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鬼子曾给歪把子机枪上刺刀打白刃战 士兵扛不动被骂

新浪军事

关注

我武警狙击手抗干扰训练好热闹

我们知道,机枪一般担负着火力压制任务。因为需要连续发射大威力子弹并提高射击稳定性,机枪的附件比较多,重量也比较大。比如二战期间的重机枪,连枪架普遍都在50千克以上,单纯算枪身,很多也在20千克以上。轻机枪一般都在10千克左右——哪怕到现在,这个重量也没有明显地下降。如果告诉你,提着10千克(20斤)的轻机枪,插上刺刀,和敌人打肉搏战,你会觉得完全是不切实际的天方夜谭。但日本人就是这么做的。

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的主力轻机枪是大正十一年式机枪。这种机枪的构造和外形其实和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有一定的渊源。但其颇具特色的弹斗设计却麻烦缠身,可靠性极差。日军前线部队呼吁装备新式的轻机枪。最终,日本人决定仿造捷克ZB26机枪的许多设计特点——这种机枪我国一般称为“捷克造”,并与之前大正11年式的一些技术构造相融合,最终搞出了96式轻机枪。后来又改进出99式轻机枪。

令人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在全重超过10千克的两种机枪上,日本人竟然设计了刺刀座,机枪射手也配发刺刀。实在难以想象,如此沉重的武器如何在肉搏战中挥舞和拼刺,可以认为,这完全就是一种鸡肋设计。但日本军队并不止于设计,而是真的训练机枪手上刺刀的拼刺本领。第2师团步兵第32联队的一名机枪手曾向上级抱怨,没有任何人有足够的臂力灵活地使用机枪拼刺刀。但他随后遭到严厉训斥,日本军官痛骂他“完全不像一个军人,竟然害怕肉搏战,竟然敢说做不到”。

实际上,这就反映了二战日本许多武器的一种设计缺陷:一定要抱定某种自认为很厉害、但其实已经落后的思路或是细节不放。比如96式机枪的仿制过程中,一些设计师提出直接对捷克机枪反向测绘仿制即可,但最终却被否决,必须要加入“日本元素”,结果搞出了一个四不像。外形有些像捷克造,又吸收了捷克造很多的特点,但那些糟糕的日本设计却让这把枪问题频出。

更为奇特的是,日军自夸96式轻机枪的射击精度“特别优秀”,竟然还给它加上了瞄准镜基座,需要时可以加装光学瞄准镜当狙击枪用!日军机枪手也接受了精确射击和远距离射击的训练。而至于那个刺刀座,则是迂腐地认为“任何枪械都要参与到肉搏战中”,甚至认为白刃格斗是取胜的重要方式。或许时代改变了,战场改变了,但日本人就是死死地抱着旧观念不愿意变。他们的许多武器或许在细节上做到了极致,但在用途和功能上一开始就落后了,追求这样的“极致”有何意义呢?

而在一挺本该担负火力压制、支援的轻机枪上,集成了普通步枪的拼刺功能、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旧式枪械的“成熟设计”,如此四不像恐怕也反映出了日军的一种逻辑:试图面面俱到,样样兼顾,其实一样都捞不到。(作者署名:军事家)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