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缴获的5万多门大炮 在抗美援朝中表现如何
来源:军武次位面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是比较差的,尤其是重火力装备与美军的差距极大,在描述当时志愿军的状态时,常用“钢少气多”来形容。
有朋友可能会问了,解放战争中不是缴获了国军相当多火炮装备吗?这些火炮的总数达到了54430门,那么如此众多的火炮为什么在抗美援朝初期没能发挥出充分作用呢?
其实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5万多门火炮虽然听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也要看这些火炮到底是什么类型的。
由于近代中国的军工实力较弱,大多数武器都是依赖于进口,因此解放军缴获的火炮型号极为繁杂,甚至有的火炮生产年份都能追溯到前清时期,说是“万国造”和“老中青”的合集都不为过。
在这些火炮中,威力最大的是美式和日式的榴弹炮。
在四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榴弹炮的缴获分别是73门、36门、419门、59门,共计587门,其中1948年7月到1949年6月缴获为最多,在这一时期解放军连续打赢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歼敌200万人,且这部分力量为国军最后的精华,故而缴获极大,下文中各项火炮这一年的缴获基本都是最大的。
榴弹炮之外是野炮,在四年解放战争中分别缴获数量为72门、100门、407门、102门,共计681门。
在当时,野炮和榴弹炮都较重,缴获后通常装备于独立炮兵部队。
野炮之外是相对较轻的山炮,当时缴获的性能比较好的山炮有美式75毫米山炮和日式75毫米山炮,这些山炮缴获后通常装备于解放军的步兵师属炮兵营。
四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分别缴获山炮为352门、443门、1158门、234门,共计2187门。山炮的缴获量大,实际在作战中的应用也最广,当时解放军的兵工厂中也可以供应75毫米口径的山炮弹,为这些火炮发挥作用提供了很大帮助。
1948年7月到1949年6月,解放军还缴获了27门加农炮,我们不清楚当时的统计口径是什么样的,因此不太确定这27门炮的型号。
解放军当时虽然没有空军,但国军在抗战时期为了应对日军空袭是装备有高射炮的,而且国军接受日军投降装备中也是有高射炮的,而这些高射炮大部分也被解放军缴获了。
四年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缴获的高射炮分别为2门、13门、115门、52门,共计222门。
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还缴获了不少平射炮和战防炮,在当时这两种炮经常是并称的,不过在统计中是单列出来的,应当是以型号分列的。
其中平射炮的缴获分别是20门、19门、73门、22门,共计134门;战防炮的缴获分别是198门、139门、777门、191门,共计1304门。另外解放军还缴获了431门步兵炮。
这些平射炮/战防炮/步兵炮的型号是比较庞杂的,既有92式步兵炮,也有日造、德造、苏造、美造及欧洲部分国家制造的战防炮。这些火炮缴获后,主要辅助步兵进行攻坚和反装甲,对解放军攻坚能力的提升帮助很大。
除了这些火炮外,解放军还缴获了250门机关炮,这些炮主要是抗战时期国军装备的20毫米小炮,即充当防空之用,也用于反装甲,不过这些炮的弹药都比较少,其实发挥的作用不是很大。
除了这些火炮之外,解放军缴获的火炮主要就是大大小小各类的迫击炮了。
其中重迫击炮的缴获在解放战争第二到第四年度分别为61门、634门、76门,共计771门,主要是美制的107毫米迫击炮、国造120毫米迫击炮和少量150毫米迫击炮。
轻迫击炮的缴获数量是远大于重迫击炮的,在解放战争的四年中分别缴获1746门、2071门、5306门、2683门,共计缴获11896门。
这个轻迫击炮应该是81/82毫米迫击炮,其中既有外国造,也有国造迫击炮,这种口径的迫击炮被缴获后是解放军团营级部队最重要的重火力支援。
在迫击炮方面,缴获数量最大的是60炮,四年解放战争中分别缴获2444门、3188门、13985门、5434门,共计25051门。
60炮在解放战争中是国共两军步兵连级的核心火力,解放军每歼灭一支国军部队,都会缴获大量的60炮。
此外,解放军还缴获了大量的50毫米迫击炮,50毫米迫击炮的缴获共计有6772门。
