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历史

侃球加油站!2022世界杯场外知识科普 第五集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日耳曼中东遭遇前盟友 西班牙半岛又逢旧属国

今天跟您闲侃的是E组四强,分别是德国队、日本队、西班牙队、哥斯达黎加队,这一组同样是充满恩怨情仇颇多的一组。今天就与您闲聊一下E组四强的场外的知识,详见↓

日本队2:1击败德国队

本组的第一战是由德国队对阵日本队,于北京时间23日21时开打,最终,德国队1:2日本队,爆出了本届杯赛的又一大冷门。第二战是由西班牙队对阵哥斯达黎加队,于北京时间24日0时开打,最终西班牙队7:0大胜哥斯达黎加队。

一、西班牙国歌为什么没有歌词?

细心的网友可能会发现,在世界杯开场奏国歌时,西班牙球员只能注视而不能引吭高歌,而原因竟然是西班牙国歌没有歌词。

西班牙队7:0大胜哥斯达黎加队

西班牙国歌名为《皇家进行曲》,历史上它其实是有歌词的,而且还曾经有两版歌词,即1908年版和1939年版,但最终却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取消。

那么,西班牙国歌为什么没有歌词呢?

其实,西班牙国歌《皇家进行曲》是欧洲最古老的国歌之一。

在中世纪和近代欧洲,各国贵族通过联姻的方式扩大势力范围是一种常见手段。其中,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颇具代表性,1496年,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费利佩和西班牙公主胡安娜结婚,费利佩取得哈布斯堡王子、西班牙公主丈夫的双重身份。1516年,胡安娜和费利佩的儿子即位成为西班牙国王,西班牙进入了哈布斯堡王朝时期。

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末代国王查理六世死后未留下男性子嗣,王位出现空缺。查理六世生前曾立遗嘱,将王位传给自己姐姐玛丽亚·特蕾莎和波旁王朝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即自己的侄孙安茹公爵菲利普。菲利普可以继承西班牙本土、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等地)、意大利地区领土和海外殖民地(主要是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但规定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得合并为一个国家。

另一方面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的利奥波德一世企图让其次子查理大公继承西班牙的王位。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地图

于是,奥地利和法国之间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最终将欧洲大部分国家卷入,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最终,法国波旁王朝赢得了战争,继承了王位,西班牙进入了波旁王朝时期。现在西班牙国歌的旋律正是波旁王朝时期创作的,而它的前身是创作于1761年的《投弹兵进行曲》。

《投弹兵进行曲》的创作者是军人出身的作曲家——埃斯皮诺萨,这首曲子本质是首军乐,1770年才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提升为《荣誉进行曲》,成为了西班牙的“准国歌”。

然而19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波旁王室被推翻。为了维护统治,西班牙加入反法同盟的阵营,1807年,拿破仑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脉,占领伊比利亚半岛,逼迫西班牙波旁王室退位,西班牙沦陷。

尽管拿破仑倒台后西班牙恢复了独立,但它已经无力控制其内部的反抗及广阔的殖民地。1820年,西班牙在列戈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波旁王朝的革命。

西班牙革命的精神领袖列戈

在这期间,一首歌颂列戈的《列戈颂》诞生。1822年《列戈颂》取代《荣誉进行曲》成为了西班牙的新国歌。

1823年,法国波旁王朝重新上台,担心西班牙革命波及法国,出兵帮助镇压西班牙革命。最终,西班牙革命失败,波旁王朝在西班牙复辟,《列戈颂》被取缔,《荣誉进行曲》重新成为西班牙的准国歌。

1874年,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二世宣布将《荣誉进行曲》更名为《皇家进行曲》并定为西班牙国歌。而此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皇家进行曲》没有歌词。于是1908年,阿方索十二世之子阿方索十三世开始为《皇家进行曲》征集歌词。一位名叫埃瓜尔多·马奎拉的诗人填的歌词最终获选。

23年后的1931年,西班牙王室因无法解决经济危机被赶下台,西班牙成立共和国,《列戈颂》被重新被确定为国歌。1936年,弗朗哥发动叛乱,1939年4月,弗朗哥战胜共和军,宣布将《皇家进行曲》定为西班牙国歌,但他不打算恢复阿方索十三世时期的歌词,而是重新征集新歌词,作家何塞·玛利亚·佩曼填写的歌词获选。

