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解放军炮击金门:蒋介石为何连说三个好
编者按:从1948至1958年,世界两大阵营之间经过军事或准军事对抗完成了世界战略地图的精确制作过程。1958年发生在中国东南沿海金门海域的独特战争,成了这10年中精彩而又耐人寻味的一战。
“今天开炮,时机选择得当”
1955年万隆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逐步确立了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但这一努力遭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1956年的“波匈事件”(波兰和匈牙利国内爆发的反对苏联干涉其内政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后,美国调整了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政策。1957年6月28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旧金山发表演说,毫不掩饰地道出要消灭一切社会主义国家的图谋。从这年12月起,美国先是中断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继而怂恿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破坏,妄图通过制造既成事实把台海两岸的分裂状况永久固定下来。1958年5月,美国在台湾成立“美军联合协防军援司令部”。
在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怂恿和包庇下,台湾方面不断出动飞机深入祖国大陆内地,在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等地空投特务、散发传单,甚至对福建沿海地区进行轰炸。与此同时,蒋介石政府还不断向金门、马祖等靠近大陆的岛屿增兵,至1958年夏季,金、马两地的兵力已达10万之众。台湾海峡的局势日趋紧张。
金门列岛位于福建南部厦门以东,距大陆约5.5海里,分为大金门和小金门两岛,附近还有大担、二担两个小岛被蒋军困守,他们不断对福建沿岸进行骚扰。
1957年12月,由铁道兵承建的连接福建鹰潭和厦门之间的鹰厦铁路通车,这极大地提高了福建前线的国防运输能力。12月18日,毛泽东作出批示:“请考虑我空军1958年进入福建的问题。”
1958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限定美国政府在15日内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认为美国已经决心破裂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的次日,杜勒斯亲自站出来发表讲话宣称,如果中国政府同意更改会谈地点,美国政府将派它的驻波兰大使参加会谈。但是,杜勒斯在谈话中还表示,美国不会向中国限定举行大使级会谈的“最后通牒”低头。
7月15日,就在中国政府为中美重开大使级会谈限定的最后期限到达之时,新中国领导人非但没有等到美国人重开谈判的答复,相反,却得到了美国出兵黎巴嫩,干涉伊拉克革命的消息。美国的霸道行径使得世界舆论为之哗然。美国出兵中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后来对台湾局势的反应能力。偏安一隅的蒋介石集团也想趁火打劫,于7月17日宣布进入“特别警戒状态”,同时加紧针对大陆的军事演习和空中侦察,摆出一副反攻大陆的架势。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的方案已在案头,毛泽东果断决定,“今天开炮,时机选择得当”。
聂凤智旗开得胜,解放军剑指金门
美国入侵黎巴嫩事件发生后,毛泽东于7月15日至18日连续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对策,作出了炮击金门、以实际行动声援中东人民革命的决定。7月18日晚,在召集各军事部门负责人开会时,毛泽东谈到: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不能仅局限于道义上的,还要有实际行动。金门、马祖是中国的领土,打金门、马祖,惩罚国民党军,是中国的内政,敌人找不到借口,但对美帝国主义有牵制作用。
根据他的设想,这一战役将以地面炮兵打击为主,准备打两三个月,再以空军两个师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南下,分别进驻汕头和连城,准备下一步作战。当夜,中央军委召开会议,对炮击金门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随后,经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以福建省委书记、福州军区司令员叶飞为首的前线指挥所,还分别成立了以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和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彭德清为首的空军前线指挥所和舰队前方指挥所。
7月下旬,福州军区空军部队冒着连日暴雨顺利完成了入闽转场任务。
台湾军方在得到我空军进入福建的情报后,企图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先发制人,不断派机骚扰福建前线。从7月29日至8月14日,福州军区空军旗开得胜,接连击落击伤台湾方面美制战机9架,取得了福建沿海地区的制空权。
闻听金门炮响,蒋介石一连说了三个“好”
