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一将军病逝克里姆林宫 周恩来彭德怀领衔大批将帅抬棺

新浪历史

关注

彭德怀一生横刀立马,名垂千古;杨立三一生尽瘁后勤,不显山水!在中国革命史上,这两个湖南人都为革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并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友之歌。

毛泽东向彭德怀介绍杨立三:“他是从省城(长沙)上山的,是我们的‘粮草官’!”

杨立三,字咏南,1900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郊一个佃农家庭。少年时期,通过长期的半耕半读,他从自修中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文化知识,曾任过小 学教员。为了寻找光明,杨立三19岁时就投身湘军,曾在湖南军阀张辉瓒部当文书、司务长,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讨伐军阀陈炯明的战争。司务长一职,是杨立三 从事军队后勤工作的起点。1925年底,因看不惯旧军队中的黑暗,他愤然离开湘军回家务农,并重新思考自己和劳苦大众的出路。

1926年夏,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声势席卷全国。杨立三从中看到了穷人的希望,便在家乡积极组织农民协会,担任过国民党长沙县第五区监察委员、长沙县 第十四区农民协会委员长。在当地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期间,他有幸聆听了毛泽东宣讲革命真理,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 党,才能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1927年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7月初,他奉命带领一批农运积极分子到武昌投军,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 总指挥部警卫团担任排长。

1927年7月15日,武汉汪精卫政府叛变,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彻底失败,共产党人决定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9月9日,杨立三随警卫团 参加了毛泽东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副官兼经理处处长,负责起义军后勤事宜。起义发动前 夕,根据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的指示,他和师部参谋何长工在江西设计并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是为人民军队第一面战旗。

1927年9月,在三湾改编会议上,毛泽东大声宣布:“杨立三同志担任第一团副官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立三同志,我们吃饭靠你啰!”在毛泽东 的亲自领导下,杨立三参与了新型人民军队后勤的创建工作,内容包括废除薪饷制、实行官兵待遇平等和经济民主制度、打土豪筹款子、建立根据地财政工作、开展 红军后勤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彭德怀随即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率部北上抗日。这时,杨立三担任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并兼任中央军委总后方勤务部副 部长(部长叶季壮)、八路军兵站部部长兼政委,在后方帮助运筹前线后勤大计。1939年4月,应朱德、彭德怀、左权的联名电请,杨立三奔赴晋东南抗日根据 地,担任八路军后勤部长,正式主持八路军前方后勤事宜。在这一岗位上,他创造了令敌人都感到震惊的后勤奇迹。

在战场上武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当时,八路军各兵工厂生产的步枪规格不同、性能各异、零件不能互换,且生产效率低、质量差、成本高。杨立三到职后,彭 德怀指示他:首先抓步枪生产的标准化、制式化。杨立三从八路军常年山地作战的需要出发,召集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及技术人员反复研究,结合我抗日根据地设 备、技术与物资供应条件,吸收国内外各种步枪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枪身短、刺刀长、重量轻、能与日军“三八式”步枪抗衡的新枪设计方案,并立即组织试制。 1940年8月1日,当杨立三带着新枪样品向彭德怀汇报时,彭非常满意,亲自定名为“八一式”步马枪。仅1940年下半年,杨立三主持的后勤部门就生产了 3300多支“八一式”步马枪,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火力。

地雷、手榴弹威力大,构造又简单,杨立三决定把它普及为对敌斗争的利器。1941年初,根据中央军委“关于普遍设立炸弹制造厂”的指示,杨立三、刘鼎 联名向八路军总部建议:每个军分区成立一个手榴弹厂,所需干部和技术骨干由军工部选派;地方政府以县为单位,组织地雷生产,军工部负责供应雷管,并帮助培 训骨干,普及造雷技术,开展群众性爆破运动。彭德怀高瞻远瞩,迅即采纳了这个建议,并亲自在太行地区进行了动员。1941年3月,杨立三指示军工部,在山 西武乡县温庄、黎城县东崖底村分别开办了地雷训练班,分期分批培训武委会主任和民兵队长。训练班上,根据杨立三要求,军工部长刘鼎亲自讲授地雷制造和爆破 知识,并编印了《地雷制造与使用法》、《各种地雷触发装置法》等小册子分发给学员。以这些学员骨干为基础,杨立三又指示军工部在各地层层办训练班,很快在 华北抗日根据地掀起了一个“村村造地雷,户户有地雷”的爆破运动,炸得日军晕头转向,惶惶不安。那时,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成年人几乎人人都学会了制造地雷的 技术,涌现出数以千计的“造雷英雄”,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地雷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提到“地雷战”,不能不提到杨立三和刘鼎。

据我军后勤史记载:抗战时期,杨立三领导的后勤部门共造枪9758支,修枪近10000支,生产掷弹筒2500门,修炮约1000门,复装和新制枪弹 223万发、掷弹筒弹19.8万发、迫击炮弹3.8万发、手榴弹58万枚。此外,还协助地方生产手榴弹、地雷千万枚以上。在杨立三主持下,在最困难、最简 陋的条件下,八路军后勤战士创立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智慧和劳动,创造了连敌人也感到震惊的奇迹,为取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12月22日,八路军总部召开规模空前的后勤工作会议。在开幕词中,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高度评价了杨立三对我军后勤工作的贡献:“你们今天 主要是听杨立三同志的后勤工作报告。杨立三同志是我们部队里面最有后勤工作经验的一位同志!也可以说是八路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三年抗战,我们的后勤 工作曾经做出不少的成绩,我们已经有了一批任劳任怨、艰苦工作的后勤干部。许多友军直到今天还没穿上棉衣,我们早已按时穿上了。三年来,我们的卫生工作人 员使许多伤兵、病员恢复了健康,兵站运输了大批的资财,兵工方面也补充给部队不少武器弹药。我们甚至可以说,倘若没有三年来后勤工作各同志的努力,我们是 不能想象能这样顺利长期战斗的。”字里行间,他对以杨立三为代表的后勤工作者评价甚高。

1954年11月9日,根据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的决定,毛泽东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刘伯承为训练总监部部长、罗荣桓为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 叶剑英为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黄克诚为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为财务部部长、王树声为总军械部部长。在当时军委八总部体制下,杨立三成为军委七大将星之一。

1954年11月28日,在苏联治疗的杨立三与世长辞,身后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但他却给我军后勤工作人员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后勤工作史料---20多本工作日记。

1954年11月29日,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惊悉噩耗,立即决定:

(一)成立杨立三同志治丧委员会,由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黄克诚、萧劲光、刘亚楼、甘泗淇、赖传珠……等二十同志组成,并以彭德怀为主任,黄克诚、甘泗淇为副主任。

(二)把杨立三同志的灵柩运回北京。

同日,国防部和解放军各总部发出讣告,全文如下:

我们以无限悲痛的心情向全军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财务部部长杨立三同志,患脑恶性癌疾经长期治疗无效,于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七时(莫斯科时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逝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总政治部

总后勤部

财务部

一九五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12月7日上午,中央军委举行杨立三追悼大会,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主祭,彭德怀、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陪祭。当时,国内还实行土葬,遂于11时起 灵,文官队第一个执绋的是周恩来,武官队第一个执绋的是彭德怀。当时,周恩来坚持为他抬棺,并伤感地说:“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不是无情论者,是杨 立三把我从鬼门关抬出来的,我现在不送他一程,死人也会说话的……”

热门评论

王庚华 13
共和国里有了那些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的脊梁骨们,才有今天的腾飞
云南昆明
回复TA
凡11451 3
[国旗]
广东广州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