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军事 军事深度

深度:F35部署中国周边怎么办 可用三招将其击落

新浪军事

关注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据9月12日外媒报道,韩国政府为了应对朝鲜威胁正在考虑在原订购40架F-35A的基础上再增购20架。与此同时,日本的首架F-35A已经在上月24号成功首飞。而美国也计划明年在日本岩国基地部署F-35。可以说,隐身战斗机F-35的威胁已经从“将来时”变成了“现在时”。那我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隐身是战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因为隐身战斗机与非隐身战斗机相比具有压倒性优势。但有矛就有盾,破解隐身战机的方法也不是没有,而且有些也不是那么复杂,对现有装备进行一定升级即可实现,下面小编就来说三种花钱少还见效快的方法。

第一招:增大功率。这可以说是提高反隐身能力的最简单、最高效的方法。隐身战斗机之所以隐身,主要是因为其降低了自身的RCS(雷达反射截面积),比如本来是1平方米的RCS,减少到0.1平方米(F-35),雷达探测距离就降低至原来的56%,减少到0.01平方米(F-22),雷达探测距离就降低到32%。就是说,在看隐身目标时,雷达会变成“近视眼”。本来能探测100千米,现在就只有56或32千米。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把雷达功率提高,比如以前最远能探测100千米,现在提高到300千米,那么即便目标的RCS从1平方米降低到0.1或0.01平方米,那么雷达依然能在168和96千米以外发现它,不降反升。这就是所谓的“一寸长一寸强”,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坚决反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因为它功率实在太大,对我国境内的隐身非隐身目标都一览无余。

第二招:长波雷达。隐身飞机的外形和吸波涂料对厘米波这样的短波雷达效果很好,但波长越大,它的“隐身防御能力”就越差,到了米波阶段(VHF/UHF),像F-35这样的隐身飞机RCS至少要增大10倍,换句话说,从隐身战机变成了非隐身战机,自然就好打了。但有一点需要指出,雷达波长越长,精度越差。所以米波雷达可以发现F-35,但真要把它揍下来还得其他“高手”上。

第三招:多基雷达。隐身飞机在雷达面前隐身,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外形和吸波涂层让雷达发射过来的电磁波(黑线)有来无回,这样雷达接收不到回波自然就探测不到,如果回波较弱探测距离就自然下降(红虚线)。那剩下的电磁波去哪了呢?原来是被隐身飞机反射到了其他方向(红实线)。

那么,如果我们在其他方向上也设置雷达,就有可能接收到这些本来消失的回波,那么多部雷达一联网就能发现隐身飞机。需要注意的是,发射电磁波的主雷达和其他接收回波的副雷达必须距离足够远、张角足够大,否则后者很可能接收不到回波。另外,多部雷达相距几百上千千米,所以必须解决各部雷达之间的时统问题。

无论是增大功率、还是采用长波波段抑或是多基配置,这“三招”哪个对我国来说都不存在技术难度,而如果三者合一,比如多基部署有源相控阵米波雷达,那么不要说F-35,就是F-22这样的顶级隐身战斗机恐怕也将无所遁形——“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作者署名:航空世界 王昕)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热门评论

酷柏林实业公司 6
可以用超大功率雷达或者其他电磁波对韩国干扰……一方面干扰萨德,另一方面让你所有韩国人健康受到高电磁波影响……
广东深圳
回复TA
回天无术3228338614 4
可惜,f35来了,,还带来了电子战飞机,雷达管用吗,如果是高空打击,雷达只能干瞪眼,f117是在低空打下的是在肉眼看见才打下的。
湖南永州
回复TA
用户1v6soy0y2v 1
本文作者还真是个跛脚军师,指出了三招臭棋。前几天一位军事评论家说的一句话很透彻,“如果一款隐形战机需要需要你动用各种办法去防御,那么它的目标已经达到了”。然而这是最乐观的评价,大多数军事评论人都认为隐形战机目前是无有效手段击落的。本文作者的敝脚之处在于他不明白击落战机依靠的是火控雷达而不是预警雷达。如果机载弹载防空导弹单位的火控雷达无法有效跟踪锁定敌机,一切都是空谈。那么说到底对付隐形战机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还是一个相当古老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隐形战机。如果F-35的飞行员知道我们的隐形战机就在空中游弋而他的雷达发现不了,你能想像得到他得有多小心。到那时的空战形式又会回到雷达问世以前的互不可见状态,也许那时机炮甚至手枪就能派上用场了。
湖北武汉
回复TA

undefined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
查看43条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