《皇家进行曲》第二版歌词从此用了近40年,直到1975年11月,弗朗哥去世,前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孙子胡安·卡洛斯即位。而由于弗朗哥在西班牙民间好感度太低,弗朗哥时期的国歌歌词再度被废。

西班牙前国王胡安·卡洛斯

西班牙官方关于国歌歌词的最后一次努力是在2007年,西班牙奥委会向民众征集歌词,一为助攻马德里申办2016年奥运会,二为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高唱。2008年1月,西班牙普通工人库维罗的歌词被选中,然而,这版歌词因为开头的“西班牙万岁”和弗朗哥时期版的歌词如出一辙,以及因为使用西班牙语而遭到加泰罗尼亚人、巴斯克人等少数民族的反对,最终未能被通过,所以时至今日,西班牙的国歌仍然没有可使用的歌词。

二、哥斯达黎加为什么没有军队?

在近现代的拉美地区,军事政变不说是家常便饭,但也绝对配得上“频繁”二字,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区,竟然有一个国家在1948年就宣布废除军队,并成为世界上首个正式废除军队的国家,这个“异类”的国家,便是哥斯达黎加。

1808年至1833年,轰轰烈烈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正在进行中,哥斯达黎加所处的中美洲各行省也开始脱离西班牙殖民统治,1823年,危地马拉率先宣布成立“中美洲联合省”,后演变为囊括中美洲5国的联邦制国家 “中美洲联邦共和国”,首都危地马拉城。

中美洲联邦共和国国旗

然而,当时的“中美洲联邦共和国”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统一,都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从地理上,拉丁美洲环境复杂多变、交通闭塞,各经济区域独立性很高,没法建立紧密的友好关系。从政治上,各地区大庄园主、军阀矛盾颇多,哪怕威望如“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也无力压制与捏合,最终导致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拉美各地区的大联合陷入分崩离析的状态。

以中美洲联邦共和国为例,1838年各国相继宣布离开联邦,直至1841年萨尔瓦多独立,这个国家只短暂存在了18年。

其中,哥斯达黎加1838年独立,1848年确立共和制。政权不久后被莫拉·波拉斯家族掌控——这个家族在中美洲联邦时期就是哥斯达黎加省最大的咖啡园主。这个家族的特点是内斗不断,比如1849年拉斐尔·莫拉当选副总统,当时他弟弟米格尔·莫拉正担任临时总统,随后他逼自己弟弟辞职,自己担任总统。

他的另一个弟弟则担任陆军司令,姐姐与妹妹也分别嫁给了军队和政府的高层。不过拉斐尔·莫拉在位期间,还是做了一些成绩的,比如他废除了只有出生于本国的男性才能获得公民身份并有权参与投票的规定,同时发展基础建设,将首都土地分配给贫困农民。这些举措得到了底层的支持,但触犯到了包括富人和保守势力的利益,1859年被自己的妹夫蒙特亚莱格雷发动政变所推翻。

拉斐尔·莫拉

1860年8月,拉斐尔·莫拉率领军队在彭塔雷纳斯登陆,试图发动起义重新掌权,但起义失败,随后遭到逮捕,并于拉斐尔·莫拉于9月30日被杀害,年仅46岁,他去世后,哥斯达黎加人称他为“祖国之父”。

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哥斯达黎加的政变犹如家常便饭。到1889年才举行了第一届总统选举,时任总统并掌控军队的索托宣布辞职并将权力交给新总统。但与此同时,军队在哥斯达黎加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少数军方高官和大庄园主仍然掌控国家大权,这也是哥斯达黎加频繁发生政变的主要因素。

比如1917年,时任总统冈萨雷斯的改革地触及到庄园主的利益,时任防长蒂诺科便在庄园主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出任总统,这次政变最终以美国等多方施压,蒂诺科辞职而结束。但数十年来多次军事政变让哥斯达黎加民众军队没什么好感。

1948年,哥斯达黎加举行总统选举,总统卡尔德隆被乌拉特击败,但是卡尔德隆以对方舞弊为由,不承认败选。其后,总统控制的立法大会以27票对18票支持卡尔德隆的主张,宣布选举无效,哥斯达黎加举国震动。同年3月,大庄园主菲格雷斯·费雷尔在哥斯达黎加南部起义,他在1942年就因为在电台公开反对卡尔德隆而流亡墨西哥,趁着总统竞选时期,菲格雷斯返回哥斯达黎加,在自己的咖啡园建立武装,企图武装夺权,菲格雷斯的起义迅速得到了响应,哥斯达黎加南部以贵族和庄园主为首的保守势力也纷纷表示支持。最终,菲格雷斯率领他建立的“民族解放军”在首都外围一举击败政府军。

