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国产核航母应以法国为榜样 造3艘轮番上阵

新浪军事

2011年3月20日,法国海军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离开法国南部的土伦港前往利比亚海域,执行打击任务。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近期,中国是否建造核动力航母成为了一个话题。有评论称。中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条件远远优于法国,高性能的先进核反应堆也领先法国。客观上讲,法国的核反应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很先进的,中国仍需要努力追赶。法国核动力航母很成功,很多经验都是中国应该借鉴的。
法国唯一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为了节省研制经费,使用了两台“凯旋”级核潜艇的K-15压水堆,轴功率总同才83000马力。该反应堆性能相当先进,令1.4万吨的“凯旋”级核潜艇性能出色。但是对于4.2万吨的“戴高乐”号,K-15反应堆却显得力不从心,导致该航母最大理论航速只有27节。相比之下,10万吨“尼米兹”级航母的轴功率可达26万马力,最大航速31.5节。速度对于航母来说,是一个关键性能。“戴高乐”号不得不忍受了先天缺陷,核动力的种种优势虽然被打了折扣,但是完成了从常规动力航母向核动力航母转变。

2014年4月中旬,中国海军首艘航母辽宁舰返回大连船厂进行例行维护作业。经过4个多月,于8月31日离开大连港,返回青岛母港。本图集为网友们对辽宁舰在维护期间拍摄的不同时间的维护进度照。
另外需指出的是,核反应堆的维护保障费时费力。尽管核动力航母省下了油料钱,但维护保障成本却大大提高,美国和法国的核动力航母,经常需对反应堆作定期维护,据称美国航母三分之一时间都花在这上面。因此,在强调核动力航母优越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维护保障方面的代价。
核动力航母是世界上建造技术最复杂的舰艇,集中体现在建造大功率、运行时间长和高可靠性的核反应堆上。要推动几万吨的核动力航母,单靠使用核潜艇的反应堆是不现实的,必须研发专用的大功率反应堆。美军尼米兹级采用美国西屋公司制造的2座A4W压水反应堆(后几艘采用通用电气的A1G压水反应堆),每台轴功率为130000马力,总功率为260000马力,在这方面中国和国外还有一定差距。
从核反应的原理来看,舰载核动力功率的提升空间似乎是很大的,但实际并非如此。首先舰艇安装了核动力,功率要受限于核燃料的使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核动力就好像是燃烧铀原子的动力,就像烧油、烧煤一样。功率越大,铀的使用量越大。美国的核动力航母、核潜艇能够使用20年到30年不加注核燃料,甚至能一次性使用到舰艇退役。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美国舰艇使用的核燃料棒铀-235的富集度高达93%至97%。中国在生产高富集度燃料棒技术上和国外还存在差距。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到底有什么方案好?这一直是军迷们非常关心的热点。军方的正式方案目前是没有准确消息了,但是,网友们的设计方案到是有大把。本图集为网友NIL_140616设计的一款三跑道滑跃与弹射相结合的中型航母效果图。
维护保障的周期性,导致核动力航母出勤受到严重影响。法国航母最大问题就源自于此,由于仅有一艘航母,导致法国海军经常出现无航母可用的情况。而美国由于航母数量多,可以进行轮替上阵,从而弥补了这个缺陷。因此,如果中国建造国产核动力航母,装备数量必须以2-3艘为下限,以确保航母编队的日常运作。
中国核动力舰艇的建造数量还偏少,而且在核动力相关先进材料的生产上一直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也都限制了中国研制核动力航母的能力。因此中国必须做好所有技术准备才能有所作为,不能盲目跨越发展。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航母核反应堆是一项高精尖的技术,比核潜艇的反应堆要更加复杂,而且大型航母所需技术难度还会更高。中国要建设核动力航母,必须进行巨大投入,没有捷径可言,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者署名:小浪)

201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迎来65岁生日。从当年主力舰艇为小炮艇,发展到今天,航母、驱护舰海战体系完备。中国海军正在走向远海,成为保护中国海上安全和利益的强大后盾。本组图片收集了海军建军以来,主力作战舰艇的发展过程。图为初步具备作战能力的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