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当年,印巴连一个痰盂都不放过

环球时报

关注

1947年6月3日,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向外界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即《蒙巴顿方案》。当时的国民大会党主席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并没有意识到,这几页文件将给他们带来什么……

他们要清查4亿人的家产,划分世世代代共同积累起来的财富,比如他们那排世界第3的铁路系统、银行中的存款、债务。

甚至是书籍、邮票墨水瓶扫帚等各种难以计数的财物……

19世纪末,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开始不满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要求参与政治。

为了拉拢这支力量,英国殖民者在1885年支持组织了印度国民大会党。然而英国人没有想到,他们此举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随着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情绪的不断高涨,国民大会党竟成为反英运动的重要领导力量。

英国人哪能让到嘴的鸭子飞了呢?

他们没有就此作罢。为与国民大会党形成制衡,英国又以“照顾少数派利益”为借口,于1906年帮助成立了一个穆斯林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

二战后,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坚持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根据《印巴分治方案》,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而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和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尔地区并没有明确,这就给日后的印巴冲突埋下了祸根。

到了分配家产之时,印巴双方大打出手。根据方案,旁遮普2/3的土地归巴基斯坦,其余属于印度。

按理说呢,旁遮普首府拉合尔的警署的物品,应该一分为二,但结果是闹了一场大笑话。

在瓜分军乐队乐器时,巴基斯坦分到了一支小号和一把长笛,印度拿了一个大鼓和一对铙钹。为了占据最后剩下的一支长号,两位昔日里情同手足的警员扭作一团,各不相让。

还有很多地方的办公室变成了人声嘈杂的市场,平日文质彬彬、管理数十万人的官员,当时竟为了一个墨水瓶,或者一个痰盂讨价还价……

图书馆里整套的《英国大百科全书》也按照教派不同一分为二:单数卷归一国,双数卷为另一国。甚至字典也难逃厄运:字母A到K的部分归印度,其他部分则属于巴基斯坦。

不少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学者,为了一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你推我搡……

而在分割祖传家产之时,多年积累的宗教宿怨再次爆发。穆斯林要求拆除泰姬陵,把砖石运往巴基斯坦,因为这座陵园是穆斯林的莫卧儿皇帝建造的。

而印度的婆罗门教徒则认为,流经未来巴基斯坦腹地的印度河应当属他们所有,因为神圣的吠陀经产生于印度河之滨。

国家的行政机构瓦解了,电报、电话也全部中断。印度政府只能通过一家私人公司的电话和一架安置在厕所里的电台,治理旁遮普的印度地区……

巴基斯坦的情况更惨,当穆斯林各城镇清理分来的东西时,发现很多东西不能使用。按照约定,巴基斯坦应分得17万吨装备和物资,但仅收到6000吨。

此外,他们原本计划动用300节车厢运送物资,实际上只有3节车厢抵达巴基斯坦。

卡拉奇的官员们没有桌椅办公,只能站着起草第一批官方文件。部长们没有沙发,不得不站着接待各国使节……

堂堂南亚大国闹成这样,只能说帝国主义真坏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