菲格雷斯·费雷尔

取得内战胜利后的菲格雷斯,与本应当选总统的乌拉特协商,成立一个过渡委员会,由菲格雷斯执政18个月后,再将权力交给总统。这期间,菲格雷斯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法案,包括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给予黑人和妇女投票权等。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为避免再次军事政变,菲格雷斯于1948年12月1日废除了军队,哥斯达黎加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正式废除军队的国家,只保留了少数负责执法与治安的国民警卫队。

另外,菲格雷斯还说到做到,18个月后,他真的将权力交还给了乌拉特。1953年,菲格雷斯参加总统选举,最终高票当选。1983年11月,哥斯达黎加宣布永久中立,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而因为彻底杜绝了拉美国家政变的痼疾,哥斯达黎加经济在中美洲名列前茅,仅次于靠运河发财的巴拿马。

三、二战中的德日军事技术交流

众所周知,德国和日本在二战时期曾经是轴心国盟友,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了解到的主要是德日之间在政治、军事战略层面的合作,在军事技术层面的合作则说的不多,今天就为大家进行下梳理。

在以往常见的宣传中,日本是在九一八事变后退出国联,国际上陷入孤立后才选择了对抗英美而亲近德国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日本和德国间的暗自合作早在一战末期就开始了。

比如日本海军中的著名鹰派加藤宽治,他私底下和德国公海舰队的军官接触,先斩后奏定下密约:德国把潜艇等技术交给日本,并且暗中派遣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前往日本。作为回报,日本会在《凡尔赛和约》废除后,将德国奉送的技术以及在德国技术基础上研发的成果交还给德国。这一密约传回国内后,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将加藤宽治一顿痛骂,并且把密约原本要回后销毁。

这是日本海军内部分裂的开始,加藤友三郎被称为大加藤,加藤宽治被称为小加藤,大小加藤之争此后贯穿日本海军内部的政治斗争。

加藤友三郎

促使日本海军鹰派更亲德的是《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华盛顿会议的一大目的就是进行海军军备限制。会上,英美日的海军比例是5:5:3,而日本海军一贯坚持保有对美国的比例是10:7的观点,这就是著名的“对美七成论”。

这一比例在日本海军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分裂为支持条约的条约派(亲英美派)和反对条约的舰队派(亲德派)。最终加藤友三郎力排众议,以天皇“圣断”的旗号签订了《华盛顿条约》。但随着这一条约的签订,实际上日本倒向对德友好已经是大势所趋了。

而这之后,才有了日本1935年日本海军将赤城号航母图纸送给德国,用于制造德国自己的航母齐柏林伯爵号。1935年6月18日,英德签署海军协议,德国海军获得了“英国舰队吨位35%”的建造权利,其中航母上限为38500吨,可建造两艘19250吨的正规航母。不过有意思的是,日本在对德输出航母技术时其实还留了一手,这导致德国航母虽然在二战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就已开始铺设龙骨,但在二战爆发后很多年仍迟迟不能完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1935年日本“慷慨”地向德国提供了“赤城”号航母的设计图纸,但是这些航母图纸虽然是真货,却是“赤城”号的初版设计:三层飞行甲板的,完全不符合实战。而“赤城”号也在日本向德国提供图纸后的1935年11月就回到佐世保造船厂重建,变成了单层甲板航母,飞行甲板长度和机库容量都大大提高。

齐柏林号航母

等战争全面爆发后,德日两国被之间庞大的盟军控制区分隔开来,相互间进行军事技术的交流就成了一件艰难的事儿。德日之间首先尝试的是空中联络。

比如1942年6月29日,德军穆斯塔克利中校驾驶飞机,携带了大量的德意与日本方面的外交和作战文件,经由德军占领的克里米亚半岛机场后穿越苏联领空,于次日晚上10点到达由日军控制的包头机场,并在次日飞抵东京。

