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血战钢锯岭好看因虚构的巧妙 真实作战并非这样

新浪军事

关注

前两天看了美国影片《血战钢锯岭》,我不想从道德的角度评论该片,只想问各位军迷,你没看出点门道吗?

如果你熟读屈原的《国殇》,那里面所描写的短兵相接、身首离兮的惨烈场面,不就是钢锯岭上的两军步兵的血腥撕杀吗?

有人说步兵是一切军兵种的祖宗,没错!自从人类有战争以来,有各军兵种的分工以来,步兵是最艰苦最危险,离敌人最近因而也就最负有牺牲精神的兵种。

做为一名曾经的步兵战士,我对此深有体会。

一个合格的步兵,必须精通五大技术:射击、刺杀、投弹、爆破、土工作业(也就是挖各式战壕、掩体)。一九七七年初春,我所在的步兵连进行新兵爆破训练,我们十几名新兵列队站好,先是看连长示范,然后每人实际操作。

只见徐连长左手拿着一块黄色TNT炸药,(像一条肥皂),右手拿个锥型刀在炸药上钻个眼,然后将已经连接好导火索的雷管插进去。点燃导火索的动作很重要,不是用划着的火柴去点,而是先将火柴头按在导火索有火药的中芯部位(导火索的外皮是防水阻燃的,这与点鞭炮完全不同),然后用火柴盒上的磷片去划火柴头,见导火索冒烟后马上将炸药扔进山坡下的一个垂直的大坑里,迅速卧倒……

有一位姓何的新兵没见过这阵式,胆小心慌,明明已经点着导火索了却不扔出炸药(事后他说以为外皮还要燃烧才对),关键时刻徐连长夺过炸药扔了出去,大家吓出一身冷汗。

可见危险就藏在训练的细节中。

步兵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艰苦的耐受力(或称之为忍耐力),而这一点有时候甚至超过兵力火力等因素而成为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美军名将李奇微在其回忆录《朝鲜战争》中曾认为,志愿军吃苦精神超强,与美军一天三顿热乎饭相比,他们吃的简直就是他妈的驴饲料。他调侃美国步兵早已四肢退化,离开汽车装甲车,离开公路己无法作战,这位步兵出身的司令官甚至说如果美军的老袓宗见到他们后代这个熊样,一定会气的在坟墓里打滚。上甘岭我就不说了,坚守在表面阵地和坑道里的志愿军战士是什么样的艰苦程度,大家早已详知。相反的例子是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当时坚守在马岛的阿根廷陆军兵力占优,仅仅在被围困数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却决定投降(实际当时马岛上还有数万头牛羊),给了英军一个大大的惊喜。深层原因是在此之前的二百年阿军都不曾打仗,军队平时的训练和生活早已舒适化,临战招募的大量新兵早已离不开足球、沙滩和美女,以小鲜肉去对抗虎狼之师又岂有胜算?

我军将这种对艰苦程度的耐受力称之为战斗作风,在教育训练和日常生活中着重强调培养士兵这种素质,这是我军的特点,更是优点。

所以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步兵,并不容易!

还是回过头来聊《血战钢锯岭》吧,应该说这部精彩的战争大片又为好莱坞增色不少,即宣传了美国的价值观又让军迷们过够了打仗瘾,可谓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欣赏。然而我提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那个美军步兵连队的指挥官,你会去攻击一个与你的前出位置呈九十度角、直上直下的高地吗?而守敌日军也傻到本可以在美军攀爬绳梯时丢几棵手雷或燃烧瓶就可以解决战斗,却偏偏把你放上来再与你做殊死拚杀?

攻坚战的一个重要战术原则是:能用火力控制的阵地就尽量不用兵力去控制,特别是在己方火力完全压倒对方的情况下。而影片中美国海军的舰炮已完全显示了这种压倒性优势。所以该片从军事角度完全违背了美军效率优先、人命优先的战斗原则,这是故意疏忽吗?非也!

这正是好莱坞导演们的高明之处。试想,离开了那段垂直陡峭的悬崖,离开了那片网状绳梯,影片中所展示的美军士兵的一切神勇将大打折扣。这或许是在提示我们,不论多么精彩的影视剧都不会去真实复制原有的场景,它只能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这种艺木地再现则是虚构的,只不过虚构的巧妙,虚构的精彩,虚构的让你看不出破绽,因而也就虚构的更加真实。

这或许就是美国大片往往甩出我们国产大片好几条街的重要原因吧!(作者署名:科罗廖夫)

热门评论

南无八幡 19
写这文的编辑目测年龄50以上,说的话宛如智障。。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北京
回复TA
用户5936779061 14
看的时候就觉得不可思议,鬼子傻到不把绳梯炸了,或居高临下扔手雷,非放美军爬上来拼杀!
江苏扬州
回复TA
A教你做人 10
这个作者挺好玩,也挺幼稚,你让人日本人站悬崖上扔手榴弹燃烧瓶,你看看人美国海面上停着啥,你还知道海军拿炮轰,人家日本人傻?都躲在地道里,你轰的着吗,求你涨智商
黑龙江哈尔滨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2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