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全面解析越南两栖装甲力量及对中国南海威胁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长达十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对很多80后、90后来说是陌生的。当越南再一次在南海掀起风浪之时,我们只有重翻历史,才会对这只喂不熟的东南亚白眼狼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越南两栖装甲力量”这篇文章不仅讲述越南装甲力量,更讲述了越军的军事思想,对我们下一步南海斗争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越南两栖装甲力量

中国在南海和东南亚地区有着规模可观的正当国家利益,这一利益不仅体现在从经贸到外交、从地区安全到与外部大国协调等事务上,更直接体现在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乃至南海主权和权益的维护方面。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在南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问题上对中国态度最为强硬、占领南沙岛礁最多,同时也是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越南武装力中拥有怎样的一支两栖装甲力量,理所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资料图:越南PT76坦克撤出柬埔寨资料图:越南PT76坦克撤出柬埔寨

虽然目前南海局势因黄岩岛事件而使中菲争议成为热点,但从军事角度真正的关键节点却在于越南。20世纪70年代初期,南海诸岛相安无事,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没有占有南海诸岛的念头。但自从美国科学界探明南海储存有巨大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当于第二个"波斯湾"的石油储藏量后,一切都不一样了,中国南疆诸国开始蠢蠢欲动。这其中,越南占据最多,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已经实际占有中国29个岛屿(自1975年到1978年以来先后侵占我南沙9个岛礁之后,1987年又占我南沙柏礁,1987年以来明显加强了侵占我南沙岛礁的活动,又侵占了我南沙西礁、无也礁、日积礁、大现礁、东礁、六门礁和南华礁)。其主要意图是把上述岛礁连成一片, 进一步加以巩固,以加其强对已占岛礁及其岛链以西区的实际控制。目前仍在扩大侵占在其控制区内的其他岛礁,逐步实现其对南沙群岛西部由重点控制向全面控制的转变。基于这种严峻局势,中国"和谐"海洋战略与和平发展的政策必将遭到严峻挑衅,《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有可能成为空话,而从近期南海争端来看,越南更是态度生硬有重覆旧辙的念头,另一方面在拉拢外部无关势力企图把水搅浑,一方面准备在"必要时刻"进行武力抗拒,而颇有规模的两栖装甲力量则正是其赖以 "逞强"的资本之一。

对两栖装甲战斗车辆接触较早

潮湿闷热、水网交织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在中南半岛,具有两栖机动能力的轻型装甲战斗车辆,要比缺乏两栖能力的重型装甲战斗车辆更有用武之地。也正因为如此,早在1958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人民军(N.V.A)组建其第一支坦克部队第202坦克团不久,就希望苏联方面改进能够提供一些适于伴随步兵机动的PT-76水陆两柄坦克。1962年,越南人民军装备的PT-76水陆两栖坦克在老挝北部战场首次亮相,并在5年后(1967年)攻打兰维镇美军后勤基地的战斗中一战成名。此战,北越第202坦克团动用了9辆PT-76水陆两栖坦克,由于南越部队面对这些突然出现的北越水陆坦克十分惊讶,北越的水陆坦克群几乎是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外围防线(南越士兵惊恐地发现北越军不再像以往单靠步兵冲锋,而是由坦克在前面开路,纷纷乱了阵脚,慌乱中有人竟然用机枪向越南人民军的坦克盲目而徒劳地扫射起来。尽管随后戴着绿色贝雷帽的美国军事顾问,集结南越伞兵以M72反坦克火箭发动反击最终打退了PT-76,但这表明北越方面已经可以较有效地掌握水陆坦克这种较为复杂的两栖机械化装甲战斗车辆了。

