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放军攻坚利器威力足 高不成低不就竟成鸡肋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PF98式火箭筒是一种重型反坦克、攻坚武器,它首次使用了简易火控系统,主要配备解放军营、连级步兵部队。不过由于研制时性能指标与时代脱节,导致系统过重且不能击穿第三代主战坦克正面装甲,也使该系统成为解放军现阶段一种无奈的选择。
PF98式火箭筒在1999年12月20日在驻澳部队装备中公开亮相,2000年8月1日在香港向公众展示。PF98式120mm反坦克火箭系统是一种步兵分队的大威力火箭筒。它口径120mm,最大单件重(发射筒)不大于10千克。有连、营两种型号。连用反坦克火箭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连用瞄准镜、连用微光瞄准镜和连用三脚架组成,肩射为主,也可利用连三脚架架射。营用反坦克火箭主要由发射筒、火箭弹、击发机、简易火控系统、营用微光瞄准镜和营用三脚架组成,简易火控反应时间小于10秒,方向射界360°,高低射界-6°~30°。两型号均配备了破甲弹和多用途弹。
破甲弹是主弹种,弹重6.28kg,串联战斗部,主战斗部紫铜药型罩锥角60°,等壁厚,装聚黑-2精密压制药柱,垂直破甲厚度800mm或230mm/68°,击穿带反应装甲的北约三层重靶以后有一定的后效。发射初速246m/s,新设计的续航发动机使得该弹在小于6m/s的横风中射击,1000m内的风偏量不用修正,极大地提高了火箭弹战场适应能力。在连用发射筒上有效射程400m,在营用发射筒上有效射程800m。
多用途弹重7.6kg,战斗部采用自锻弹头破甲技术,内装聚黑-2炸药,紫铜药型罩锥角140°,等壁厚。多用途弹的初速为205米/秒,在55°着角时的破甲厚度为400毫米,随进5.5毫米钢珠120多个和可燃金属锆,后效明显。弹头外套杀伤环对人员密集杀伤半径为25m,最大射程2000m。

PF98式火箭筒缺点:一、地形环境制约;PF98式作为一种高初速的火箭弹,发射装药多,发射噪音大,后喷厉害,危险界大,发射时火箭筒正后方100m、左右各70°有后喷物,阵地选择必须避开人员、障碍、易燃物。发射筒后方10m,左右各40°范围为喷火区,要特别注意不得有人员、障碍、易燃物。如此大的危险区,让PF98式火箭筒在选择阵地时非常困难,特别在城市、登陆滩头等狭窄环境中更难。
二、重量大;全系统沉重,发射筒将近10kg,4发破甲弹重量就超过25kg,装备到营、连,采用“一射手配备两弹药手”的编制。系统沉重,机动能力差,发射小组编制大,导致作战方式不灵活。69-1式火箭筒在紧急条件下可以一个人携行、发射,PF98式不具备此能力,却配置到一线的步兵连,存在着“冲不上、展不开”的严重问题。由于系统沉重且是多次使用,发射暴露以后不能迅速转移阵地,容易被敌人报复压制。
三、不具备反第三代MBT能力(M1Ax,豹二A5,6等),只能反工事,和二代坦克
PF98式重型120mm火箭筒破甲弹用的是单锥药形罩装药结构技术,破甲深度为6.67倍口径;PF89式单兵80mm火箭筒破甲弹采用双锥药形罩技术,破甲深度为7.85倍口径,PF98明显是技术退步。PF98口径大了50%,发射全重大了约332%,破甲深度只提高了27%。却也无法击穿M1A2等第三代先进坦克正面装甲,800mm破甲威力对付第二代坦克有剩余。而PF89式可以配备到单兵,灵活轻便,628mm破甲威力同样也能够对付第二代坦克。对于M1A2等第三代坦克,PF98机动性差,还不如PF89式尚可迂回到侧面给予打击。

同样都是重型火箭筒,中国PF98式和瑞典AT-12T口径相同,重量多出至少14%(2kg),破甲能力只有后者的84%,可见也不先进。中国PF98式是一种多次使用的重型火箭筒,发射以后携带超过10kg的发射管转移,自然安全性不比一次性使用的AT-12T。目前国内很多谈及PF98式火箭筒的文章都避免和AT-12T比较,战斗全重等数据也未见资料公布。多用途弹400mm/55°的破甲能力也过高,令人匪夷所思。
其实这一点也是意料中事,随着三代坦克普遍装备先进装甲和主动防御系统,对于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来说,正面击穿已经是难上加难,一味地靠增加口径更是通向死路,所以攻顶模式才能成为主流,高超音速动能穿甲则成为未来的趋势。而作为一个反工事武器,120mm又显威力过剩,所以98式火箭筒是一个高不成(不能反三代MBT)低不就(反工事)的武器。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军工试图把反坦克和反工事功能合二为一,样样通等于样样松。(作者署名:鼎盛军事)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