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日本心神战机应用6大尖端技术 与中美截然不同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日本首架国产载人隐形战机“X-2”4月22日实现首次试飞。这是用于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验证机,其特点是具有很难被雷达探测到的隐身性和较高的机动性能。隐形战斗机的载人试飞在日本尚属首次,日本将成为既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之后第4个开发出国产隐形战斗机的国家。那么,日本的X-2“心神”都采用了那些先进的隐形技术呢?

一是高度隐身的机身设计。据称“心神”采用了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最高水平的日本国产技术,主要是指从雷达上“消失的机身”。采用这种技术设计的机身采用了能吸收电波的陶瓷和碳化硅系复合材料,而这种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只有日本能够开发,因而很难被敌方探测到。此外,为有效探测敌方隐身战机,日本研发了“灵巧蒙皮”技术,并将雷达天线和飞机蒙皮有机结合起来并实现了几乎是可以称为无缝隙的对接,可使传统蒙皮具有传感、致动和控制等功能,实现飞行器对外部环境的实时感知和控制,改善和提高飞行器气动性能和机动性能,从而实现在增强自身隐身性能的同时,提高对敌探测能力。

二是S形进气道设计。在“心神”初露面时,其在进气口位置特意打了马赛克,目的就是不让外界获知其采用的进气口形式,可现在的报道提到采用的是“复杂弯曲结构”,其实这只是日本的称呼,实际上也是一种DSI结构。日本对这种技术很自豪,认为“反射面积之小或许已经超过美国的隐形飞机”,并特别指出是F-35,因此也就大大超过了F-22。

三是涂覆特殊锡合金层的机舱盖。虽然“心神”的座舱盖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日本声称采用了挡风玻璃涂上特殊的锡合金的办法,让其实现了隐身。在第四代战机的座舱镀膜上美国采用的是铟锡系材料,中国可能采用的是金系材料,而日本采用的是锡系合金材料,看来是有别于中美的技术。也就是说,日本通过对座舱盖金属镀膜,显著降低了座舱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实现了整体的隐身效果。

四是先进的感知系统。“心神”使用了综合射频管理系统,除了机载相控阵雷达外,还有先进、完善的大屏幕机载液晶信息显示系统,可以向飞行员提供近实时的战场态势感知,并提供空战战术的辅助决策。再配合头盔上的显示系统,智能化操作程度更高,极大地提高了飞机的近距格斗能力。最主要的是,“心神”除了具备所谓的“F3”能力,即“首先发现、首先攻击和首先摧毁”外,将同时具备隐形和高机动性。这是日本独立于美军体系之外,自行创立的新的四代机新标准,让分布于机身各个关键位置的传感器能够及时准确发现目标,并在第一时间内发起攻击。“心神”力争通过这种能力的打造,可以看得远、反应快、打得远,从而占得进攻先机。

五是先进的光传操纵技术。“心神”采用更先进的光传操纵系统,由日本率先开发成功并运用到P-1反潜机上的这一技术,将取代目前国际通用的电传操纵系统,这将使其机动性能更加优秀,且在光传操纵下又具备矢量推力的“心神”无论是急速上升还是下降的过程中都能紧紧咬住敌机。在反应速度上,光传操纵系统比电传操纵系统要快得多,而且准确率更胜一筹。
六是采用国际先进的相控阵雷达技术。毫无疑问,“心神”将采用日本擅长的相控阵雷达技术,因为日本是最早在战机上应用这一技术的国家,还是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最小飞行器上的国家。该机所使用的相控阵雷达,除了看得远认得清之外,还具有电子对抗、数据链等多种用途。有F-2的成功应用经验,有AAM-4的再次辉煌,可以相信尽管“心神”的机鼻锥相比其他机型要小,但是所应用的相控阵雷达功能并不低,再加上分布式感知系统的助阵,这将让其“首先发现”能力更加突出。

以上只是重点述说“心神”的先进之处,因为其很多弱点早已为各界所广知,所以本文一概不谈。通过对“心神”所采用的先进技术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尽管美国对日本采取了几乎是封锁的四代机技术禁令,但是,由于在航空技术上的数十年秘密探索,如今的日本除了在少数如发动机领域较为困难之外,实际上其综合航空能力已超越很多国家,基本已走入世界第二集团领头羊的位置。通过研发“心神”,日本将达到多重目的,再加上如今对和平宪法的突破,完全可以相信日本在军事开发和应用领域将走得更远。(作者署名:军评陈光文)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