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给德军产生强大的心理震慑:苏联在柏林城下的探照灯

新浪军事

关注

来源:中国国防报

柏林战役中苏军使用上百部探照灯震撼纳粹德军

探照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空袭作战的产物,设计初衷是为地面防空炮火提供目标指示,便于发现目标、观察打击效果。在柏林战役中,苏联元帅朱可夫创造性地将探照灯与炮击、空袭相结合,快速打开纳粹德军第一道防御地带,为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柏林战役是苏军对纳粹德军实施的最后一场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苏军进行的最大的一场城市进攻战役。柏林战役的胜利不仅打开了通向“第三帝国”老巢的通道,也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945年3月,随着欧洲战场的全面溃败,纳粹德军已是强弩之末。为加速世界反法西斯进程,苏联统帅部集结了3个方面军,推进到距离柏林只有70公里的奥德河、尼斯河一带,准备对柏林发起进攻。其中,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担任主攻柏林任务。眼见苏军进攻在即,希特勒决定拼死抵抗,在柏林方向集结了2个集团军群,又任命有“东线防守大师”之称的海因里希大将担任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专门对抗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受命后,海因里希迅速在奥德河与柏林之间建起3道防御地带,并与柏林城内的3道防御阵地连接,防御纵深达30千米至40千米。尽管纳粹德军在战前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苏军会用这么多大功率探照灯作为“武器”投入进攻,让防线轻易溃败。

战前,纳粹德军在苏军和英美盟军两线夹击之下,已到了崩溃边缘。面对孤注一掷的“困兽”和柏林城坚固的城防工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伤亡突破敌人防线打进纵深,成为攻克柏林的关键。朱可夫在生活中发现,照明用的普通探照灯可以给人造成一定眩目感,于是设想将探照灯运用到作战中,即在黎明前发起进攻,用大量的大功率探照灯突然照射敌前沿阵地。如此,不仅可以威慑敌人,对其造成恐慌,还可以防止部队在进攻中因天黑出现混乱,利于指挥协同。

有了这个想法后,朱可夫召集军级指挥员召开会议,讨论进攻柏林相关事宜。他指出,柏林是苏军在战争中进攻的最大城市,需要足够的兵力、火力投入作战,并且要迅速在奥德河一线打开突破口,向敌纵深快速推进。在会上,他提出了在黎明前利用探照灯配合发起进攻的方案,随即遭到一些指挥员的质疑。反对者认为,探照灯在夜间会立刻被敌发现摧毁,得不偿失;且探照灯一开不仅暴露己方位置,部队行动也会被敌军看得清清楚楚。

面对质疑,朱可夫请诸将到了演训场,命令部队打开探照灯,不仅将演训场照得如同白昼,而且还给将领们造成了极强的眩目感,形成了强烈的心理震慑。朱可夫随即将“可以给德军产生强大的心理震慑”“为部队照明、方便夜间作战指挥协同”等运用探照灯协助作战的目的一一道出。通过实验,第一方面军将领看到了探照灯的实战效果,坚定了快速突破敌防线的信心。

1945年4月16日凌晨,朱可夫下达总攻命令,奥德河上空突然升起数千枚信号弹。苏军将“秘密武器”143部探照灯连同所有坦克和卡车的车灯同时开启,释放出总功率达数亿瓦的耀眼灯光,纳粹德军阵地瞬间被照得如同白昼,德军陷入一片混乱,眼前除了白茫茫一片外什么都看不到。纳粹德军虽然能听到苏联坦克的轰鸣声,但看不清坦克来向,无法组织抵抗。与此同时,苏军炮兵的迫击炮、“喀秋莎”火箭炮、自行火炮等,在半小时内将123.6万发炮弹倾泻到奥德河西岸。苏军航空兵也向泽洛高地投下约3000吨炸弹,纳粹德军防御阵地很快陷入一片火海。在苏军的火力打击、空中突击和探照灯攻势的“组合拳”下,纳粹德军的第一道防御地带很快土崩瓦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