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美军闯南海遭国产化苏27警告驱离 比原版更强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据国防部网站10日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发表谈话称:5月10日,美国海军“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军队当即采取应对行动,海军航空兵2架歼-11战斗机、1架运-8警戒机紧急升空,赴相关海域巡逻警戒,“广州”号导弹驱逐舰、“绵阳”号导弹护卫舰和“临汾”号护卫舰迅即对美军舰进行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国产歼-11成为中国空军的主战飞机

在本次驱离任务中承担空中主力的是海军航空兵的两架歼-11战斗机,而歼-11则是中国对苏-27进行国产化后的产物。本文旨在为大家详解中国在面临内忧外困之际,消化苏-27壮大己方空中力量的历程。

89风波、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之后,西方开始将头号敌人由苏联转为中国,我国周边形势也越见吃紧。在我国周边,以美国为首、部分国家参与,形成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包围圈。台独势力走上前台,进而台独思想成立了台湾政治的主调。台湾军方分别自美、法引进150架F-16A/B和60架幻影2000-5战机。韩国、朝鲜、马来西亚与印尼等国,也分别引进F-16、F-18、米格-29等高性能战机。此时若不再想想办法,解放军空军如果离开广阔的国土,恐怕会真的不堪一击。

中苏关系的解冻,使得苏-27来华成为可能

另一个有利因素也相应出现,那就是苏联与中国关系解冻,戈尔巴乔夫访华,重开中苏交往之门。随后俄罗斯经济恶化,急需硬通货,大量抛售先进武器装备。而我国经济起飞,一拍即合也是很自然的。1992年俄独立之初,俄中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合同总额就已达到了18亿美元。

1990年9月17日,包括多位高级将领在内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参观了莫斯科城外的库宾卡空军基地。此基地是俄罗斯军事航空的重要试飞基地。当时传媒中吹得神乎其神的米格-29做了飞行表演,不想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一架米格-29做低空特技时突然坠毁,机毁人亡。据传当时苏联拒绝了中国购买苏-27的要求,极力推荐米格-29。但中国人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苏-27相比只不过是一个低档前线战斗机。苏-27采用模拟式电传操纵系统,虽然比不上西方数字电传操纵,但比起米格-29的液压操纵有质的飞跃。

苏-27使用的AL-31F涡扇发动机也比米格-29使用的RD33推力更大,在推重比和使用寿命上更是远胜后者。中国绝对不会要差劲的米格-29,而是选择一定数量的优秀的苏-27,配以研制中的国产中等性能战斗机,形成21世纪中国空军战斗机的主力。

沈飞的生产车间出现在央视新闻报道中

中国人一向相信凡事只有“靠自己”才是真正可靠的,而且中国国土辽阔,对战斗机数量要求大,没有那么多钱购买大量的进口货。中国希望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行研制,或者只购买少量的样品,只有在紧迫的情况下才会成批大量引进外国战斗机。

因此中方与苏联/俄罗斯洽谈引进苏-27一开始就立足于引进其生产线。当然无论从学习、掌握的角度看,还是从应付紧迫局势的角度看,首期购买一定数量的苏-27也是非常必需的。1990年11月在中方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关于引进首批苏-27SK战机的双边协议,这是自建国以来数额最大的引进行动,也是苏-27首次对外出口。消息震动了西方,“中国威胁论”一时间闹得有眉有眼。

苏-27UBK双座教练型

1992年6月27日首批共12架苏-27战斗机,其中包括8架苏-27SK单座型和4架苏-27UBK双座教练型,由俄罗斯后贝加尔军区吉达机场起飞,经蒙古于当日上午10时15分安全飞抵中国空军芜湖基地。苏-27正式加入了解放军空军装备序列。1992年11月8日,所有订购的战斗机全部交付,并额外得到了两架供研究测试使用。之后中俄之间继续苏-27的贸易,包括上述12架苏-27在内,中国共有苏-27SK和UBK共26架。1995年中国采购第二批,但型号变为更先进的苏-27SMK,共24架。另一个说法是到此时中国获得苏-27SK和UBK共48架。

随后军方与航空制造部门之间展开了仿制苏-27的争论。空军认为用苏-27替换歼-6、歼-7机群是非常有效而快捷的办法,而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短期内无法装备服役。但对于航空工业部门,研制自己的战斗机意味着保持国家航空科研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因此航空工业普遍希望将苏-27上获得的先进技术用于改进国产战斗机,如用AL-31F发动机装备歼-10战机,用R-27、R-73空空导弹装备歼-7、歼-8。因此航空工业部门认为仿制苏-27将直接影响到国内的项目。此外,航空行业内部还存在着畏难心理,部分人员甚至抱着歼-8II不放,认为无需仿制苏-27。之后中央作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决心,既要独立研制新一代战斗机,又要尽快将苏-27国产化。国产化的苏-27将命名为歼-11。

在国产化过程中,中国换装了新型航电设备增加了其作战性能

俄罗斯其实不想出售生产线,只想出售成品赚钱。中方谈判时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得不到生产线,采购量将不超过48架。1993年,双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术,帮助中国企业联合生产苏-27,基准型号为苏-27SMK,引进设备金额约1.5亿美元。1993年10月中央军委将苏-27正式列入空军装备发展序列,由沈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仿制生产。1993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解放军总参装备部联合发出关于仿制苏-27与AL31F涡扇发动机的文件。苏-27战机的改装仿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获得国产苏-27的主导权,让沈飞公司绝处逢生。根据协议俄方分三年提供120套散件,由沈飞公司负责组装,并按20%的年进度将苏-27国产化。俄方将提供技术支援与人员培训,并与中方合作改建沈阳飞机工业公司。

中国在引进苏-27SK后为提高航电系统效能而自行研制了歼-11B

苏-27的国产化是分多个步子走的,开始时进行进口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最后仿制雷达、发动机,全面实现国产化。最初将采用散件组装的形式,至2002年组装已获得成功。此后进而谋求提高国产化程度,逐步加入自己的产品和改进,例如优于俄罗斯相应产品的国产电子设备等,最终彻底提高国产歼-11的技术水平。从俄罗斯订购的SK成品机在80架左右,整个协议的金额约在60亿美元上下。1996年,俄罗斯正式批准了向中国出口200架苏-27SK战斗机生产许可证的合同,总价值25亿美元(一说60亿美金)。

1998年12月16日,沈飞组装的苏-27成功首飞,首席试飞员为空军第一试飞大队大队长付国祥。军委领导亲自观摩了首飞过程。这标志着仿制苏-27工作的第一个胜利。(作者署名:空军之翼)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用户1139971785 9
天天扯蛋,换了几个字,又来吹B
福建龙岩
回复TA
艾莱拜莱 7
处心积虑想搞垮中国,内部搞不垮就武力威胁,美国招数用尽,中国越来越强。
广东广州
回复TA
tyzxm 6
没有俄罗斯就没有中国空军的今天!感谢俄罗斯!
山西太原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0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