虽然福建前线连日大雨,但炮轰金门的各项准备还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在金门作战即将开始的时候,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突然造访,向毛泽东提出苏军在中国沿海设立“长波电台”和建立中苏“联合舰队”的要求。后来,赫鲁晓夫亲自来华解释此事,遭到了毛泽东的断然拒绝。中苏关系的横生枝
节迫使毛泽东不得不将精力分散开处理此事。7月27日上午,毛泽东写信给彭德怀和黄克诚,推迟了战役的发起时间。
8月6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得到确切情报:中国大陆方面准备炮击金门。同一天,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台海局势陡然紧张起来。
8月21日下午,毛泽东在北戴河召集有关人员研究炮击金门的具体方案。根据叶飞将军在 1984年回忆,当他汇报完作战计划后,毛主席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用这么多的炮打,会不会把美国人打死啊?当时,国民党军队中美国顾问配备到营一级。叶飞答道:那是打得到的。主席沉吟半晌,又问: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国人?叶飞答:避免不了。闻听此言,毛泽东没有表态,只是宣布散会。第二天继续开会时,毛泽东下了决心:那好,照计划打!并要叶飞留在北戴河指挥战斗。
1958年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炮击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3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中将以下官兵600余人,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据说,前线战报传到北戴河时,毛泽东阅后问身边的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将军:“两位‘大总统’ 那里有什么情况,请立即告我。”在毛泽东的眼中,此时闪现的并不只是那座小岛,他关注的两个目标,一个在台北,一个在华盛顿。
根据美蒋双方1954年12月4日签订的《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基本形成。尽管国民党当局公开地为这个条约的签订表示欢欣鼓舞,但私下里,美台双方对于“条约”的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该“条约”第六条中规定:所谓共同防御的“领土”,“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这显然就将仍被蒋军占领的金门和马祖等沿海岛屿排除在外。在台湾方面和蒋介石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悬念:如果解放军只取金、马而不跨海攻台,美国是否要根据上述条约出兵干涉?
8月23日的17时30分,远在台北的蒋介石刚刚准备吃饭,就收到了金门正在遭受猛烈炮轰的报告。闻听此讯,已是七十古稀的蒋介石先是一怔,不一会儿眉头舒展,连说了三个“好”,随即命令左右: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去讯求援。
炮轰金门前一天,蒋介石巡视金门
人民解放军万炮齐轰金门,打得金门守军措手不及。台湾老兵王先生回忆:“那天,吃过晚饭,几个弟兄又来叫我去散步。我想起床底下还有两件脏衣服要洗,就说:你们先去,我等一下去找你们。我刚给脏衣服抹上肥皂,解放军的炮弹就铺天盖地地飞过来了,打得太准太猛,营区里亮光闪闪一片烟尘,大地像装了弹簧似的一跳一跳的,抖得人都站不住。弟兄们根本没有防备,四下里乱跑着躲避。幸好水房离营房比较远,落弹不多,我就势卧倒,滚到一个一尺来深的地沟里,两只手抱住头,心说:乖乖,听天由命吧!后来知道,出去散步的弟兄们死了好几位,挂彩的就更多了。阿弥陀佛,是那两件脏衣服保了我一命。”
8月22日,也就是解放军炮轰金门前一天,蒋介石的“国防部长”俞大维奉命匆匆飞抵金门视察防务。次日下午5时许,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在北太武山麓翠谷的水上餐厅设宴款待俞大维。
此前两天,蒋介石秘密巡视金门时,也曾在这个水上餐厅用膳。饭后,他召集金门守军团以上军官训话,以手杖指点地形地物,告诫众人要特别注意各级指挥所的安全。对于在场的胡琏和几位副司令,蒋介石的训话更为严厉:你们司令部的办公室、宿舍区多沿着狭窄的北太武山谷地两侧建筑,空间太小,又过于密集,完全暴露在敌火之下,一旦战争发生,敌机空袭,敌炮奇袭,极易遭受严重损害,造成指挥上很多不利,故应将司令部迁移,愈快愈好。在指挥作战中难得几回正确的蒋氏此番确实“英明”了一回。
意外收获:第一阵炮击就消灭三名中将
让我们回到炮战之日的金门岛。炮响之前,俞大维正与胡琏在招待所附近一块平地上对坐交谈。此时,人民解放军的数千发炮弹从不同发射阵地汇集北太武山。
俞大维本能地蜷缩身体趴在地上,紧紧抓住胡琏的手臂说:“这里不安全,你跟着我走!”胡琏看到他已被弹片炸伤多处,血流满面。10分钟后,待炮火稍稀时,俞大维被两名宪兵搀扶着进入坑道,借微弱的烛光包扎伤口。当晚,这位“国防部长”就头缠绷带,被人抬上飞机返回台北。
身处水上餐厅的三位中将副司令就没那么幸运了。巨炮响后,副司令赵家骧拔腿冲上连接水上餐厅与陆地的小桥,腰部被纷飞的弹片击中,不治而亡。另一名副司令官吉星文在向水上餐厅匆匆走去的途中遭密集的弹片重创,急送医院手术后,弹片被逐一取出,接着又调来一排兵献了3000毫升的血,伤情稍加稳定,院方认为已无大碍。不料吉星文腹中仍残留有一极微小的弹片未及时发现,3天后引发腹膜炎而亡。
