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歼16电子战机压制F35是吹牛? 让台湾导弹抓瞎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本周,歼-16战斗机的电子战型完成首飞,这是中国第一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专业电子战机。有意思的是,一些媒体“别出心裁”地声称,这种飞机可以“压制”F-35……这显然是对现代空军常识毫无所知的胡说八道。关于歼-16电战型所用到的技术,已有一些媒体做出了靠谱的解读,那么我们就在这里谈一谈这种飞机的出现,将如何影响解放军对“现代世界上最密集防空导弹系统”的打击方式。
中国“魔术师”登台了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周五报道,网络消息称,中国歼-16电子战型飞机12月首飞。从目前流出的照片来看,歼-16电子战机明显是瞄准美国EA-18G电子战机的技术水平针对性研制的。可以说,这是中国空中力量电子战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
歼16与苏-30孰优孰劣?
有的大众媒体看到美国人曾说自己的EA-18G在模拟空战中击落了F-22,居然以为电子战机就是用来空战的,然后开始吹牛说歼-16电子战型可以“压制”中国周边国家的F-35战斗机——这种说法之无知,简直令人笑掉大牙。
EA-18G和歼-16电子战型固然有一定的空战能力,但稍有常识的人就应该知道,现代电子战机的主要任务是用来对付敌军地面防空系统,空战能力只是在紧急情况下的自卫手段罢了。
今天的军迷们大多听说过90年代中期美国EA-6B电子战机在我沿海地区制造数百架敌机来袭假象,引诱我方大量雷达开机从而收集相关情报的事件。从这件事上就可以体现出当时我国军用电子技术应用水平与美国有着多大的差距。
电子对抗可以说是现代空中对抗的中心环节,也是各国严格保守的核心机密。笔者曾在一个英文论坛上询问美国空军常用的自卫电子对抗吊舱ALQ-131(V)和ALQ-184的区别在何处,美国网友回贴大意是:“ALQ-184的任务和ALQ-131是差不多的,它的工作模式有30多种,在这里一一列出没什么意思,至于再具体的东西,就不可能再多说了。你知道,这事儿就像变魔术,没有魔术师会对外人说出自己的秘密。”
关于中美两国最当红的“魔术师”,歼-16电子战型与EA-18G的性能差距究竟在哪里,现在只看到外形的我们自然还说不出个道道。
但是,数数这场“魔术表演”的具体戏码,我们还是能多少看出点有意思的东西。
让我们从头说起。1996年海峡危机时,台湾防空导弹系统的主力是美国的MIM-23B“霍克”导弹。虽然这种导弹相当老旧,但就如同大陆装备的“红旗-2”导弹及其原型S-75导弹一样,在对手缺乏电子对抗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具备相当的作战能力。在当年两伊战争中,伊朗装备的“霍克”就击落了不少伊拉克飞机。尤其是台湾装备的“霍克”导弹数量很大,台湾自称拥有7700枚地空导弹,加上其地幅较小,因此号称是除了以色列外“世界上防空导弹火力密度最高”的地区。
此外,1996年时,台军还部署了一个营的“天弓1”型防空导弹。
“天弓1”型导弹是台湾在美国技术支援下研制的一种防空导弹,项目从1979年开始实施,负责研制的台湾“中科院”称,他们获得了美国“至少85%”的“爱国者”导弹的相关技术。后来在研制过程中又获得美国海军“宙斯盾”系统AN/SPY-1雷达的相关技术。1993年开始正式服役的“天弓”导弹实际上差不多是“爱国者”的导弹加上“标准2”的引导作战系统构成的混合体。客观地说,这种导弹技术水平不低。可以说,这一个导弹营的作战实力差不多能抵上半艘“宙斯盾”型驱逐舰——因为照射雷达数量、备弹量只有战舰的一半。
当时我空军的电子对抗能力相比之下则大大不足:作为空军主力的歼-6战斗机,大部分终其一生也没有装备简单的雷达告警装置;另两大主力——强-5II型强击机和歼-7战斗机当时已有雷达告警装置和箔条\曳光弹投射装置,但也只能算聊胜于无;而歼-8II战斗机当时虽有一定的对抗能力,但也相当简单,用处不大。当时我军唯一较先进的自卫电子对抗设备只有苏-27战斗机翼尖挂载的电子对抗吊舱(当时苏-27在我军中就像现在某些网络小说里回到过去时空的“穿越者”一样)。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要攻台,我军只能依靠数量优势,不畏牺牲,强行实施突击。
