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中国一地曾被23枚核弹瞄准 直到这款导弹出现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一城市曾被二十枚核弹同时瞄准:美国发现中国只专心做这件事

长期以来中国就一直面临着来自周边或者其他大国的核弹打击的实际威胁。根据美国《纽约时报》解密的最新文件来看,中国的北京曾经甚至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最多被23枚核弹头同时瞄准过;而此前曾有《华盛顿邮报》报道过,美国历史上曾经4次准备使用核弹头对中国发动打击。正因为如此,才凸显出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急迫性,尤其是当中国在1980年成功进行“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全程飞行试验后,其他国家才彻底掐死想要对中国核打击的念头,毁灭之战的大幕终究没有拉开。而“两弹一星”工程作为中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90年代的一项跨度长达40年的长期工程,也因为其取得成就和为中国的杰出贡献而为世界钦佩。美国评价中国的“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屹立世界东方的根本,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的高。

研发洲际弹道导弹究竟有多么难?已经得到确认,具备发射洲际弹导弹的能力的国家只有,美、俄、英、法、中五个国家,尽管印度还有其他国家声称自己已经研发出了洲际弹道导弹,不过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进行过洲际弹道导弹的全程发射实验,所以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们具备了该项能力。一般来说,洲际弹道导弹的射程至少要满足8000公里以上,才能称得上是洲际弹道导弹,不过法国算个例外,5000公里就算洲际弹道导弹了。但就是这样缩水目标,仍然再也没有人达到。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发难度确实太大了。

如果说发射火箭算解决了弹道导弹40%的难题的话,剩下的60%就是把弹头安全送回来-再突入大气层过程。抛开末端拦截武器以外,就说让重量达数吨的弹头以超过5马赫以上的速度突入稠密的大气层时,会遭遇至少3000度的高温,速度越高温度越高,最高可达6000到7000度。这个时候就需要考验弹头再入装置-隔热罩的设计。隔热罩这个需要考虑弹头的气动性能和材料性能,大国通常都是建立超高声速风洞并附加加温后的气流来模拟这一过程。一般建立的都是5到10马赫的跨声速再入风洞。因为这个过程中,随着大气层稀薄程度的不同,再入时的温度也不同。还要减少内部的震动和可能的冲击,想通过靠火箭点火的那样的方式考验再入隔热罩性能只能验证温度可行性,震动,变化都不可行,更别说获得完善的弹头再入数据。除了五国之外,只有印度和日本模拟进行过再入返回实验,但是返回的不是弹头而是特制的返回舱,只能说他们有了基础研究数据,也不代表他们具备了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还有一点不容小觑,就是核弹头的小型化。尽管洲际弹道导弹可以发射常规弹头,但是只要洲际导弹升空就会触发大国的核警报引发核预判,甚至会引发核反击。所以要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实验前,都需要提前宣布相应消息。这样费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核威慑力,不发射核弹头是绝对不行的。要发射核弹头,你就要原子弹的小型化,普遍认为门槛是在500千克左右。根据美国最为经典的W88核弹头来看,当量在47.5万吨左右,命中精度可达100米以内,其质量为200公斤左右,这个是世界性能最强的小型化核武器,国外防务专家猜测中国的核弹头也大致在这个水平。可环顾四周,除了美、俄、中三国能够把核弹头做的200公斤左右,其余国家500公斤都非常勉强。之前也有人称印度做到了500公斤的水平,不过没有可以信服的证明。在小型化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观察爆炸投射镜的制造,个数越多量量理论上越大,或者面积越大个头越小,水平也就越高。不过就目前来看,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称有弹道导弹能力的国家拿出来的这个球体,都是玩具装置,不具备实际装机的可能性。

就算你拿出了500公斤的小型化核弹头,你导弹的运载能力如何呢?中国的东风-5A洲际液体弹道导弹最初能够搭载2个小型化弹头,推送能力达1吨以上,这还是32.6米的长的大型火箭。无论是印度还是其他国家都没有战士过如此长度的火箭,更别跳过液体火箭直接掌握大推力固体火箭了。还有就是美、俄、中等5国都进行过小型化核弹头的地下核试验,中国进行了超过40次,美俄甚至多达200多次,没有这么多的原始数据积累,单纯依靠电脑模拟是绝对不可能解决所有技术问题的。

所以综上所述,哪怕再有国家自称研发了洲际弹道导弹,也可以套用上面这些参数指标项来检查他们的是否果然具备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纸糊一般。而且现在美、俄、中三国都在加大反导系统的建设,在如此绵密的反导网络下研发一款初级水平的弹道导弹,发射的成功率能有多大呢?这个过程就是个盖楼的过程,周围人已经建立了摩天大楼而你还处于二层小楼还没封顶的状态,这么早宣布自己能造摩天大楼有意义吗?真因如此,更突显了中国在近60年前开展“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性。没有“两弹一星”,中国连盖楼的基础都没有,更别说有现在的摩天大厦了。(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用户5949562623 6
最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挺过来了,感谢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无私的奉献,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任何想要破坏我们现在生活的人都要打败!
内蒙古呼和浩特
回复TA
老牛一样的男人 5
我是一个低调的人,看文章从来不喜欢评论,但是今天我注册了个账号,就是想骂骂那些汉奸,这么好的文章你们在喷什么?草你们吗的,自己不行就骂政府,你不行不发表别人不行,两弹一星就是伟大,中国加油!
天津
回复TA
JamesxMartin 5
无时无刻 我都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无限的骄傲和自豪
广东深圳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107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