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俄军新轮战质优价高 量产速度远落后中国陆军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4月28日晚,俄罗斯莫斯科举行了2016年大阅兵的预演,包括T-14“阿尔玛塔”主战坦克、“亚尔斯”战略导弹在内的一系列俄军次时代主战装备集结在夜间的红场,在夜幕和灯光的笼罩下闪出阵阵寒光,吸引了成百上千莫斯科市民的围观,一睹这些大杀器的真容。
在这些装甲猛兽队列中,有一款颇具现代风范的25吨级轮式装甲输送车吸引了众人眼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俄式BTR系列装甲车的认知,这就是被称为“回旋镖”的VPK-7829型轮式装甲战车。
VPK-7829是俄罗斯军事工业集团公司的新型轮式通用装甲平台,由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研制。阿尔扎马斯是下诺夫哥罗德(高尔基)州南部重镇,在奥卡河支流捷沙河畔,以机械制造闻名于世。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们乘坐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制造的“嘎斯”(GAZ)军车攻克了柏林;在冷战中,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的BTR系列装甲车和AK步枪一样风靡世界,纵横驰骋在战火燃烧之地。
1999年6月12日凌晨4时30分,200余名俄空降兵分乘40余辆BTR-80轮式装甲输送车突发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科索沃普里什蒂纳的斯利季奇机场,抢在英军反应前控制了这一战略要地,充分显示出轮式装甲车辆在快反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与战后西方长期重视履带式装甲输送车不同,苏联更加偏重轮式装甲输送车的研制,相继开发了BTR-152、BTR-60、BTR-70、BTR-80、BTR-82等一系列轮式装甲输送车。BTR系列装甲输送车的出现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符合苏联大纵深作战理论快速穿插突击的战术特点,使苏联机械化步兵师的机动力和突防力呈几何倍数增长。
苏联解体后,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继续在BTR装甲车上做文章,于1993年开始研制BTR-90轮式装甲输送车,该车在BTR-80底盘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车体,安装了一座BMP-2步兵战车炮塔武器系统。其后,该厂又推出了BTR-90M轮式装甲输送车,换装了BMP-3步兵战车的炮塔武器系统,拥有100毫米级别火炮和发射炮射导弹的能力,火力全面提升。但该车并未打破BTR-80装甲车的框框架架,仍然是一种适合突击奔袭的轻型装甲车辆,战斗全重仅17吨,城市作战中装甲薄弱、防御手段单一等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2010年10月,俄《红星报》发表了俄军将领亚历山大的撰文,首次透露了新型轮式通用装甲平台的研制计划。2011年11月,俄国防部以不适用军队需要为由拒绝采购BTR-90装甲输送车,随后发布的《2011-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武器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俄军工企业应于2013-2015年完成新型国产通用化轮式装甲平台样车的研制生产。2013年,阿尔扎马斯机器制造厂宣布开始研制一种叫VPK-7829“回旋镖”的国产轮式通用装甲平台,包括带机枪塔的装甲输送车型、带综合火力系统的轮式步兵战车型、装125毫米滑膛炮的轮式火力支援车型以及带伸缩雷达的装甲侦察车型等多个型号,这是一种充满西方模块化设计思路和俄式粗狂外形的结合体。
亮点一:前置动力舱布局。该车与BTR-70/80/90车族最大的不同是动力系统前置设计。由于BTR系列普遍采用动力系统后置的布局,使载员舱只能设计在车体中部,乘员上下车除了顶部舱盖外唯有从两侧肋部矮小侧门钻出,受到人高马大的俄军士兵长期诟病,也破坏了车辆侧面装甲防御的完整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俄军士兵一窝蜂地坐在BTR装甲车顶部,受到袭击时就快速跳下车辆,而那个低矮的装甲载员舱基本上失去了意义。
