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建载人空间站并开始卖门票 唯独不卖日本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根据日本共同社7月28日的报道称,中国已经确认了将会开放自己的“天宫三号”载人空间站给联合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太空载人实验的机会。而且中国递交相关提议的是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一个联合下属专门制定成员国之间太空合作的专家小组,只是提供咨询服务,并无权决定谁能有机会登上中国的空间站。因此,日媒认为,中国此举是在对外“售卖”自己空间站门票,而这个门票的抢购名单上,现在已经有了俄罗斯、美国、甚至还有欧洲和巴基斯坦,唯独没有日本。

其实中国早在6月份就递交了相关文本,不过并不引人注意。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日本人率先发掘出来了。日本人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的载人空间站呢?空间站作为利用太空重要节点,谁能掌握谁就或许能够在下一代新材应用和制造上获得领先。在几乎失重的条件下生产CPU的核心材料晶圆成功率极高而且损耗率却极低,至于生产光纤可以几乎无尽长度而不用担心重力影响,还有诸多新材料应用。因此,中国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就是从神舟飞船外面取回了一个太空材料试验盒,主要检验的就是太空始终条件生产材料产品的可行性。既然好处这么多,自然谁都想去太空一试身手,但是非常可惜的事,就现在来看只有美、俄的航天员能常驻国际空间站,其他国家基本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升空分配的,其中最早的六家中就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本主要制造了国际空间站的“希望号”实验舱-也相当于承担了国际空间站15%的制造份额。因此也让日本参与到这个国际项目中,积累了一定的太空经验。

但是国际空间站毕竟已经进入到“后空间站时代”,尽管不断延寿,甚至美国和日本方面计划延寿到2028年,但是这个庞然大物在天上天天经受着太阳高温的炙烤和近乎绝对零度的“冰火两重天”的考验,结构材料甚至出现过脱落和撕裂的情况。美国方面计划是在2024年以后,把国际空间站一口气推倒高轨上,成为一个无人值守的太空大卫星。毕竟每年要维护国际空间站就要花费35亿左右美元,对于各国来说现在拿出这笔钱都不算容易,这也让人对国际空间站的未来充满担忧。

如此来看到了2025年全球能用的载人空间站也就剩中国的“天宫”了。所以当中国一公布自己的“天宫”载人空间站计划时,就引起了多国关注。尽管目前来说中国“天宫二号”载人实验室还尚未升空,很多核心实验还要在2016到2017年进行实践上的充分验证后才能真正应用到“天宫三号”上。比如核心舱6个气匣舱位的连接系统,以及展开后长达数十米的机械臂,以及整个空间站出舱活动系统等等,都需要在“天宫二号”上进行验证和检验。不过由于中国航天一向的好口碑,“天宫三号”还没上天已经引来多国要合作了。毕竟“天宫三号”是全球目前为止,唯一提上案头准备建造的新航天站。

最早要来合作的其实是欧空局欧洲航天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韦尔纳已经邀请中国参与到国际空间站项目中,并且就未来的航天合作展开进一步的沟通。其实早在2014年欧空局就提出了想要跟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展开合作。下一个自然是俄罗斯,俄罗斯在2015年就表示希望能够参与中国载人航天项目中的意愿,并且中俄的航天合作由来已久,自然没有问题。还有就是美国,尽管美国国内强烈反对欧洲跟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展开合作,但是NASA却是跟中国航天合作最紧密的西方国家之一,甚至当中国飞船升空的时候,第一个发来贺电。可以说,尽管中国的“天宫三号”可能要到2022年左右才能建成,但是各大航空大国之间,已经开始为中国空间站的“门票”开始抢购排队了,毕竟谁也不想在载人空间实验中落后。当然这也是中国彰显国际合作的时候,首批外方宇航员可能会有跟中国关系极铁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总统甚至直接提出请中国培训1到2名航天员,中方已经应允了。

日本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就算日本想买“门票”也找不到地。由于长期以来和中国航天的合作局限于国际开会打个招呼,从来没有深入合作过。因此日本航天和中国航天没有任何高层接触,更别说日本主动表示想要参与到中国“天宫”空间站的运作中的事了,根本没有渠道。当然还有一条路,通过上文提到的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司向中国发布申请。不过人家建立的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事业,日本也不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一点不能忘记,日本现在要拒交联合国会费,这个外层空间事务司就是靠着会费过活的地方,因此日本有可能通过这块申请到吗?日本现在是想买“门票”,压根找不到没地买。以前日本还有想开发自己载人飞船的计划,不过现在也完全放弃了。到了2025年,除非日本自费乘坐商业航天飞船,要不然载人航天事业可能就此要放弃了。但是就算乘坐商业飞船,那也是要跟空间站对接的,对接中国空间站是上去呢?还是不上去呢?(作者署名:无名高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