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俄拒售拦阻索给中国航母 一国家出手相助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发展航母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为了研究航母,我们可谓费尽心力,从收集到各类图纸资料,到拆船厂中测绘待拆解的旧航母,直到从购回航母舰体,才开始打造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也许有人认为,那只是继造,没什么难度,其实现代航母是非常复杂的,所谓的继建工作,几乎都是航母技术之中,最关健最复杂的部分。

仅就航母之上,与航空作业之中,舰载机着陆相关的技术,即至少包括有:进场指引系统,光学辅助助降系统,阻拦索,以及阻拦网。每一项技术都是非常有难度的,几乎都属于专用技术,许多为想学都没地方学的类型。 当年,我们曾经找到俄罗斯采购航母建造成需的材料及设备,其中就包括阻拦索,结果俄方同意出售其它东西,却唯独不给阻拦索。这是想欲除中国航母发展吗?无论什么原因,反正我们都没有拿到所需的东西,只能自行开始研制。 所谓阻拦索其实就是一根钢缆,看着简单,全世界也没几个企业能生产的。与岸基飞机着陆时可缓慢减速平飞不同 ,舰载机着陆必须加速着陆,一旦阻拦索尾钩未能挂住舰载机,必须能快速拉升复飞。因此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要把时速300公里舰载机勾住并在极短的时间和距离内把舰载机速度降低为0,还对阻拦索本身的要求就不低,不仅需要直接承受舰载机尾钩的冲击力和阻拦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抗疲劳连续工作性能,硬度和韧性的要求对阻拦索材质工艺提出严苛要求。此外,整个阻拦索系统还得保证在整个过程中符合人类和机体结构强度所能忍受范围内,不是光阻住就行,必须正好合适,这就需要一整套的控制标准等,仅这个就需要大量的试验与研究。

这东西技术难度确实不小,但也谈不上有多难,造这东西需要的不是什么先进设备,或特别的技术,主要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非常需要耐心来研究。中国已拥有相当的技术基础,各类技术领域都有不错的水平,也就缺少相关的经验,只能算是麻烦。 我们对阻拦索技术很早即开始关注,也多次接触,拆除“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时,即对其阻拦索机构进行过测绘研究,后来又去乌克兰的特尼卡试验场,研究过那里的陆基训练用的钢缆系统,也收集过不少相关的技术资料等。这时乌克兰,我们的老朋友又及时相助,别看乌克兰现在造不了,但是它拥有相关方面的材料专家、力学专家、工艺技术专家,于是有了庞大的外方专家助阵,问题就简单多了。

相关生产企业经过了大量试验,据说仅磨合试验,即经过上千次,最终中国军工终于造出来了一根符合军代表室要求的阻拦索及整套装置。 据说,当相关消息传到俄罗斯时,俄方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感到后悔吧!至于当时拒绝的原因,至少三种不同的说法,有说:根本不想给;有说:想借机加价;有说:相关生产出了问题,俄方无法按期交货。如果根本不想给,那么最终图谋破产了;如果想借机加价,那就是错失发财机会;如果是生产不出来,那更要感到耻辱了!

一个小小的拦阻索,只不过是整个航母之上的一个分系统下面的一个子项目,无数个这样的项目汇集到一起,才是真正的现代航母,这应感谢,那么为中国航母而努力工作的人们,无论他的工作是什么,贡献有多大,都应赢得人们的敬意!(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最潮搭_配工坊 26
很多技术及武器装备都是乌克兰提供的,赞一个!
河北承德
回复TA
用户5782312377 20
向默默为祖国作贡献的最可爱的人致敬。
河北石家庄
回复TA
5606196929 13
赞同乌克兰是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代表祖国感谢乌克兰
广东深圳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258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