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这款武器出现后才令俄改变主意出售苏35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如果提起苏35,一个让大家讨论太久的问题,为是否应进口它进行辩论,猜想其进口的原因。其实俄方也同样犹豫不决,确切的说,一开始并没想出售苏35战机给中国,与中国进行采购谈判更多为了做广告,直到中国的歼20试飞进度越来越快,服役进入倒计时,俄方才意识到不能再拖了,这才改变主意签下了合同。俄方一直担心中国的仿制,再具体一点就是苏35的雷达,那是俄方最好的雷达了。相比之下,苏35的结构设计与发动机没什么可担心的。

中国的歼20出现之后,俄方意识到,中国的航空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俄方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近年以来,中国在发动机技术上的进度,让俄方明白再在发动机问题犹豫,那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了。让俄方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歼20所安装的最新一代雷达有可能超过俄方了,这才促成俄方放下顾虑,要抢在优势完全消失之前,抢赚一把。

中国机载雷达技术水平较差如何只是一种印象了,实际上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在相关技术领域进入高速增长期。最先注意的,应是歼轰7,或者飞豹的雷达系统,它最早采用232H单脉冲多功能火控雷达,随后为JL-10A型机载火控雷达,目前应为328甲雷达。

232雷达不用提,学习阶段的产品,JL-10A才是真正毕业作品,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子:神鹰,为脉冲多普勒雷达,拥有11种工作方式,可完成多种任务,对空、对地、对海以及辅助导航,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雷达。它的性能参数看似不高,搜索时,上视80千米,下视54千米;跟踪时:上视40千米,下视32千米;其实真正的绝活为雷达成像功能,即将雷达探测到的地面信号转换成图象,并显示输出在屏幕上,这可是真正考验雷达技术水平的东西,JL-10A的原型机在1995年时,第一次实现,至2001年3月,当把评定成像水平的主要指标多普勒锐化比达提升为32:1,让飞行员可以在夜间仪表飞行时看清桥梁,山沟,岩石等。2004年,又增加合成孔径成像功能,将锐化比提高到48:1的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功能对攻击机来说,属于决定性的关健技术,飞豹正是凭借这部雷达成为舰艇杀手,担当反舰作战的主角。

也就是在神鹰逐步成熟的同时,我们完成了328型雷达,这是相控阵雷达,英文:AESA,现代雷达的标准规格,尚无比它更好的雷达类型。相控阵雷达采用电子的方式控制组成天线的单元的相位来实现天线波束有空间的扫描,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较大的空域进行快速的扫描,真正实现多目标搜索、跟踪和攻击,并且实现多种功能,即在对空工作的同时,进行对地/海搜索等其他工作,同时由于波束的可控性,让雷达可以在主要威胁方面集中能量,以提高探测距离和对隐身目标的能力。

早期的AESA非常巨大,根本无法机载,机载的研究则为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为了简单一点,刚开始研发的几种都是无源式的,但是有源式等是主要方向,投入实用为90年代以后的事情,比如:F22的AN/APG-77。328雷达中国自研的相控阵机载雷达,1993年开始,1999年完成第一阶段计划,2002年9月已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进入试验阶段,后来发展为328甲全固态机载相控阵雷达,大约在2008年左右,开始进行装机试验,从时间点上说,中国与国外差距并不大。如果结合,最近公开报道中的信息,中国已在2010年左右,完成了相当于AN/APG-77水平的雷达,它很可能就是328甲。

关于它的性能,有过这样一个表述:探测距离达到对空探测大型目标的距离超过200公里,对地对海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可以在250公里的距离上锁定的大型军舰,这可能只是早期的型号,还是对海模式下,还是至少为5年以前的资料,目前性能水平如何不明。

目前歼10等新型战机在改进中安装都是相控阵雷达,可惜型号与性能不明, 但是性能至少在328甲雷达之上。至于歼20则为一种全新型号的雷达,绝对要比美制AN/APG-77更好,据称它的T/R单元达到1800个以上,比AN/APG-77还要多。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后可以让国产战机看得更远、打得更准,执行更多的作战任务,通过全军综合数据链和国产预警机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那么完全可以压制和抗衡周边国家和地区装备第三代和三代半战机带来的威胁。(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