北越军队第二次大规模动用其PT-76水陆两栖坦克群,则是在1968年1月底围攻溪山的战斗中,当时越南人民军指挥部投入了第202坦克团对守卫溪山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实施包围,并抽调16辆PT-76进攻老村高地(1968年1月26日夜,越南人民军第24步兵团在第202坦克团第3连的16辆PT-76水陆两栖坦克配合下、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由5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守卫的溪山要塞外围的老村高地发起围攻)。北越步兵在坦克的引导下突破了美军的外围防线。北越步兵和坦克相互协同,步兵一旦遭遇美军碉堡,坦克立即上前用坦克炮进行抵近直射,将其彻底摧毁。而只要美围海军陆战队员试图使用无后坐力炮和M72火箭筒攻击PT-76,就会立即遭到北越步兵密集的火力压制。在如此打击之下,许多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逃离了自己的防卫阵地,撤向第二道防线。美军随即呼叫空中打击和炮火支援。然而,甶于夜间可视度差,美军的炸弹和炮弹不分青红白地落在阵地上,误中了不少美军,反倒给美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战至第二天清晨,战斗结束,越南人民军占领了老村高地,人员伤亡居然少于美军,这完全归功于有机动性好、火力较为强大的苏制水陆坦克参与进攻。到了1968年2月初,越南人民军第202坦克又出动PT-76水陆两栖坦克对溪山要塞内部的蒲登县美军海军陆战队营地发起进攻。当然,这并非一次完全成功的战术运用,战斗中先是一辆PT-76坦克于慌乱中撞上了己方的一辆PT-76坦克,惊动了防守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军的M48A3随即幵火,北越坦克兵虽奋力击伤了一辆M48,但同时却有6辆PT-76被击毁……

资料图:越南民船改进的登陆舰,PT76两栖坦克正在进入资料图:越南民船改进的登陆舰,PT76两栖坦克正在进入

尽管在1975年,北越军队驾驶T-54主战坦克冲入西贡总统府的一幕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成为那场战争不可磨灭的画面之一,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在越南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PT-76坦克这种水陆坦克却是北越装甲部队最曾遍使用的作战装备。事实上,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北越装甲部队由最初的1个坦克团,扩充到1974年时的9个,而在其装备的近500辆各型坦克中,近--半是苏联提供的PT-76,并在1972年春季攻势和1975年的南部进军中,凭借出色的战场适应性充当了进攻的"矛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整个越南中,北越军队装备的几百辆PT-76更多地是被作为一种轻型坦克使用,真止意义上的所谓"两栖作战"恐怕只发生在极个别的战术范畴内,但北越军队仍然在长期的作战磨合中,对水陆战的实战操作积累了丰厚的经验。更何况,除了PT-76坦克外,北越军队还在1968年之后,接收了数量不明的苏制K61与BAV485两栖输送车,这不但使北越军队获得了更多类型的两栖车辆操作经验,也为日后将一支完整的两栖装甲集群用于所谓“海洋争端”埋下了伏笔……

装备老旧但升级潜力不容忽视

越南战争结束后,越南可以说是完全依靠与苏联结盟来支撑其国防政策(借助当时苏联积极南下的战略态势,越南大力发展与苏联的政治、军事联盟关系。1978 年11月与苏联签订了带有军事性质的《越苏友好条约》;聘请苏眹军事顾问达3000余人,遍布越南各军兵种和各级部队;允许苏军进驻本土,并对苏军开放了金兰湾海空军基地,在岘港和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港为苏军提供海空军基地。越南很快成了苏联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争霸的重要前进基地)。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在成功实现国家统一的激励下,野心膨胀的越南很快又陷入了几场与其国力并不相称的非正义侵略战争,但在苏联的大力支援下,各种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仍然被源源不断地送入这个贫穷而凋敝的东南亚农业国,结果军力膨胀的越南人一时间似乎忘乎了所以……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苏联的解体,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一来自原苏联的军火援助被中断,越南军队的技术装备供应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作为当时整个越南军队状况的一个缩影,其规模一度高达数百辆的两栖装甲集群,在时间的"侵蚀"下开始日渐残破,包括PT—76、 K61以及美制LPT-5在内的主要技术装备既得不到补充,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保养,乃至到了20世纪90中期,即便拆东墙补西墙,越军中两栖车辆的可用率也不超过15%……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越南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越南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8%左右的高水平,是东南亚地区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此外,加入WTO的效应将会进一步凸显,越南与世界经济的眹系会进一步密切,尤其是加强与中国的经济眹系,使越南受益匪浅,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再加上通过非法盗采南海油气资源获,获得的大量外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被用于充实国防经费(中国南海石油储量近500亿吨,天然气储量达15万亿立方米,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如今,南海周边国家已在南沙群岛海域钻井1000多口,参与采油的国际石油公司超过200家。 迄今,越南已从南沙油田中开采了逾1亿吨石油、1.5万亿立方米天然气,获利350多亿美元),这使其两栖装甲集群的装备似乎又趋于好转。一方面,近年來越南通过从乌克兰、波兰等国低价采购冷战军用物资,一批库存的PT-76B、 0T-62充实了现有的车队, 另一方面,越南两栖装甲集群的装备虽然型号老旧,但实施升级改造的潜力不可小觑,这点尤为值得我们注意。