可以说1996年如果强行攻台,电子对抗能力和反雷达、反防空系统打击能力几乎完全缺失的我空军伤亡惨重是必然的,更不要说我军还要分心面对台湾空军大量的F-5E、F-104战斗机乃至IDF战斗机的拦截,美国当时还有很大的可能出兵干涉……
切肤之痛让我军从那时起下了很大的功夫,建立自己的反雷达、反防空系统打击能力——这也是现代攻防兼备的空中力量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为了瓦解台湾的防空网,解放军的第一想法是依靠我们绝对优势的项目——弹道导弹。最简单的做法是用精度较高的弹道导弹直接打击敌方防空导弹阵地,但这样敌方很可能迅速转移,当时我军的天基和空中侦察能力还难以满足在敌方导弹部队转移前向弹道导弹提供目标坐标的要求。
2014年珠海航展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装有特殊引导头的B-611弹道导弹,它安装的是反辐射引导头——也就是通过雷达信号追踪敌方雷达位置的引导头。据透露,这类导弹的设想正是在1996年前后提出的,当时的设计目标就是利用反辐射引导头让弹道导弹可以精确攻击对岸防空导弹阵地目标。据说这受到了以色列地面发射的“狼”式反辐射导弹的启发。有外媒报道称,伊朗也在开发类似的系统——据称他们打算在反辐射弹道导弹上装子母弹头,这样在敌方雷达关机转移的情况下,来不及逃出子母弹覆盖范围。这种导弹能得到继续发展,足以证明这种想法确实很有吸引力,也有技术实现的可能。
只不过,以1996年时我国的技术水平,要短时间内为弹道导弹装备反辐射引导头,就勉为其难了。
随着我军21世纪初引进的以色列“哈比”反雷达无人机和俄罗斯Kh-31P反辐射导弹到位,反辐射弹道导弹的研制也就被搁置了。
至今,我军对敌方雷达系统的“硬”杀伤手段,主要还是“哈比”无人机、鹰击-91反辐射导弹,以及退役歼-6改装的反辐射无人机等几种。
未来歼-16电子战机入役后,初期可能还要继续装备“鹰击-91”反辐射导弹。而2014年时据透露已经成为国家重点项目的新型火箭发动机动力的反辐射导弹(珠海航展上展示的CM-102),则可能在研制成功后装备到歼-16电子战型机上,这种新型导弹比“鹰击-91”轻,而射程差不多,歼-16电子战型将可以携带更多导弹,硬杀伤能力更强。
硬杀伤手段在防空压制作战中固然重要,不过如果光实施硬杀伤却不需要歼-16电子战型这样专门设计的机型。事实上,美国空军现役F-16CJ“野鼬鼠”战机就是在F-16 Block 50\52系列战机上装备AGM-88导弹和ALQ-184自卫电子吊舱,来猎杀敌方防空系统的。解放军空军现役歼轰-7飞机也能携带自卫电子对抗吊舱和“鹰击91”导弹执行相同任务。
而对敌方雷达进行“软杀伤”,也就是干扰,则是在硬杀伤之外,瘫痪敌方防空系统的重要手段,它通常可以用来为“硬杀伤”开路,也是防空-反防空对抗中技术最复杂、最重要的一种作战方式。专业的电子对抗战机主要就是通过“软杀伤”来作战的。
80年代,美国空军的EF-111和海军的EA-6B开始装备ALQ-99干扰装置,成为实施“软杀伤”、干扰敌方雷达的主要装备,它正是传说中在我军雷达屏幕上制造“数百架大机群来袭”假象的那个“罪魁祸首”。时至今日,最新改进型的ALQ-99F也装备了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是美国海空军海外作战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比之下,我国空军装备的电子战机就要“寒酸”得多。我军之前装备的运-8高新机上装有功率强大的电子压制设备,但是由于飞机过于庞大笨拙,无法深入敌方防空空域——即使在有电子对抗掩护的前提下,机动仍然是躲避防空导弹的必要动作——所以只能用来压制敌方的空情监视雷达,无法直接对抗防空导弹系统。我海军为了掩护对海攻击任务,为歼轰-7“飞豹”战斗轰炸机配备了两个电子对抗吊舱,但由于歼轰-7并非专业电子战机,两个吊舱中只能一个负责接收,一个负责干扰,实际上只有一个是干扰吊舱,干扰源数量有限,不足以覆盖所有敌方雷达可能工作的频段,因此对抗能力也很有限。
而歼-16电子战型,则可以轻松携带5个干扰吊舱——电子战接收系统是装在机内的,不必再额外安装吊舱。这甚至超过了EA-18G在携带两个副油箱时就只能携带3个吊舱的水平。