第三位副司令章杰之死是炮击次日黎明才确认的。炮击过后,胡琏清点军官时,惟独不见章杰。至次日清晨,有人在水上餐厅附近发现了章杰若干残碎遗物,并经其传令兵辨认,证实章杰确已死亡。
蒋经国金门督战,郝柏村差点被炸死
当年在金门的国民党老兵回忆炮击期间士兵的生活:大陆的炮虽然厉害,但不可怕,因为我们都钻到洞库地堡里去了。真正可怕的是在洞库地堡里的生活。
你想想,10万军队5万百姓成天猫在地底下,蓬头垢面,不见天日,靠定量配给的罐头食品度日。好多人身体浮肿,营养不良,加上蚊虫叮咬,缺医少药,得痢疾、胃病的人特别多。那时正是最热的天气,一天到晚出汗,又没多余的淡水洗澡洗衣,人长痱子衣长毛,每个地堡都成了一个“毒气罐”。那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
金门炮击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被派到金门督战。蒋介石对蒋经国说:“我最不放心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10万将士人人抱定拼死一战的决心,坚守5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如3天都守不到,那就没有人会来救它了。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金门必须确保无虞,那里的事情办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有人计算过,蒋经国一生共去了金门123次。难怪郝柏村1993年卸任台湾“行政院长” 前,意味深长地重访金门。他对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守着大担,守着金门,就是保卫中华民国的生存!”当年,38岁的郝柏村是蒋军中最年轻的将军,其驻守的小金门承受了解放军发射炮弹总数的近一半,有578人阵亡。在一次视察途中,郝柏村如厕小解完刚离开,一发炮弹便击中厕所的左角,他差点被炸死。
美军6艘航母集结台湾海峡附近
金门炮战一开始,美国政府立即作出了强烈反应。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驻扎在亚洲的美军迅速完成作战准备,同时下令从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驶过苏伊士运河,加入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几天后,台湾海峡附近集结了6艘航空母舰(美国海军当时在役的航空母舰共有12艘)、3艘巡洋舰、40艘驱逐舰、1个潜艇集群和20多艘后勤补给船只。
艾森豪威尔对毛泽东选择这样的时机发动大规模炮击高度重视。他怀疑这件事背后有苏联人撑腰。美国政府认为,如果失去了金门和马祖,那么接下去他们还将“失去”台湾、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韩国,进而威胁美国的根本利益。
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公开声明:必要时将会协助台湾方面协防金门和马祖。他一方面怕丢失金、马挫伤了台湾军队的士气,一方面又担心一旦卷入中国内战,则势必陷入久拖不决的泥潭。当时的美国政府内有不少人叫嚣对新中国使用核武器,国务卿杜勒斯甚至说:“我们的武器库中有那么多原子弹,留着有什么用?”
在炮击金门后的两个多月里,尽管美国政府和军方向蒋介石提供了“响尾蛇”导弹和大口径远程火炮,但美国人始终与这场战争保持着一段微妙的距离。美舰都在距金门岛3海里外抛锚,由国民党士兵卸货后运抵金门。
美国人没看懂毛泽东的招数
按毛泽东最初的战役构想,炮击金门的目的是为了封锁金门列岛,迫使台湾方面从金门撤兵,达到收复金门的目的。
在炮击金门当日召开的政治局常委会上,毛泽东说:“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在美国干涉台海后,中央决定因势利导,将金门和马祖作为拴住美国人的两根铰链,使其如食鸡肋,骑虎难下。”
据文献披露,毛泽东在炮击金门一周年后曾经对来华访问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说:“美国人没有多大本领,他们以为我们(中苏两国)在炮打金门的问题上达成了协议。我们没有想到打炮会引起这么大的风波”,“美国人在黎巴嫩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生怕别人打他。美国人没有立刻弄清楚我们的目的,以为我们要打台湾,就把他们的军队从地中海、太平洋、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调来。等到地中海舰队开到新加坡的时候,一看没什么事情了,就在新加坡停下来了,引起了印尼的恐慌。我们一骂,他们就退回菲律宾去了,住了两个礼拜。可以看得出来,美国人这次部署很慌很乱。”
中美双方互亮底牌
1958年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声明中,中国政府严正指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这个声明向美国政府表明了中国人民捍卫祖国领海、领空的严正立场,又包含着试探美国底牌的意思。
果然,美国沉不住气了,也亮出了底牌。就在声明发表的当天,杜勒斯代表美国政府发表了措辞强硬的声明,公然宣布美国政府将会派兵协防金、马;同时,杜勒斯又在同一份声明中向新中国暗示,美国并没有放弃通过中美大使级会谈解决台湾问题的希望。毛泽东后来评价道:“(杜勒斯的声明),前面很硬,后面就软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在9月6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金、马问题时,再次分析道:“(对于美国人),你不打他就不想谈,要把这个绞索捏紧一下,他感觉到痛了,他说,好好好,我们来谈吧。你不捏他就不谈。”