由于解放军当时缴获的火炮中有些类型是比较古董级的,甚至是土造的大炮,这些炮被缴获后不好归类,因此就统一被列入到了其他类型火炮中。
四年解放战争中这种杂类火炮分别被缴获了796门、539门、107门、336门,共计1778门。
另外当时解放军缴获火箭筒后也归入到火炮中,四年解放战争中火箭筒的缴获分别为463具、252具、1201具、422具,共计2338具。
上述这些火炮合计数量为54430门,其中迫击炮、火箭筒和杂类火炮有48606门,占到了解放军缴获火炮总量的89.3%。
而在其他火炮项目中,山野榴弹炮的总量为3482门。实际上在大兵团作战中,这些火炮的作用要比迫击炮更重要。
这个数量看起来不少,但是真正能用得上的却没这么多。
第一:缴获的火炮有的是损坏的、有的是老化严重的、有的零部件严重短缺的,无法再继续使用;
第二:缴获的火炮在随后的战争中有一定的战损;
第三:缴获的火炮中有些弹药已经用完,而国内又未必有相应的弹药生产线,故而也无法继续使用。
而在当时,缴获的日式和美式重炮都装备于独立炮兵师;缴获的日造、美造山炮装备于步兵师炮兵营;缴获的重迫击炮和步兵炮装备于步兵团直属炮兵;缴获的中口径迫击炮装备于步兵营属单位;而缴获的60炮则往往加强到步兵连。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投入作战的是13兵团和9兵团,其装备大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万国造”武器。
其中炮1师、2师、8师是独立炮兵,共计装备284门各式火炮。
志愿军的步兵师通常有1个炮兵营,装备12门山炮;步兵团则有1个迫击炮连和步兵炮连,分别装备3到4门炮;步兵营则装备有2到3门81/82毫米迫击炮;步兵连加强3门60毫米迫击炮。
而当时美军的1个步兵师师属炮兵是4个营,其中包括1个18门的155毫米重炮营和3个18门制的105毫米炮兵营。
这些火炮在我们志愿军中都是独立炮兵部队,而实际上由于美国空军的压制,在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独立炮兵运动困难,实际参战数量及发射炮弹都很少。
抗美援朝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机动炮兵总计才打出了1054发炮弹,可以说火力支援微乎其微。
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战役中,志愿军机动炮兵发挥的作用稍大,分别打出了4287发炮弹和7921发炮弹。
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部分换装苏式武器的炮兵入朝,机动炮兵部队共计装备美式155毫米榴弹炮24门、日造150毫米榴弹炮15门、苏制122毫米榴弹炮36门、美式105毫米榴弹炮72门、日造91式105毫米榴弹炮21门、日造90式/38式野炮33门、苏制76.2毫米野炮36门、苏制57毫米战防炮36门、苏制喀秋莎火箭炮72门,其余则为高射炮兵部队。
可见此时的志愿军炮兵中,依然是非常庞杂的,而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机动炮兵共计打出了7865发炮弹,相对于第五次战役的规模,这些火力也是较弱的。
在整个运动战时期的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机动炮兵共计打出了20127发炮弹,此数不及美军炮兵1天内消耗的炮弹多,可想而知当时的志愿军是在什么环境下作战了。
一直到阵地战时期我军形成了完备的坑道防御工事才有效抵消了美军重炮的威胁,同时坑道工事也为火炮提供了良好的掩蔽部,再加之志愿军新式火炮不断列编及炮兵训练水平的提升,志愿军的炮兵支援才逐步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如在上甘岭战役时期,志愿军炮兵共计打出了40余万发炮弹,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战斗。在金城战役时,更是以压过美韩军队的火力支援步兵,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时我国进口了4000余门苏式火炮,使得炮兵大部力量得以制式换装,其余则装备状态较好的旧式火炮。
到1953年8月炮兵部队发展到23个师部、186个团又126个独立营,与此同时国内也打造了可靠的军工体系,解放军大炮兵部队从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