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解析东风26导弹前方之路 装一设备打航母更准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同“东风”-21D相比,“东风”-26的射程大大增加。就不禁让人会问,我国会不会进一步研制射程超过这一距离的新型反舰弹道导弹?我国的弹道导弹技术在全球并不算最先进的,除了射程之外,其实还有许多其他的改进空间。

弹道导弹一般只需要增加一点推进部,就可以实现更远射程。我们可以看到,“东风”-21D和“东风”-26相比只短了约一个车头长度,但射程却增加了1000多千米,因此今后要发展更远的射程完全不是问题。但射程远了也意味着被拦截的概率增加,更远的距离上会有更多的拦截机会,受到更多枚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武器的拦截。

特别是最脆弱的中段和初段会给反导系统留下许多机会,今后为了对抗减少被美军发现概率,新的改进型反航母弹道导弹有可能会采取飞行推进段在大气层内就结束这样的速燃发动机发射模式。各类伪装技术减少电磁主动和被动辐射信号等措施都能有减少美军反导系统的预警时间、发现和识别概率,从而增加突防概率。东风-26型反舰导弹除了射程之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系统更加完善

反舰弹道导弹作为一个反航母作战的系统,包含了情报获取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三大模块,缺一不可。今后的发展一定是不断的在天基传感器上进行能力拓展,增大其作用范围和扫描精度,防止“木桶原理”的出现。

如果中国真的解决了全球监视和2小时以下重访率、图像处理速度等问题,那航母真是到哪儿都不安全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会大量发射海洋监视侦察卫星和SAR卫星以及光学侦察卫星。光学侦察卫星寿命有限,交战时往往要根据作战需求临时密集发射大量低轨卫星辅助侦察。

为了让卫星能够及时上天、入网、使用,与其他军种一起作战,就需要一个高级的作战指挥部统筹所有的作战行动,平时在卫星发射场常备卫星,战时紧急发射,这些卫星的维护,使用等任务都需要一支专门的部队。此外,对航母进行侦察的“告密者”型拖船也应当加紧研制,在战时能够对美军天基卫星雷达、红外信号进行干扰的设备也需要这一军种去独立操作完成。

弹头更加多样化

虽然携带轻诱饵等方式可以作为一种突防策略,但毕竟要占用有限弹头空间。且只要拦截弹足够,东风-26总可以被击中,而在再入大气层后,因为要涉及到调整弹道和进行雷达扫描,也是相对较为脆弱的,因此就需要在最脆弱的中段添加一下复杂机动来避免被有效杀伤。

助推-滑翔弹头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成功避开弹道导弹拦截区。目前中国已经掌握的技术里最成熟的便是滑翔导弹技术,这是一种将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结合起来的技术,先将弹道导弹推进到一定高度和速度后,推进段脱离,留下弹头独自飞行。弹头上装有弹翼,导弹再入大气层后,可以利用弹翼的升力在大气层内进行滑翔,速度快而高度低,大大缩短了美军预警雷达的发现距离。而较快的速度和弹翼的综合调整也使得其既可以告诉突防又可以绕过防守严密的拦截区域,从防守薄弱的地区突击,因此突防成功概率很高。

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实验了4次高超音速飞行器,均是此类。另外一种弹道叫做“桑格尔弹道” (sanger),其原理与钱学森弹道完全一样。只是在弹头再入大气层时,弹头上的弹翼调整偏转角度给予导弹一个向上的升力,于是导弹再次跃升脱离大气层,而后由于重力的影响再次返回,在大气层边界形成一系列的波状飞行轨迹,犹如打水漂。这样的飞行轨迹使得反导系统的火控计算机无法预测其位置,导致导弹无法击中。

东风-26的弹载雷达需要对航母进行扫描得出二维图像进行数据库对比才能进行打击。实战中,航母的护航舰艇为了保护航母,可能会安装一些角反射器或者有源、无源的干扰手段,使得其雷达回波信号强烈程度达到甚至超过航母,造成东风-26打偏或者打错。为此,中国可能会在东风-26上加装红外成像设备辅助制导,但因为在高速飞行时导弹的热量非常高,因此如何在高热信号将航母红外信号成功滤出,将是今后信号处理重点发展的方向。这需要挤占弹头空间。

此外弹载雷达应当具备一定的电子干扰能力以干扰NMD的末端火控雷达增大突防概率,但电子干扰波形发生器也会挤占弹载空间,最好的办法是装配末端制导的共享孔径的相控阵雷达。该雷达工作于X波段,在发射雷达脉冲的时候可以同时发射干扰信号,这样就能够减少体积矛盾,F-35上的雷达就是此类。此外如果还有ELINT设备在弹仓内与该雷达配合使用还可以对拦截弹进行探测,及时进行机动躲避,装置与弹载计算机一般会被集成到一个舱内,叫做突防舱,但在一个弹头内装配突防舱、质心控制器、战斗部、矢量喷口等各个部件,每一个都需要电和空间。这就带来了矛盾。

高超音速突击航母只有在解决了黑障问题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解决。目前解决黑障最有可能实现的办法就是在弹头上加装一个磁场,将高速飞行时周围空气被电离的粒子推到不妨碍雷达探测的区域中去,但这种方法对弹头的电源和空间又提出了更高要求。

解决电力和空间矛盾

有人会认为一个较好的办法就是采取核战斗部,利用极小的空间实现大的爆破能力,同时可以用剩余空间按照其他设备。但这一方面需要核武器小型化的成果,另一方面美军航母一旦被核武器击沉,其强大的核反击马上就要开始,中国目前还无法和美国进行对等的核大战。虽然东风-26实现了核战斗部和常规战斗部的通用,但核战斗部是否也安装了末端制导设备,还不得而知。因此东风-26的核战斗部可以作为威慑,却不能用于实战。

结论

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走过两个型号,虽然目前作战体系还不是很完备,但已经对美军军事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任何一个明智的指挥官都无法忽略这些导弹带来的威慑作用。或许最终的结局是,两个有核国家不会真的打起来。(作者署名:雷曼军事现代舰船)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undefined

抢沙发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514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