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朱德酷爱兰花缘于一任妻子 文武双全绰号“双枪女侠”

新浪历史

关注

朱德一生酷爱兰花,这源于朱德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

不在意朱德结过两次婚 恋爱三天就成家

1928年2月15日,朱德率领工农革命军第1师攻下耒阳古城。朱德进城时,突然,街道上一位年轻女子边跑边喊:

“乡亲们,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1师打败了章家梅的常备队,解放了耒阳城。为了欢庆战斗的胜利,大家快到城中广场参加军民大会!”

朱德发现远处这位喊话的女子大胆泼辣,就问邓宗海:“她叫什么名字?”

邓宗海说:“她叫伍若兰,出生于县城南九眼塘姓伍的知识分子家庭,上过衡阳女子三师,前年加入共产党,是我们县有名的女秀才。”

朱德仔细一瞧,见到这位姑娘高个大脚,体格健壮,“头发挽在后面,黑黑的皮肤上有些麻点”,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

大会结束以后,朱德对邓宗海说:“你叫那位姓伍的女秀才来一下。”

邓宗海在台上人群中找到伍若兰说:“兰妹子,朱师长派我来叫你。”

伍若兰一听这话,非常高兴,连忙去见朱德。朱德笑容满面,双手握着伍若兰的手,情不自禁地称赞道:“你讲得真好啊!你讲得真好啊!”

伍若兰微微一笑,说:“我讲得不好,朱师长过奖啦!”

当天,伍若兰组建了妇女联合会,亲率姐妹们给部队送去了大米、蔬菜、稻草等物,朱德让后勤部的同志按价付款。临走时,朱德热情地把她们送出军营。这时,伍若兰发现许多官兵都是赤脚,于是,她和女子联合会的姐妹们,发动全县妇女开展“编草鞋竞赛”。夜里,伍若兰和姐妹们坐在豆油灯下编织草鞋,特意为朱德编了一双新草鞋,又做了一双布袜子,精心用花布包好,悄悄地藏起来。

结果,全县妇女两天时间就编织了1000多双草鞋。随后,她们肩挑一捆捆崭新的草鞋,送向军营。伍若兰打开花布包,取出草鞋、布袜递给了朱德,含着笑道:“这是我特意为你做的,请师长收下吧!”说毕,她感到羞涩脸红,心脏突突地跳。原来这位多情的少女已经爱上了将军。

一天下午,伍若兰来到县苏维埃政府,左看右瞧,像在找谁。邓宗海凑过去,在她的耳边说:“兰妹子,是找朱德师长吧?”

伍若兰大大方方地说:“是找朱师长。”

邓宗海笑容满面,拍拍伍若兰的肩,亲切地说:“如果你喜欢朱师长,就请你明天晚饭后到城南河堤等候,他约你到耒河岩畔聊聊天。”

“好的!”伍若兰答应了。

第二天晚饭后,伍若兰独自向城南走去。

城南河堤上的大柳树下,果然站着朱德师长。见她走出古城,朱德含笑迎过来。

路上,朱德告诉伍若兰自己以前结过两次婚,然后,详细讲述了他家庭、婚姻的曲折和痛苦。伍若兰听着这位南征北战的大将的经历,坚决地说:“我不在意你的过去,只要你现在诚心诚意地爱我就行了。我真心爱你,是永远不会变的!”

三天之后,朱德和伍若兰在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举行了婚礼。

无人不知的“双枪女侠”

伍若兰,朱德的老婆,(朱德先后结过五次婚,萧菊芳、陈玉珍、贺芝华、伍若兰和康克清)1903年初春,出生在湖南省耒阳县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记述道:“她在农民里无人不知,是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长沙马日事变后,伍若兰遭到耒阳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开到了湖南。3天后,耒阳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一向工作积极的共产党员伍若兰被分配到妇女部负责宣传工作,并兼女子联合会主席,再后来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又被调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负责部队的宣传工作。

不久,革命形势发生了变化。蒋介石调集湘粤两省的军队,用7个师的兵力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行“会剿”。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被迫退出湘南,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龙岩胜利会师。

会师以后,部队成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伍若兰被任命为军部宣传队队长。伍若兰写得一手好字,是当时红军队伍中的书法家。由于工作需要,伍若兰经常外出执行宣传任务,为确保安全,她通常是身挎两支手枪,再加上她枪法出众,战友们私下里都叫她“双枪女侠”。执行任务时的伍若兰身挎双枪,手里握着一支毛笔,英姿飒爽,颇有儒将风范。

一次,伍若兰带着两个宣传队员在一个小村庄里写标语,标语写完后刚准备离开,十几个敌人从村后的山坡偷偷摸了上来。敌人一看伍若兰他们只有3个人,领队的又是一个手握着一支毛笔的弱女子,便怪叫着围了上来。

见此情景,伍若兰镇定自若,她一边安排其他队员隐蔽,一边收起毛笔准备战斗。伍若兰抢前几步,隐蔽到一面土坯墙后面,利用墙角作掩护,从腰间抽出两支驳壳枪,稳稳地瞄准了围上来的敌人。

伍若兰先瞄准了打头的两个敌人,只听“啪、啪”两声清脆的枪响,两个敌人应声倒地。后边的敌人还没反应过来,伍若兰又迅速地举起双枪,把后边的两个敌人打了个倒栽葱。

其他敌人一看前面的人倒在了地上,一个个脸色蜡黄,不知所措,这时,敌人中不知谁喊叫了一声:“红军来了!”顿时,敌人像炸了窝的马蜂,丢下枪械向四处逃窜而去。

伍若兰确定敌人已经逃窜以后,带着两个宣传队员在清缴了敌人的武器后,安全返回了部队驻地。

被捕后蒋介石亲笔下令割头示众

4月28日,朱德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砻市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并后,组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这期间,伍若兰从未离开过朱德。除了协助他工作以外,还精心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当时,井冈山由于被敌人四周包围,交通阻隔,通信难又消息闭塞,想得知山外的情况很不容易。为此,朱德交给妻子两项重要任务:一是调查井冈山内军民的详情,收集红军歌曲、短诗、歌谣及战役、战斗简况等;二是搜集敌占区的报纸,了解国际国内情况。

伍若兰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她走遍了整个山区,边调查边搜集宣传材料。为了给朱德提供情况,她派人化装成老百姓混到敌占区弄来一些报纸。夜幕降临后,她坐在豆油灯下,整理简报或者抄写文章,给朱德参考阅读。

1929年1月,为了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朱德和毛泽东率领红军转移到井冈山以外,去调动、分散敌人兵力。部队走下井冈山,一天在长途行军中,朱德和小股部队在小庙里休息,突然被跟踪而来的敌军刘士毅的部队包围了。

情况非常危急。伍若兰望着丈夫,坚定地说:“我和警卫班的同志掩护你突围!”

伍若兰使尽全身力气,把朱德推出庙门外,说:“你快走吧,再迟了会出事的!”

归队后,毛泽东见到朱德不见若兰,禁不住问道:“若兰呢?”

朱德含泪说:“若兰同志在战斗中不幸被捕了。”

敌审讯官对伍若兰毫无办法,电告蒋介石,要求严处。

蒋介石复电:从速处决。

接到电文的当天,赣州敌军指挥官就下令官兵把伍若兰押到刑场上。

伍若兰壮烈就义了。残忍的敌人用大刀砍下她的头,将其头颅解送长沙,挂竿示众。

朱德得知伍若兰英勇就义的详情,难过地流泪了。

1961年3月3日,朱德在广州游览越秀公园时,写过这样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和怀念伍若兰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