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去年接收新舰15万吨 今年所有舰队将装备052D舰

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国海军网”新年对2016年海军军舰“新成员”进行了梳理:全年入列舰艇总吨位约15万吨。其中作战舰艇包括导弹驱逐舰1艘,导弹护卫舰10艘,总吨位接近2.8万吨。其他舰艇为登陆舰5艘、补给舰3艘、破冰船2艘、海洋调查船2艘、猎扫雷舰2艘,共计约12万多吨。
虽然作战舰艇吨位占比很小,但数量与其他舰艇总和相差不大,为11:14。之所以吨位差别如此之大,主要是两栖船坞登陆舰和补给舰都是大家伙。1艘071A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最大排水量近2万吨,3艘903A型远洋综合补给舰,每艘满载排水量也超过了2万吨。

2020年海军将拥有14艘052D驱逐舰
这个是有点遗憾的。去年7月12日,也就是所谓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出来的当天,第4艘052D型驱逐舰银川舰(舷号175)入列南海舰队。之后直至今天,曾一度以为有望于去年年内入列的西宁舰(舷号117)仍在江南船厂。
查阅资料可发现,052D型驱逐舰此前4艘从下水到入列时间,172舰为19个月,173舰为32个月,174舰为29个月,175舰为28个月。其中172舰为提前入列,不属于正常时间范畴。按此推断,于2014年8月下水的117舰,交付时间也就在今年一二月之间了。

除了117舰,分别于2014年12月和2015年7月下水的乌鲁木齐舰(舷号118)、厦门舰(舷号154),均有望于今年之内入列。
目前北海舰队主力驱逐舰只有4艘(112舰、113舰、115舰、116舰),并且没有国产配备相控阵雷达的防空驱逐舰。这种情况将随着118舰的入列有所改观。从今年起至2020年,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的051型第一代国产驱逐舰,有望全部退役。
东海舰队目前可用的驱逐舰有6-7艘,136舰改装尚未完成,137舰很可能即将入厂接受同样改装。从军报去年年末大量宣传报道西安舰(舷号153)入列不到两年,即承担了大量重要任务可知,东海舰队的驱逐舰数量也属于“没有余粮”的状况。今年开始,该舰队可以陆续接收052D型驱逐舰了。

目前已经露面的,包括入列、在建的052D型驱逐舰已有14艘。按照之前统计的下水至入列时间,这14艘驱逐舰有望于2020年前全部交付海军。据信052D型驱逐舰首批将建造18艘,那么剩下的4艘有望于2023年前全部交付。届时,中国海军仅装备相控阵雷达的国产防空驱逐舰就达到24艘。
中国海军远洋支援舰队正在逐渐成型
早在2014年,英国《简氏防务》曾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评论道:虽然中国海军已拥有了4艘052C型“神盾”驱逐舰,但远洋补给舰也只有4艘。没有足够的补给舰,中国海军的远洋梦难以实现。
《简氏防务》的立场我们可以不多做理会,但它提到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对打造远洋海军的重要性,却不无道理。
好在自那之后,2015年12月,903A型补给舰东平湖舰(舷号960)入列。去年,中国海军更是一口气接收了3艘补给舰,分别为高邮湖舰(舷号966)、洪湖舰(舷号963舰)、骆马湖舰(舷号9/6/4)。至此,海军已拥有2万吨级补给舰9艘(包括885青海湖舰)。并且,负责为航母进行补给的901型4万吨级快速综合补给舰也已进行了首次海试。

中国海军自2008年12月开始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其后的4年多时间里,整整14批护航编队全靠微山湖舰(舷号887)、千岛湖舰(舷号886)、青海湖舰(舷号885)3艘补给舰补给。护航驱护舰可以平均3个月轮换一次,补给舰却要六七个月才能轮换一次,而且基本只隔1年就需要再一次赴亚丁湾。
如今,9艘远洋补给舰的数量已是当年的3倍。反观美国海军,包括快速综合补给舰在内,拥有22艘大型补给舰,而且美国还有遍布全球的海外军事基地可提供补给。所以,只能说中国海军的远洋补给能力获得了较大进步,远洋支援舰队逐渐成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海军远洋活动的需要。
登陆舰入列数据显示台海仍是关注重点
去年海军接收的5艘登陆舰,1艘为船坞登陆舰,其余4艘均为坦克登陆舰。

在垂直登陆这一非平面登陆方式逐渐成为登陆战主流战法的今天(当然这是美国的看法),中国仍坚持批量建造并不算先进的坦克登陆舰,目的只有一个,为可能爆发的台海登陆作战做准备。关于这一点,分析文章也已很多,笔者不再啰嗦。大规模登陆战,在开战初期,为保证抢滩部队和装备达到足够数量,没有足够的坦克登陆舰是万万不行的。
新一艘071A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沂蒙山舰(舷号988)的入列,使得中国海军已拥有4艘2万吨级船坞登陆舰。除南海舰队拥有的3艘之外,东海舰队也首次列装该型登陆舰。
总体来看,去年海军接收的25艘水面舰艇,涵盖远洋作战、近海防御、综合补给、两栖登陆、情报搜集、航行保障等六大方面。对于作战舰艇和支援保障舰艇的投入呈现齐头并进态势,这也符合现代海军注重体系作战的思路,没有支援保障体系,作战舰艇会寸步难行。(作者署名:百战刀)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举报成功