在对付现代新型雷达,尤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时候,需要使用数量更多、在不同频段工作的干扰源才能使之失效。美军现役EA-18G飞机如果要对付拥有更先进雷达的对手,就需要携带5个吊舱,此时由于飞机尺寸重量的限制,就不能再携带副油箱了,因此航程显著缩短,实战中很少见到它这样出击。而对于机内燃油很多,本来就不必携带副油箱的歼-16,就没有这个问题,带上5个吊舱后还可以再携带反辐射导弹和用来自卫的空空导弹。从这一点上来说,歼-16倒像是“完美版咆哮者”了。
据消息,歼-16电子战型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Link 16数据链实施近距离干扰。
众所周知,由于采用了数字跳频、跳时等多种复杂的抗干扰手段,Link 16数据链很难被干扰,这也是美军将其运用在包括导弹制导、无人机控制等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领域的主要原因。但这种“不可干扰”只是对技术比美国低一个档次的对手时才有效,查阅国内公开论文,研究干扰Link 16系统的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美国国防部也曾表示在“某些情况下”,遇到过Link16数据链被干扰的情况,只不过现在干扰LINK16依然有距离等方面的一些限制因素,还不能用地面干扰站或者大型飞机在远距离上实施。
这就意味着具备强大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歼-16电子战型有了一项新的任务——直接突入敌防空系统,切断Link 16数据链通信,这将让台湾防空导弹部队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尤其是那些等待着“基德”舰和E-2T预警机通过数据链提供目标数据,而自身保持关机的“天弓”和“爱国者”系统的火控雷达,将不得不暴露出来,成为反辐射导弹的目标。
事实上美国EA-18G“咆哮者”也担负着通讯干扰的任务,在打击利比亚防空系统的作战中就发挥了作用——更早的时候,美国海军的EA-6B对付南联盟、伊拉克时也执行了类似任务。
总体来看,中国对手的技术水平,远比美国对付的那些只有70年代技术水平的弱国强大,这就让歼-16电子战型必须冒更大的风险,必须在各方面比EA-18G更加“强悍”才能生存下来,所以我们选择了与F-15E“攻击鹰”一个档次的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作为平台,而没有选择歼-10或者歼轰-7飞机。
当然,由于我国在专业电子战飞机方面现在才刚刚起步,要说歼-16电子战型已经赶上,甚至超越了EA-18G的水平,话就说得太满了。尤其是,美国正在研制NJG吊舱,一个就能实现以前5个ALQ-99的功能。未来EA-18G装备这种吊舱后,性能会有很大的提高。此外,台湾的防空系统近年来也在继续升级,很快将获得美国提供的霍克-21导弹系统,火控系统升级为相控阵雷达,而其自己生产的“海剑2”导弹也计划装备台湾海军许多舰艇,这种导弹也计划采用小型相控阵雷达。对于我国海空军来说,研制类似NJG的新型电子对抗吊舱,也将是可以预期的新动作。
干扰吊舱还只是歼-16电子战型的一个方面,作为专用电子战机,接收和分析敌方无线电信号的能力也至关重要。歼-16两侧翼尖上的吊舱就是类似美国EA-18G翼尖ALQ218吊舱的长基线接收测量系统。
可以说,歼-16电战型和EA-18G看起来配置是相当相似,只不过当然了,“魔术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中的细节差距,我们就无法详解了。
本周末,我海军“辽宁”号航母上,我军第二批海航舰载飞行员着舰成功,我军的航母距离具备实战能力又近了一步。而歼-15作为与歼-16性能相似的平台,移植歼-16电子战型的相关设备,成为海军舰载电子战机是顺理成章的。作为海军舰载电子战机,未来歼-15S电战型将可能更强调针对“宙斯盾”系统的压制,应该会在系统上有所区别。对于可见的未来还没有隐身战斗机可用的我海军舰载航空兵来说,电子战机的重要性将可能比空军更加突出。(作者署名: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