但德日间的交通最主要依靠的还是潜艇运输。当时,由德国前往日本的行动被日方称为“柳输送”,运输的物资以新式武器及其图纸、工业制成品、技术资料为主;而从日本前往德国的行动被称为“反柳输送”,运输的物资主要以德国急需的热带作物制成品、工矿产品为主。因为当时日本海军拥有较多的大型潜艇,因此承担运输任务的主要是日本潜艇。

从1942年4月到1944年3月间,日本先后派出了伊-30号、伊-8号、伊-34号、伊-29号、伊-52号等五艘潜艇前往欧洲。其中,伊-34和伊-52在前往途中被盟军击沉,其他三艘则成功抵达法国布雷斯特。从德国返航时,伊-30和伊-29在抵达日本控制的新加坡后,分别被水雷和鱼雷击沉,只有伊-8在1943年12月成功返回日本本土,它也是“柳输送”中唯一一艘安全往返的潜艇。而整个二战潜艇运输行动中,只有3艘日本潜艇到达了德国,1艘德国潜艇和1艘意大利潜艇到达了日本,可见此类行动的风险之高和代价之大。

比如1942年4月11日,伊-30潜艇首次从日本出发时,搭载着3300磅云母、1542磅虫漆,以及九一式航空鱼雷图纸和一架水上飞机等物资,经新加坡、马达加斯加,绕过好望角,于8月5日成功抵达法国洛里昂港。

1942年8月22日,伊-30潜艇装载一套完整的地面防空雷达图纸、大量黄金、弹药和卡尔·蔡司光学仪器,以及价值1亿日元的工业钻石和50部“恩尼格码”机返航日本,于10月13日抵达新加坡。第二天在离开新加坡返日时,伊-30因触发水雷而沉没,所装载的物资中,雷达图纸因海水浸泡而损毁,大部分“恩尼格码”机也已损坏。尽管如此,舆论普遍认为伊-30的这次行动已属大获成功。

而唯一成功往返的伊-8潜艇,1943年6月1日从日本出发时,它载有酸素鱼雷及其发射装置、最新水上侦察机和大量热带工作产品,于8月31日抵达法国布雷斯特。随伊-8潜艇抵达的还有赴德国准备接收新型潜艇吕-501号的艇员。10月5日,载有大量德军技术装备和光学器材的伊-8潜艇开始返航,且于12月21日返回吴港。

在日本潜艇取得成功后,德国人也礼尚往来的进行潜艇物资输送。1943年5月10日,德国的U-511号潜艇从法国洛里昂出发,上面满载水银、铅、铝、未切割的光学玻璃,以及鱼雷艇发动机、ME-163飞机图纸等物资,沿途U-511击沉了2艘盟国商船,于8月7日到达日本,成为到达日本的第一艘德国潜艇。后来U-511被移交给日本海军,被命名为吕-500,作为研究之用。

疑似为吕-500在日本战败投降后拍摄的照片

而由德国前往日本的潜艇中最为有名的是U-234号,他所带的物资揭开了德国、日本曾有过研制核武器的合作。

在德国战败前夕的1945年3月,U-234正式准备向日本运输物资。或许是自知在劫难逃,大量德国顶尖的军事技术材料都装上了U-234艇。这其中包括一些矿锭,德国产的先进光学玻璃、新式鱼雷的设计图、拆卸后封存在箱子里的Hs-293制导炸弹、540千克的神秘货物。

此外,潜艇上还搭载了6名身份神秘的乘客:一名空军将军、一名海军检察官(他去日本处理一些与理查德·佐尔格间谍网有关的事)一名梅塞施密特的重要工程师、一名雷达专家和2名曾经被派到德国学习的日本专家。

1945年4月16日,U-234艇出发,5月4日,艇长收到德国战败希特勒自杀的消息,但他不敢确认消息的真假。到了5月10日才在电报中收到邓尼茨下令所有U艇投降的命令,

艇长于是下令销毁记录密码的设备、文件后,准备前往加拿大投降。5月14日,美军的驱逐舰发现了他们并接受了投降,U-234则在美军的看守下前往了美国的纽波特,一时间这艘搭载了德国高级军官以及工程师的潜艇成为了当地不少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而那两名日本人在听闻要去美国投降后选择了服安眠药自杀。

U-234艇向美军投降的照片

而那540千克神秘货物是什么呢?在全副武装的美军技术人员证实下,这是540千克铀氧化物,这也证实了德国与日本曾经都有研究原子弹或相关科技的计划。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