资料图:波兰PT-76b轻型水陆坦克资料图:波兰PT-76b轻型水陆坦克

事实上,就越南军队目前主要装备的0T-62(BTR-50)与PT-76B这两种两栖装甲战斗车辆而言,虽然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设计,但目前俄罗斯有关企业已经就其动力、防护乃至火力、火控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多套改装方案。比如,对比0T-62(BTR-50)与PT-76B的动力系统,就可以考虑换装更大功率的UTD-23型柴油发动机(功率为220.5千瓦,代替功率为176千瓦的老式发动机)、BMD-3伞兵战车使用的传动装置以及相应的保障系统。安装新的发动机后,将使PT-76B的单位功率从12.67千瓦/吨提高到14.7千瓦/吨,最大公路速度从44千米/小时提高到60千米/小时,而在土路上的平均速度从32千米/小时提高到42千米/小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型发动机功率密度更高,重量更轻,升级了动力系统的0T-62(BTR-50)与PT-76B,不但浮力储备更大(PT-76B储备浮力达到28.1%,适航件更好,而且水上航速也大幅度提升了。而在防护性方面,虽然考虑到适航性、底盘承载能力的综合因素,限制了越南现有的0T-62(BTR-50)与PT-76B通过增大装甲厚度的方式,提高其防护能力,但仍可通过在部分重要位置加装爆炸反应装甲、膨胀式附加装甲以及现代化的灭火抑爆系统来改善其战场生存能力。

同动力系统与防护性方面的升级相比,越南现有的0T-62(BTR-50)与PT-76B在火力方面的升级潜力可能更为引人注目。比如,就火力系统的升级措施來讲,目前比利时的"柯克里尔"90毫米坦克炮或是俄罗斯的S-60型57毫米机炮都可以被用于替换PT-76B原有的D-56TS76.2毫米坦克炮。不过,作为PT-76B的原产国,俄罗斯方面更倾向于以其国产S-60型57毫米机炮來升级他们的PT-76B。为此,俄罗斯海燕设计局甚至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炮塔,以便将S-60型57毫米机炮、PTK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现代化火控系统更为有效地整合起来。海燕设计局在进行实车测试后认为PT-76B在安装这种新型炮塔后,火力效能将比PT-76B水陆坦克提高4.5倍。具体来说,S-60型57毫米机炮发射两种制式弹药一曳光杀伤弹和曳光穿甲弹。另外,该炮还可发射专用防空弹药,射击方式可单发、2-5发短点射和连发,连发最多为30发。火炮配备有自动化弹舱和抛壳机抅,能够保证实际射速达到120发/分。自动化弹舱内放置20发待发弹,其上有射击过程中使用的弹种选择机构。机械式存弹装置上放罝有弹药70发。为自动化弹舱补充弹药采用手工方式,它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手法,只是按顺序从机械式存弹装置上取出弹药,放入自动化弹舱即可。给自动化弹舱补满弹药需要2分钟。

