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演话剧 林彪、罗瑞卿“活捉蒋介石”

新浪历史

罗瑞卿
1933年春节期间,由红军将士同台演出的四幕话剧《庐山之雪》是历史上第一部有据可查的红色戏剧,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打进了南昌 城,并即将杀上庐山去,活捉蒋介石的故事。当时红一军团的高级将领们纷纷走上舞台,过了一把做演员的瘾。在舞台上,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担任总导演并扮 演反面主角蒋介石,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扮演红军司令员,军团政委聂荣臻扮演红军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扮演红军政治部主任。
兵演兵、将演将,红军将领登台演出,引起了红军官兵的极大兴趣。这场在江西黎川三都村上演了一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戏剧《庐山之雪》,不仅使三都村成 为中国首部红色戏剧诞生地,而且林彪、罗瑞卿、聂荣臻、罗荣桓等红军将领纷纷登台演出,担任主要角色。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红军将领日后也成为 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下了世界演出史上的纪录。
据有关资料记载,《庐山之雪》演出一事在《黎川县志》以及其他黎川县文史资料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介绍。据研究人员介绍,《庐山之雪》讲述了在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将士团结一致,积极防御作战,气得蒋介石在庐山大骂“娘希匹”的故事,其中台词亦庄亦谐。
这部四幕话剧强大的演职人员阵容更是令人称奇。此剧由罗瑞卿任导演,因为当时苏区没有专业演员,罗瑞卿提议“兵演兵、将演将”,于是,将军司令齐上阵。曾 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卓然任编剧,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罗瑞卿组织排演,并扮演蒋介石,当时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都上台参演,按各自的职 务扮演各自的角色。
1933年,红一军团、红四军团总部驻扎于黎川三都村,由于黎川处于苏区前哨,革命运动相当活跃。不久,罗荣桓又委托罗瑞卿在三都村组织了一个文化娱乐训 练班,学员学习结束后便成立了剧社。由于军团机关报叫《战士报》,所以这一剧社也就被命名为“战士剧社”,是红军部队中创作演出活跃、影响很大的业余演剧 团体。而《庐山之雪》正是由这支队伍创作演出的。
1933年春节。江西黎川,虽然地处赣江之南,此时依然寒风料峭,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撒着,三都镇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政治气候如同这冷酷的苍穹一样的严峻。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剿共”总司令,调集了五十万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然而,已经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红军指战员,丝毫没有被国民党军队的来势汹汹所吓服。年总是要过的,而且要过得热热闹闹。他们在一座古庙前搭起了戏 台,挂上一盏在战斗中缴获的汽灯,这在当时就是先进的舞台照明设备了。四周点起篝火,熊熊的火苗驱赶着寒气,吞噬着飘落的雪花。红一军团几千名指战员坐在 台下,观看话剧《庐山之雪》。
话剧《庐山之雪》剧情大意是:蒋介石亲自坐镇庐山,指挥“剿共”,连续三次“围剿”均惨遭失败,只好聘请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助战,再次向中央苏区发动进 攻。红军组织反击,一举打下南昌城,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就像庐山上的残雪,在春天的阳光照射下,很快融化消尽。正义战胜了邪恶,胜利永远属于红军。
全剧接近尾声,一名红军指挥员向司令员报告:“敌人被我们全部歼灭了!”这时候,台上台下群情激奋,欢呼声,鼓掌声,经久不息。兵演兵,将演将,官兵同乐,热闹异常。
其实,《庐山之雪》的演出不仅是红军欢度春节庆祝第三次反围剿胜利,而 且也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系列战斗动员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没有室内剧场,就在黎川三都祠堂前广场临时搭起戏台,红军高级将领林彪、罗荣桓、罗瑞卿等亲 自登台表演,给台下的战士与群众看,一切等级、特权、禁忌被消解,观演之间不是刻意互动,而是自然交流,红军将领与民同欢,共建革命的欢乐生活。请看以下 演出片段:
红军打上了庐山
“蒋介石”(罗瑞卿扮演)依然色厉内荏地吹牛皮,说:“我有百万大军,还有美国的钢盔,我怕什么!”
“亲爱的,给你钢盔。”“宋美龄”(童小鹏扮演)忙中出错,递给“蒋介石”一个痰盂。
“蒋介石”把痰盂往头上一戴,觉得不妥,摘下来,气得破口大骂:“娘希匹!怎么把痰盂扣到我脑袋上了?”
……
“蒋介石”被抓。
红军司令员(林彪扮演):“你是蒋光头?”
蒋介石:是,鄙人正是蒋光头。
红军司令员:你还有别名吗?
蒋介石:有,有,鄙人别名蒋该死。
红军司令员:你怎么长得这么瘦?像个骷髅!
蒋介石:我满脑子只想到剥削人民,所以胖不起来。
红军司令员:那为什么不吃补药?
蒋介石:补药?什么补药?
红军司令员:补药可多,人参、燕窝、罐头、红烧肉……
蒋介石:什么补药都不中用,我心肠坏了,吃红肉拉白水,不可救药。
……
话剧《庐山之雪》的演出是一次苏维埃革命组织者巧妙地把戏剧舞台化作“政治剧场“的成功尝试,兵演兵、将演将,林彪、罗瑞卿、聂荣臻、罗荣桓等红军将领演 戏给士兵看,官兵之间日常等级关系被抹平。演员们对即将发生的战争进行想象性的模拟,对现实中的强权代表蒋介石任意地捉弄与批判,着意打造未来革命的浪漫 图景,开中国红色戏剧历史之先河。因此,直到今天,人们提到这场话剧《庐山之雪》的演出依然津津乐道。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