有这样的设计。以前苏联和俄罗斯的工业能力,设计一款超长列车玩一样。不可能搞这种削足适履的把戏。就现在铁路上跑的特种列车多了去了,拉超长的,拉超重的,拉超高的,拉超宽的,五花八门。抬高的,下沉的,侧翻的,搭载的。各式各样。
黑龙江大庆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8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