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海燕设计局为PT-76B设计的全新炮塔中还配备有与新型双向武器稳定器协同工作的现代化自动火控系统。火控系统能够保证昼夜间发现目标,测量目标的距离,确定和输入射击数据,稳定主要武器和辅助武器的喵准,在原地、行进间和水上浮渡时选择所需要的弹种与射击方式对地面目标、水上目标及空中目标进行射击。火控系统的观瞄装。包括瞄准线双向独立稳定的"联盟"-S主瞄准镜(白俄罗斯方位光电机械股份公司研制)和主瞄准镜备用瞄准装置1P67型对空射瞄准镜。

"联盟"-S主瞄准镜有光学、红外和激光测距通道。主瞄准镜有三种放大倍率:放大倍率为1倍时,视场角为20度;放大倍率为5倍时,视场角为10度;放大倍率为14倍时,视场角为3.5度。夜间视距:被动情况下不小于800米;使用红外探照灯时为1200米。测距范闹500-6000米,测距误差为±10米。 瞄准线稳定精度为0.15毫弧度。瞄准稳线摇动角度:垂直向为-15度——+30度,水平方向为±7.5度。瞄准镜工作准备时间不大于2分钟。坦克弹道计箅机依据全套射击条件传感器获得的参数,计算出所需射击修正量。PT-76B改进型水陆坦克火控系统的传感器包括"联盟"-S中。瞄准的上反射镜,激光测距仪、倾斜传感器、航向角度传感器、坦克速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射击修正所需要的部分数据使用手工输入计算机。这些数据包括空气温度、弹药温度、炮膛磨损(火炮射击次数)、大气压力等。根据自动传感器和手工输入弹道计算机的射击条件数据,计算机自动加工处理成瞄准角度和提前量修正电信号。电信号进入武器稳定器控制装置和瞄准传动装置,操纵火炮瞄准提前量瞄准点。坦克以2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时,稳定精度误差不大于0.5毫弧度。换句话说,即坦克以不小于50%的规定速度行驶时,对1000米远的目标射击弹着点偏离瞄准点不大于50厘米。为了改善车长和装填手的视野,在其工作位置装有4具TNPO-170A和2具TNPT—1型观察仪。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火控系统预留有相应的导弹控制通道,炮塔上也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完全能够保证车上安装某种类型的制导武器系统,而包括动力、防护和火力系统的整个升级丄作,都可在使用国的大修厂内进行,这对于在南海争端背景下,越南这类有着切实濒海两栖作战需求的国家而言,显然有着进一步的诱惑……

与PT-76对火力系统的改进思路不同,越军现有的BTR-50完全可以通过另-种更为简便的方式,加装便携式的俄罗斯9M133 "短号"反坦克导弾系统或是整合了9M133"短号'反坦克导弹系统的9P162武器站,使火力实现质的飞跃能够在1000-5000米的距离上击毁包括小型舰艇在内的大部分濒海常见目标(9M133"短号"属于最新型的苏联反坦克导弹,也是第一种参加实战的激光驾束制导单人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弹径]52毫米,射程100-5500米在诱爆反应装甲后还可击穿10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短号"可使用多种形式的发射装置。最复杂的是安装在BMP-3步兵战车底盘上的9P162武器站,用双管发射器和制导装置取代代了常规炮塔。双管发射器可通过2个鼓形弹舱补弹,每个弹舱有6枚导弹)。

资料图:BTR-50装甲输送车资料图:BTR-50装甲输送车

可能的战术运用

早在"六大"时越共便明确宣称,"保卫海洋领土及海洋资源巳成为新时期国防与经济建设两大战略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从1987年初开始,越军不但派兵侵占我国南沙更多岛礁,加强所占岛礁的建设,提高其防御与生存能力,同时逐年提高针对我南沙的海上联合作战演习的等级、规模和次数,企图使其侵占永久化。甚全还单方面宣布南海的绝大部分和泰国湾的大部分水域为其"专厲经济区",其海上扩张称霸的野心显而易见。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越南的军事战略调整,是以争霸海洋为重要目的的。也正因为如此,进入21世纪以来,越军主要奉行陆防海进、积极进军海洋的方针,在花大气力去发展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陆战队、海上经济开发保卫部队的同时,也在不引人注目地在对两栖装甲力量的建设上加大投人。

