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美国曾白送中国大宝贝 助中国跨入无人机大国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的无人机研发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那时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款军用无人机的研制,也就是:长虹一1/无侦-5无人侦察机,一个早已退役的型号,不过做为为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开端,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它的研发史。

谈及它的历史,那么必须提到美国曾“白送”中国的美制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上世纪60年代的越战时期,美军为实施侦察任务投入了当时刚刚研制的BQM-34“火蜂”无人侦察机,除了侦察越南之外,也使用它对中国进行侦察活动,自然屡次被我军击落,于是残骸被我们当成礼物收下,这真是“白送”的,我们连张收条都没给美军。后来因损失惨重,美军不敢派无人机接近中国上空,不过我们已经收获了不少美制无人机的残体,别看都摔坏了,但是每一个都是“大宝贝”,我科研人员对其进行非常认真的研究,对于无人机技术有了非常多的了解,帮助中国跨入无人机研发俱乐部。后来决定对其加以仿制,研发中国自己的无人侦察机。

1969年,在美制无人机的基础上,经过历时10个月的修整、改装、试制,中国第一代无人侦察机:长虹-1,也称:无侦-5,完成设计定型,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仅仅无人机本身完成了,还需要研发相关的地面监测控制系统等。这个东西我们可没有缴获,也没有相关的资料,那时相关的技术被美军视为绝密,实施完成的封锁。但是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终于研制出了配套的无人机地面控制站,该系统具有400公里自动跟踪的能力。于是长虹-1,于72年11月28日实现首飞,随后进行了大量测试工作,最终于1980年定型正式装备部队。

1980年时,长虹-1正式定型,这时的性能参数为:翼展9.76米,机长8.97米,机高2.18米,空机重106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1700公斤,装备一台涡喷11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8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 17500米,航程2500千米,最大续航时间3小时。由于地面跟踪系统的限制,它的最大实用半径为400公里,不过采用自动飞行控制的话,则不受此控制,仅受航程约束了。

长虹-1可用于军事侦察、高空摄影、靶机或地质勘测、大气采样等科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时,我军曾在西南边境作战时期,使用它进行首次实战使用,成功地收集到了情报。以今天的标准来说,它的性能并不出众,但是借助于它的研制,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无人机研发体系,从而成就了今天的无人机大国地位。

本世纪以来,无人机技术兴起,应用从早期的侦察,扩充展到攻击等领域,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中国无人机技术在最近十年时间内,也呈现了由弱变强的改变,如今无论是民用无人机,还是军用无人机,中国都占据全球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在无人机领域, 中国已成为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先后向阿联酋等美国盟友国家出口了多款无人机。(作者署名:麦田军事观察)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