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欲在南海3千米深处建一基地 用途诡异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在2015年新华网公开报道了上海计划2020年在深潜、深测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文章中提到了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与彩虹鱼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共同研制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项目。该项目计划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全海深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实验室由一条5000吨级的科考母船、一台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一台万米级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和三台全海深着陆器组成。如天际空间站是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一样,深海实验室代表了海洋领域的前沿核心技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
中国现在大力发展载人深潜技术,很多已经可以投入实际运用,某敏感海域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练兵场”。据彭博社6月8日报道,中国将集中力量建设南海深水实验室,对水下的矿藏进行研究,同时也可能用于军事目的。IHS简氏信息集团(一家于1898年由佛瑞德•詹恩创立的英国出版业者,现总部位于伦敦)的分析人士也称,中国已计划打造一个被称为“水下长城”的传感器网络,以探测美国和俄罗斯的潜艇。

美军巡航导弹潜艇现南海周边
2015年开始美军攻击型核潜艇频频出入第一岛链;同时,第二岛链的潜艇力量也显著增强。攻击型核潜艇是美国海军进行远海干预作战的骨干力量;央视对美国海军官方发布的消息梳理后发现,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美军核潜艇频频出入第一岛链,在太平洋的部署强度明显加大,2015年6月23号,美军潜艇“密歇根”号抵达韩国釜山;7月15号,“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休斯顿”号抵达新加坡;7月27号,同样属于“洛杉矶”级的“杰克逊维尔”号驶抵新加坡;11月4号,攻击核潜艇“基韦斯特”号抵达苏比克湾;11月5号,“弗吉尼亚”级潜艇“北卡罗来纳”号抵达横须贺;12月23号和今年1月5号,另一艘攻击核潜艇“夏洛特”号先后停靠日本神奈川县的横须贺和长崎县的佐世保。
此外,美军潜艇在第二岛链的部署也日益夯实:华盛顿州部署了13艘核潜艇,珍珠港部署了18艘,关岛部署了4艘,在太平洋方向部署的核潜艇数量已经占到美军潜艇总数的一半。
军事专家尹卓表示,攻击型核潜艇是美国海军的核心力量,是其进行远海干预作战的骨干力量。它首先要保障美国部署在横须贺的核航母的安全;其次,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也是攻击型核潜艇的重要职责,美国的攻击型核潜艇长期在中国近海活动潜伏、监听、收集数据,并悄悄跟随有关国家的大型水面舰艇。同时,攻击型核潜艇还要承担战略反潜的任务,和平时期对其他国家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进行跟踪,摸清对方的巡逻区和发射区,战时则担任消灭对手的任务。

如果中国成功在南海3千米深处建立深海实验室,在未来的深海作战项目中,军方可在深海实验室部署深海反潜战监视系统,新的声纳系统将工作在深海中被称为“深海声通道”的区域,该通道在水下3000英尺,此处的水冷、安静、密度大,声音传播慢。在这种环境下解放军可远距离探测上方的敌人潜艇。而深海实验室不受海面恶劣风浪环境制约,可长周期、全天候在水下监测敌人潜艇避免自己的航母及其护航舰船免受敌人潜艇攻击!(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