大体来说,目前越军两柄装甲集群主要由180辆PT-76/PT-76B、230辆OY-62(BTR-50),以及数量不明的可用于装备和人员输送的K61履带式两栖输送车与BAV485轮式两栖卡车构成。从规模上看,这样的一支两栖装甲力堪称东南亚各国之首;而在质量上,虽然构成越南两栖装甲集群的主要技术装备型号老旧,但正如前文所述,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的潜力不容小觑。然而,在当前南海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越军又打算如何运用这支颇为可观的两栖装甲力量呢?从种种情况进行分析,越南军方主要希望其两栖装甲力量在岛屿防御、突围、撤出和退却,以及实施反冲击乃至在"夺岛"作战中发挥作用。为此,越南军方将其两栖装甲力量中的大部分技术兵器和人员,拆散为连、排级规模的分队,用以南沙诸越占岛(礁)守备部队进行加强。比如,在实施岛屿防御作战时,越军的排级两栖装甲分队,将作为海岛守备部队第一或第二梯队预备队主力(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独立防守个别独立岛屿),部署于主要防御方向,凭借装甲、机动和火力的综合优势,实施坚决果断的反冲击,不让敌方登陆兵力在岸上巩固和集中零散人员 ,阻止敌方向抗登陆纵深推进,以恢复己方抗登陆防御体系的完整性;而在撤出和退却的战斗中,越军要求守岛部队的两栖装甲分队,应承担起后卫尖兵的角色,以行进间射击和原地射击以及设伏行动迟滞其推进,还可以以部分或全部兵力实施反冲击,掩护守岛部队主力撤至安全滩头。

资料图:根据俄罗斯媒体消息称,越南军队已经装备了数量不明的俄制先进舞会E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同时,越南也开始自行生产该系统所使用KH-35反舰导弹。俄罗斯生意人报曾透漏消息称,越南是第二个装备该导弹系统的国家,合同于2012年5月份完成。目前,合同具体内容还不得而知。  资料图:根据俄罗斯媒体消息称,越南军队已经装备了数量不明的俄制先进舞会E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同时,越南也开始自行生产该系统所使用KH-35反舰导弹。俄罗斯生意人报曾透漏消息称,越南是第二个装备该导弹系统的国家,合同于2012年5月份完成。目前,合同具体内容还不得而知。

値得注意的是,考虑到越南军事学说中强调"进攻至上"的这一"传统"特点,越军更可能在进攻性的"夺岛"作战中,让其两栖装甲力量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事实上,对于越南军事学说中"进攻至上"这一特点,越军元老原总参谋长文进勇早在其《越南战争特点和军事战略》一文中,就有过透彻的表述。文中,文进勇认为"掌握主动权是目的,也是进攻歼敌的方法;进攻歼敌是方法,也是掌握主动权的目的。需要强调的是,在以小击大的条件下,我们能够而且必须进攻,而不是防御;而进攻必须与掌握主动权连在一起方能发展进攻。因为进攻是我们民族抗击敌寇的传统。掌握主动权与进攻,进攻与掌握主动权,是我们越南民族抗击敌寇艺术中最具有特色的地方。由于牢牢掌握了这一战略,上千年来越南民族打败了所有侵略者"。他还强调说:"不是偶然的,在我国历史上,毎当我们民族奋起抗击外国侵略时,只进攻而不防御,进攻侵略者以保卫自己民族的独立。进攻就是战略。进攻是消灭敌人唯一有效的办法。抗击敌寇而不进攻,则不是抗击敌寇。”