周恩来说:我们做好了迎接核袭击的准备
当金门岛上炮声隆隆时,作为东方集团的盟主苏联的态度却很微妙。
炮战开始时,赫鲁晓夫担心中国的行动扩大,会导致美苏之间的冲突。
9月5日晚,苏联驻华临时代办苏达利科夫面见周恩来。会见时,周恩来表示,中国炮击金门、马祖,如果打出乱子,中国自己承担后果,不会拖苏联下水。次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秘密来华,与周恩来进行会谈。会谈中,周恩来表示,中共中央已做好了迎击美国可能对中国进行的局部战争,包括核袭击的准备。据葛罗米柯回忆,毛泽东后来在与他会谈时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此次访华,葛罗米柯特意带来了核试验的纪录片,请中国领导人观看。毛泽东看后淡淡地说:“中国人不怕核讹诈,如果美国人胆敢施行核打击,中国就把政府迁到延安,然后继续斗争。”
9月7日,护航的美国军舰开向金门,毛泽东发出试探性命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结果有数艘蒋舰中弹沉没,而美国人见势不妙,拔腿便撤。
“只要台湾归回祖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
10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了毛泽东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国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于美国有利,因为它可以取得主动。迟走不利,因为它老是被动。一个东太平洋国家,为什么跑到西太平洋来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东太平洋是东太平洋人的东太平洋一样。这一点是常识,美国人应当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谈停火,岂非笑话?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终究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当。何去何从,请你们酌定。”
《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运输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10月13日,也就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一周后,毛泽东在会见新加坡《南洋商报》撰稿人、著名报人曹聚仁先生时说:“只要蒋氏父子能抵制美国,我们可以同他合作。”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后来被周恩来概括成“一纲四目”,并由张治中和傅作义通过信件方式转达蒋介石的副手陈诚。
其中“一纲”是:只要台湾归回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总裁(蒋介石)与兄(陈诚)意见妥善处理;“四目”包括:台湾归回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总裁与兄全权处理;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鉴于美国在停止炮击后,斗胆再次为台湾军舰进行所谓“护航”,福建前线于10月20日对金门再次进行炮击。炮击只打金门列岛的工事、阵地和滩头船只。10月25日,毛泽东再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再告台湾同胞书》,着重揭露美国政府制造 “两个中国”的企图。在《再告台湾同胞书》中,毛泽东明确宣布对金门“逢双日不打炮”,“打打停停,半打半停”的策略,并告知台湾人民:这“不是诡计,而是当前具体情况下的正常产物”。隔日炮击的结果,一方面使金门继续成为美国人脖子上的一根绞索,另一方面也使蒋介石不能从金、马撤军,继续保持与大陆的联系,从而避免台湾孤悬海外,成为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和“台湾独立”的借口。
金门炮战的高潮由此过去。
1979年1月1日,我国公布了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一个中国”的立场,是两岸合作的基础,“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当天,国防部长徐向前发布命令,福建前线部队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炮击金门影响深远
炮击金门是国共之间武装斗争的延续。从战略角度看,这次特殊“内战”的双方都不约而同地着眼于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炮击金门的直接指挥者叶飞将军曾说:“金门炮战是我们与美国互相摸底的一出戏,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
金门炮战并没有如美苏曾顾虑的演变为一场大战,其主要原因在于毛泽东始终控制着战场上的主动,一步步按照自己的目的去打。在达到目的后,又适时地将其转变为政治和外交斗争。
金门炮击已成为历史。时至今日,每逢中国传统节日,金门与厦门都会响起阵阵轰鸣声。但这已不是两岸互相对峙的炮火,而是相互祝福的阵阵礼花。持续20余年的炮战非但没有泯灭海峡两岸炎黄儿女的手足情,反倒加深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