VPK-7829“回旋镖”采用当今世界主流装甲输送车的动力舱前置布局,动力舱位于车辆前部的右侧,比邻驾驶员舱,上部有三组装甲盖板保护,盖板下部呈桥型,有空隙不影响发动机进气,右侧为包裹在钢甲下的废气排放口,比BTR装甲车暴露在外的粗大排气管更加美观。一种配置是安装成熟的俄制375千瓦柴油机,另一种是安装功率达到530千瓦的8缸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实现公路最大速度103千米/小时,最大行程达到1000千米。此外,VPK-7829也安装有喷水推进装置,并从BTR的一个内置喷水口变成了2个大直径外置喷水口,可自由旋转调整喷水方向,强化了水上机动性。
亮点二:模块化任务舱设置。动力舱前置带来的好处是可以在车体中后部按照模块化设计理念配置形状规整的任务舱, VPK-7829在车辆中部安装有一座由图拉仪器设计局研制的Epoch Almaty通用无人炮塔,正面为一门30毫米2A42型机炮(备弹500发)和一挺7.62毫米的PKT并列机枪(备弹2000发),炮塔两侧安装有4枚激光制导的AT-14“短号-EM”反坦克导弹,使该车具有5000~8000米反装甲能力。
车辆后部是一个大型载员舱,可以搭载一个7人步兵班,加上一名车长、一名驾驶员和一名炮长,全车乘员10人,与BTR系列相同,除了驾驶员位于前部左侧外,其余人都位于后部载员舱。前部驾驶舱一改过去BTR正面防弹玻璃风挡的设计,改成上翻装甲舱盖,正面有一潜望镜。同时,由于车体侧面需要安装装甲组件,因此取消了已经证明并无用处的侧面射击孔,只在尾部舱门处保留了一个射击孔。该车尾舱门经过精心设计,采用了西式大踏板下翻舱门,而非俄式步兵战车的两侧双开门设计,可以最快速度实现载员上下车。
亮点三:综合防护系统。VPK-7829外形高大威猛,正面和侧面投影也比传统BTR装甲车大得多,这么一个大型装甲目标出现在战场上一定会吸引到各种打击火力,因此加强防御能力是设计者首先要考虑的。该车采用了包括新型主动防护系统、多层级附加装甲、V底防雷结构、宽幅低压轮胎、吊挂式座椅等多种防护设计。最吸引人的是与“阿尔玛塔”主战坦克、“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一样的主动防护系统,与传统的俄制“窗帘”干扰系统软杀伤机制不同,这是一种用于硬杀伤的弹道拦截武器,发射新型拦截弹药直接摧毁来袭导弹,在车辆周围一定范围内形成有效防护圈,这也使“回旋镖”装甲车成为首款安装硬杀伤拦截系统的俄制轮式装甲车。炮塔上和车体两侧、后部都安装了全向的目标探测和告警装置,拦截弹药发射器被集成在炮塔上,无论是步兵战车型还是装甲输送车型的炮塔两侧都安装有单发、双联装的主动防御拦截弹和抛射式烟雾弹综合发射器。
此外, VPK-7829装甲车底盘设计上采用了当前流行的V底防雷构造,可以将地雷爆炸的冲击力有效分散。另外,内部座椅使用了吊挂式,可以缓冲爆炸波,防止其伤害到士兵脊椎。加上较高的底盘、良好的车辆减震系统以及宽幅低压轮胎的采用,诸多综合防雷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在地雷的威胁下保证乘载员安全,同时提高乘坐舒适性。
亮点四:信息化战场管理系统。VPK-7829安装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战场管理、侦察导航以及数据链系统,这也是“阿尔玛塔”车族的共有特点,使每一辆装甲车都成为战场的眼睛、信息的节点,可以实时分享其他车辆探测设备获知的战场态势。这种在战争游戏中普遍提供给玩家的服务却是真实战场指挥员所苦苦追寻的信息感知优势。
未来,VPK-7829还需要尽快完善车族化,利用其模块化设计优势,开发一系列俄军急需的火力支援车、轮式步兵战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抢修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装甲救护车等,以满足对BTR车族相应车辆的替换。
VPK-7829自去年亮相后至今未大批量装备部队,仍然只是作为试用车型小批量装备。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其高昂的采购费用,在俄军当前的财政条件下,一对一替换装备规模庞大的BTR车族是不现实的。“一分钱难道英雄汉”,何况是庞大的军备采购资金。与此同样的还有T-14主战坦克等“阿尔玛塔”车族,俄罗斯陆军转型升级的路途还漫漫无期。
与此相比,中国陆军已经先一步实现了轮式装甲车的更新换代。以国产09式轮式装甲车族为基础的新一代“大八轮”家族早已枝繁叶茂,先后发展出了 ZBL09轮式步兵战车、ZSL10轮式装甲输送车、ZTL11轮式装甲突击车等主力型号,以及形式各异的各种辅助车辆,早已开始了车族化量产,这再次证 明了经济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述的正确性。(作者署名:虹摄库尔斯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