文进勇在阐述其军事战略时,主张"在一切地方、利用一切时机对敌人发动主动积极、坚决、连续的军事进攻",并认为这是"民族倔强精神的集中表现"。他还说:是进攻推翻了吴庭艳的独裁统治,是进攻打败了美国的"特种战争'取得了一个比一个更辉煌的胜利。固然,这些论断在当时的背景下,主要是针对陆上战争的形态而提出的,但在新时期"走向海洋"的越军军事战略调整中,对"进攻"的强调,却很可能被转而落实到局部小规模武装冲突背下,所谓"夺岛"作战中,越军手中那支规模可观的两栖装甲力量,因此被给予了厚望。具体来说,在越军设想的"夺岛"作战中,加强给登陆部队的两栖装甲分队,将在登陆陆舰艇抵达登陆点之前下水,自行浮渡突击上岸,运载其余分队的登陆舰船紧随两栖装甲分队之后驶向登陆点。两栖装甲分队在上岸后,将立即在其他分队的配合下转入冲击,消灭岸上之敌,并向岛屿纵深发起进攻,扩大先遣支队夺占的登陆场,以保障后续兵力的上陆和展开,造成或是"恢复"越南对南海海域各主要岛屿有效控制的既成事实,从而最终为在不损害既得利益的前提下谋求政治权力创造有利条件……

资料图:越南不仅把自己的SA-2部署到了南沙群岛,还将中程的SA-3防空导弹部署到了南沙群岛,这样就造成了越南在南沙形成了远中近的防空火力。  资料图:越南不仅把自己的SA-2部署到了南沙群岛,还将中程的SA-3防空导弹部署到了南沙群岛,这样就造成了越南在南沙形成了远中近的防空火力。

结语

在南海问题上,无论是从非法占有资源的份额,军事实力还是态度的强硬性來看,越南与菲律宾相比都是一个理想的“军事协调”目标。况且,解决类似争端也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中越之间的陆地划界工作就是经过1979年--1989年长达十年的中越交战后完成的。大部分有争议的边界骑线点,如广西与越南交界的庭毫山、法卡山;云南和越南交界的扣林山、罗家坪大山、老山、者阴山均为我军控制,这些领土是我国军人用鲜血换来的。从1990年开始至1999年,中越双方围绕陆地划界逬行了多次谈判,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两国于1999年签订了《中越陆地边界条约》,中国重新埋上了新的界碑,至此,中越两国陆地边境划界全部完成。如果没有1979年的"自卫反击战",越南有可能成为东南亚老大,东南亚格局有可能改变。也许没有这场战争越南会武力统领东南亚,中国南方地区就不可能有和平发展的环境,陆地与北部湾划界工作更不会顺理成章地完成。

既然1979—1989年的这场战争给东南亚地区带来几十年的和平,对解决领土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那么这对于南海局势的来來走向和最终解决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过,相比于陆上争端,海洋争端的错综复杂往往容易超出人们的预计,特别是面对越南这种在南海已经处心积虑经营了几十年的对手时,情况就更是如此。越军两栖装甲力量的现状及其作战使用意图,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了解。更何况,在现代海洋争端中,较强势一方气势磅礴的舰队和呼啸而过的喷气机往往是焦点所在,而较弱势一方拥有两栖装甲力量的意图和重要性却容易为人们所忽略,但这种疏忽恰恰是有害的。事实上,时至今日,越南仍然绝非一个有分量的工业化国家,没有能力制造高度复杂的现代化两栖装甲战斗车辆,但在濒海战斗中,如何强化两栖装甲集群的建设,如何有效地发挥两栖装甲机械化力量的战场价值,却很明地成为越军当前思索的一个重点所在。这不但已体现在越军现行部署上,而且已运用于当前的军事演习之中。媒体曾多次曝光越军 PT-76出现在其占领的南沙岛屿上,似乎就很能说明问题,尤为值得我们深思……(本文转载于2014-06《舰载评论201405》 作者署名:子迟 新浪军事欢迎广大军迷积极购买《舰载武器》《舰载评论》杂志)

资料图:越南装备的苏制122毫米2S1型号自行榴弹炮资料图:越南装备的苏制122毫米2S1型号自行榴弹炮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